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懸泉驛出土“謎”樣的古紙,紙張造出來,最初是為了做這三件事兒

在我們我們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紙張無處不在,成為了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在古代社會中紙張卻是稀罕之物。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古代紙張是書寫文字的載體,但透過考古發現專家們有了新的認識,比如懸泉驛遺址出土了一種古紙,揭秘了紙張還有三個作用。究竟古紙是做什麼的呢?下面小編來給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眾所周知,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它是透過對植物纖維進行加工,從而得到的一種片狀物,通常可以用來書寫文字,或者繪製圖案。在我們的印象中,只要提到造紙就一定會想到蔡倫,還通常認為蔡倫發明了紙,但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

史料記載,蔡倫是我國東漢時期的朝廷官員,他的貢獻其實是改進造紙了工藝和流程,製造出了更便於書寫和印刷的紙張,因此也被後人稱之為

蔡侯紙

。考古表明,在蔡倫之前就已經有造紙的技術,也有紙張,比如在陝西西安灞橋遺址,專家們就出土了

80

多片麻類纖維紙,據鑑定為西漢時期的紙,比蔡侯紙還要早

200

年。

考古專家們表示,在距今

6000

多年前的樹皮布文化體系中,當時的古代先民其實就已經學會了利用植物纖維,比如在環珠江口和嶺南地區的遺址中,就發現了樹皮布製作石拍,而這也被專家斷定為紙的起源。總而言之,紙張的歷史遠遠要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古老,在還沒文字的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紙,因此最早的紙也肯定不是為了書寫而生。在一次次的考古過程中,專家們也都出土過不同的古紙,發現其作用也五花八門。

作用一:用古紙充當鋪墊物。

1991

8

月,在陝西省涇陽縣高家堡村,專家們發現了

5

座西周時期的古墓,經過發掘還出土了

40

多件精美的青銅器具,如青銅壺,青銅簋和青銅鼎等。值得一提的是,專家們還清理出一件銅簋,在它的圈足下發現了一種黑褐色的

黏性

物質,後經過科學鑑定為植物纖維,就類使於古埃及時期出土的莎草紙。

專家們表示,這種黏性物質就是西周時期的紙,而它的作用也都顯而易見,即充當鋪墊物,使得銅簋放置後更加的穩固。對此,考古專家們在《周禮》中也找到了相關記載,從而也間接證明了古人用古紙充當鋪墊物。

作用二:用古紙充當填充物。

1976

12

月,陝西扶風縣莊白村的村民在建房,結果意外發現了一處窖藏坑,後來經過考古專家們的研究和發掘,確定為西周末期的青銅器窖藏,出土了數百件大型青銅器,一時間也讓學界專家們都感到驚奇不已。

在清理這些青銅的過程中,專家們發現青銅器的一些縫隙中有許多黃褐色的東西,摸起來還算比較柔軟,或許是年代久遠有些一模就碎了。後來,經過研究和分析,專家們確定黃褐色物質是植物纖維,由此也表明了它們是古紙,既然出現在縫隙中,其作用也肯定是從當填充物,防止青銅器之間發生摩擦錯位。

作用三:用古紙充當包裝物。

1990

年冬天,考古專家們在甘肅敦煌發現了一處古驛站驛站,後來根據漢代資料記載其名為懸泉置,即西漢時期的一座大型郵驛,負責傳遞軍令,信件和公文,或者也接待往來的商客和官兵。在清理遺址的過程中,專家們出土了很多零散的紙片,而且顯而易見就是粗糙的黃紙。

不過,讓專家們感到納悶的是,這些紙片上都沒有書寫文字,畢竟當時的書寫工具還是竹簡木牘,但後來也發現了寫有文字的紙片,比如

付子

牛李

等等。專家們表示,這些文字都是漢代的藥材名稱,因此推測這些紙張的作用是包藥材,當然除了藥材之外肯定也還能包裹其他的東西,比如食物,故此當時的古人會用古紙充當包裝物。

透過以上的考古發現,專家們已經百分之百的確定,古代的紙張起源甚早,最初也不是為了書寫,而是當成生活中的用品,直到蔡倫改進了造紙後,紙張變得便於書寫,它才正式成為了文字的載體,促進了知識和文化的發展,也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參考資料:

《造紙的故事》作者

艾嘉、張先勇,出版社

石油工業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