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20年過去,《鋼琴家》為何依舊震撼人心?波蘭斯基噩夢童年,中國上映票房慘淡

時光網特稿

“如果我死後要在墳墓上刻上一部電影的名字,那就是《鋼琴家》。”對於羅曼·波蘭斯基而言,《鋼琴家》顯然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這部反映猶太人大屠殺的戰爭電影,20年後的今天,二戰結束70多年後的當下,再度重溫依然令人震撼。

問鼎金棕櫚,囊獲奧斯卡三個重量級小金人,雅俗共賞的《鋼琴家》早已成為反戰片的經典。作為大師波蘭斯基的傑作,其藝術成就與 斯皮爾伯格同題材的《辛德勒的名單》不相伯仲。

回顧本片,這部經典背後隱藏著哪些人物故事,穿插了哪些大師音樂作品?當年錯失奧斯卡最佳影片有什麼因素“作祟”?曾在中國內地上映又以何種局面收場……本文從10個方面,帶你一同回看該片不為人熟知的臺前幕後的趣聞。

01、原著回憶錄被禁50多年

波蘭鋼琴家瓦迪斯瓦夫·什皮爾曼

電影《鋼琴家》改編自波蘭猶太裔鋼琴家

瓦迪斯瓦夫·什皮爾曼

的自傳

《死亡城市》

(又名《城市之死》)。出生於1911年的什皮爾曼,曾是華沙電臺一名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二戰期間他憑藉自身意志,依靠友人及陌生人的幫助,最終在納粹佔領波蘭時期得以倖存。

1945年什皮爾曼開始撰寫回憶錄,記錄戰爭期間曾交往過的人、住過的地方。這部回憶錄於1946年出版,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1990年代,這本書才在美國重新出版,改名為

《鋼琴師:二戰期間華沙倖存記》

,並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什皮爾曼自傳《死亡城市》

波蘭斯基看到本書後曾興奮地說,“這正是我多年來尋找的故事。”“它記述的不僅是納粹帶來的恐怖,還有土生土長的波蘭人對猶太人少數族裔的可怕行為,甚至還有猶太人內部的齟齬之事。”書中的波蘭人、猶太人、德國人都有好有壞,波蘭斯基正是看重了什皮爾曼自傳中道德上的模糊,這也是他將之拍成電影后人性立意上的偉大之處。

02、波蘭斯基噩夢童年的寫照

與鋼琴傢什皮爾曼經歷相似,猶太人出身的波蘭斯基二戰期間也曾遭遇納粹的殘酷迫害,在波蘭度過了一個噩夢般的少年時代。不同的是,什皮爾曼除了他,全家都喪命於奧斯維辛集中營;波蘭斯基除了自己,父親倖存了下來,母親則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不幸遇難。

成為名導後的波蘭斯基曾一直尋找機會拍攝一部關於猶太人大屠殺的電影,並獲得斯皮爾伯格邀約拍攝《辛德勒的名單》的機會,但波蘭斯基卻拒絕了。原因是他覺得,“在克拉科夫猶太廢墟上拍的電影對他來說太痛苦了。”後來,他選擇了同題材、拍攝地在華沙的《鋼琴家》。這也是波蘭斯基自1962年 《水中刀》後,時隔40年回到祖國波蘭拍片。

《鋼琴家》中,在即將登上開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火車時,什皮爾曼被一個猶太裔警察從人群中拽出,原劇本中警察吩咐他“快跑!”,經歷過納粹恐怖統治的波蘭斯基則告訴編劇,這是不對的,警察應該說“別跑。”因為“快跑”會引起納粹軍人的注意,假裝若無其事慢悠悠地走才能矇混逃脫。

影片另外一處,當猶太人被遷往隔離區後的初期,什皮爾曼的父親走在人行道上由於沒有向納粹軍人鞠躬而被毆打,這一細節同樣來自於波蘭斯基父親的親身經歷。

03、最年輕奧斯卡影帝&最年長奧斯卡導演

許多中國觀眾認識擁有“好萊塢最大號鼻子”的 艾德里安·布洛迪,都是透過《鋼琴家》這部電影。

從超過1400位試鏡演員中脫穎而出的艾德里安·布洛迪,在為影片準備的近半年的時間裡,每天練習鋼琴4個小時,還賣掉車、搬了家、與女朋友分手、瘦了足足30磅,最終,在短時間內他學會演奏肖邦、貝多芬、巴赫等大師的鋼琴曲,憑藉方法派表演塑造出了動人的形象,一舉斬獲奧斯卡影帝,也是目前為止奧斯卡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30歲)。

這位1973年出生的年輕人,當年打敗的每一位奧斯卡提名對手都是此前的影帝:丹尼爾·戴-劉易斯、傑克·尼科爾森、尼古拉斯·凱奇,邁克爾·凱恩則是前奧斯卡最佳男配,成為當屆奧斯卡最大的冷門。

