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民國丐幫到了“鬼節”,有個令人防不勝防的乞討辦法,讓人頭痛

在如今文明富強的社會,乞丐已經越來越少,尤其在大城市裡乞丐已經消失殆盡,但不過關於乞丐的各種故事卻還依然讓人津津樂道。比如,清朝時期的乞丐一到“鬼節”就興奮不已,因為他們在這天一有很多乞討的妙招,並且還能吃到一些難得的美味佳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歷朝歷代,乞丐都是讓統治者頭疼的問題,他們大多是流離失所,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平民百姓,迫於生存壓力才選擇乞討。尤其是在亂世,或者遭遇天災人禍的時候,乞丐的數量也都成倍增長,嚴重影響了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穩定秩序,而對乞丐來說也加劇了他們之間的競爭壓力,因此乞丐也不得不想出一些點子。

如果您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乞丐行乞的方式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賣慘的,比如有些乞丐身體殘疾,要麼斷胳膊缺腿,要麼眼睛看不到東西,或者口不能言等,以此來博取人們的同情心,也能要到不少錢;第二類是賣藝,這類乞丐大都有一些才華,文乞丐會吹拉彈唱,武乞丐耍刀槍棍棒,表演好了也能得到賞錢;第三類是最沒水平的,只會死皮賴臉要錢,雖然也能要到,但總少不了一頓臭罵捱打。在清朝時期,民間百姓將農曆七月十五這天稱為“鬼節”,並且也對其十分重視。所謂“鬼節”,也就是祭祀祖先的節日,如同清明節一般,但區別在於“鬼節”這一天無論距離有多遠都要回鄉祭祀。不知從何時開始,乞丐也在這一天變得十分活躍,倒不是因為他們要祭祀祖先,而是這一天能夠讓他們要到錢。

在“鬼節”這天上午,有一些乞丐早早地蹲守在城外的墳墓周圍,一看到有人提著紙錢和香燭就一窩蜂上去哀求著要錢。此時,這些前來掃墓的人受到“因果報應”,或者“積善積德”思想的影響,通常都會變得樂善好施,給每個乞丐發一兩個銅錢,以此來向先祖表明自己是一個善人,也希望能夠得到庇佑和福報。對於這類乞丐,其實還是最低端的套路,而一些聰明的乞丐則會做一些祭品。比如,有的乞丐會提前用黃紙疊一些金元寶,然後將其串在一起稱之為“黃裱長錠”。這些聰明乞丐拿著十幾個“黃裱長錠”遊蕩在城外的墳墓,有些人來祭祀祖先如果忘記買金元寶,就會從乞丐手裡買一些,這樣就等起幹起小買賣,自然能賺到的不少錢。此外,如果有些人沒有找乞丐買“黃裱長錠”,乞丐有時候也會無償贈送,表明了乞丐雖然窮苦,但忠孝之心沒有泯滅。雖然乞丐是無償贈送,但是來祭祀的人自然也不會什麼都不給,他們會將用不完的祭品,如水果和雞鴨肉等,都慷慨地送給了乞丐,因此乞丐在祭祀結束之後也還能飽餐一頓。

除了以上兩種乞丐之外,還有一種乞丐提供勞務服務,也能賺到更多的錢。比如,這些乞丐幫人清理祖先墳墓上的雜草,或者是墳墓被雨水沖塌了再將其修整培土,甚至還可以用顏料將墓碑上褪色的石刻描摹清晰。諸如此類的事情,也只有那些平時就勤勞的乞丐才願意去幹,當然他們的勤勞也都不會白費,前來祭祀的人都會因此而感激乞丐,所以給些賞錢也都變得心甘情願,而這些乞丐賺到錢之後也就不在做乞丐了。

以上這些乞討方式都還文明,但也有一些乞丐就很過分了,他們專門盯著當地大戶人家的墳墓,等有人來祭祀時,他們就三五成群上去將人間團團圍住。此時,如果這個人不給些錢打發,乞丐就不會讓他順利過去,甚至還會威脅他不給錢就“扒墳”,因此最後只能花錢消災。對於這類乞丐,當地的官府也不管,畢竟墳地都在城外好幾裡地,官吏們根本都不願去,因此也助長了這些乞丐,久而久之人們都開始痛恨乞丐。

幾百年過去了,“鬼節”習俗在不少地方還有延續,但是乞丐卻早已經消失了,畢竟現在是法治社會,文明社會,不好的東西都會被時代摒棄,而乞討作為舊社會的社會醜惡現象,自然也就被新時代的美好生活取代。

參考資料:

《中國乞丐大揭秘》作者:程剛 ,出版社:吉林攝影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