此後,艾德里安·布洛迪除了出演眾多好萊塢影片,如《金剛》《好萊塢莊園》《超脫》《布達佩斯大飯店》等,還涉足不少中國電影,像《一九四二》《天將雄師》《大轟炸》等,成為繼尼古拉斯·凱奇後,又一位中國觀眾熟悉的老朋友。

除了奧斯卡影帝,本片還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自1974年 《唐人街》和1979年《苔絲》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後,波蘭斯基終於憑藉本片捧回最佳導演小金人。時年69歲的波蘭斯基也成為當時奧斯卡最佳導演史上最年長的獲獎者,直到兩年後,以74歲高齡奪獎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打破了這一獎項紀錄。

另外,波蘭斯基當時由於涉嫌性侵案身陷官司,在美國被通緝,所以他未出席頒獎典禮,小金人則由 哈里森·福特代領。

04、拯救鋼琴家的納粹軍官曆史原型

左:威廉·霍森菲爾德,右:片中角色照

什皮爾曼能夠倖存,得益於眾多友人及陌生人的幫助,而其中一位,則是電影《鋼琴家》接近尾聲時出現的納粹軍官。這一角色歷史上確有其人,名叫

威廉·霍森菲爾德

(Wilm Hosenfield),二戰期間他曾拯救過近50名猶太人的性命。

霍森菲爾德出生於一個天主教教師家庭,身為天主教徒,他對納粹軍人犯下的罪行感到內疚和可恥。為了救助更多的波蘭人和猶太人,霍森菲爾德努力學習波蘭語,並不斷為波蘭人和猶太人提供得以保命的虛假檔案,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1950年代初,什皮爾曼第一次知道救命恩人的真實姓名,並嘗試向波蘭當局提出營救,但得到的回覆卻說,“如果他在波蘭,我們可能給他自由,但是我們的蘇聯同志不願釋放他。”最終,霍森菲爾德於1952年死於蘇聯設在西伯利亞的戰俘營,終年57歲。

什皮爾曼臨終前,一直要求以色列政府將這名德國人的名字列入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國際義人”名單(如同奧斯卡·辛德勒一樣),但由於蘇聯對於霍森菲爾德戰爭罪行的指控,使得追認過程變得漫長曲折。直到2009年,以色列外交官才正式授予威廉·霍森菲爾德“國際義人”的稱號。

電影《鋼琴家》中飾演這一角色的演員為 托馬斯·克萊舒曼,他由於出演本片為觀眾所熟知。2005年,他再次同艾德里安·布洛迪合作,出演了彼得·傑克遜的《金剛》。之後,他還出演了漫威電影《美國隊長2》《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在其中飾演反派斯特拉克男爵。

托馬斯·克萊舒曼《復仇者聯盟2》劇照

05、300萬猶太人+300萬波蘭人喪生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向波蘭發起“閃電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在之後的五年裡,約有600萬波蘭公民(300萬猶太人和300萬波蘭人)喪生。

在納粹統治波蘭期間,為了使城市內部資源“合理化”,波蘭被劃分為德國人聚居區、波蘭人聚居區和猶太人隔離區。空間的區隔,其實也是對話語權和政治身份的劃分。起初,猶太人能在隔離區自由出入,但不久後,反猶的行動逐步升級,隔離區的邊界上開始築牆。

1940年4月,納粹在波蘭南方的小城奧斯維辛建造了一座集中營,之後,大約有110萬人在這一集中營被殺害,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這裡也被稱為“死亡工廠”。

面對納粹的瘋狂屠殺,波蘭地下抵抗組織和援助猶太組織成立了猶太人援助委員會,開始救助流浪在波蘭的猶太人,最終有3-5萬猶太人倖免於難。

帶有暴力血腥色彩、定為R級的電影《鋼琴家》,沒有表現集中營的殘酷場景,而是將鏡頭對準一片焦土的華沙大街上。鋼琴傢什皮爾曼一個人在街頭逃竄,生與死其實就像在集中營一樣不確定。

06、肖邦、貝多芬、巴赫鋼琴名曲

取名“鋼琴家”,音樂卻不是本片的主題,片中穿插的音樂不多,但波蘭斯基對樂曲的選擇卻獨具匠心,恰到好處,音樂作品少而精。其中,穿插的皆是肖邦、貝多芬、巴赫等大師之作,尤其以帶有民族情結和革命詩意精神的波蘭音樂家肖邦的作品為主。

影片伊始,什皮爾曼在華沙電臺錄製的作品為

肖邦的《第20號升C小調夜曲》

。後面,什皮爾曼在猶太區的咖啡店從事鋼琴演奏來養家餬口,出現的音樂為

肖邦的《第一鋼琴協奏曲》

第三首大師作品出現在什皮爾曼從猶太區被轉移至安全住所後,聽到的好友演奏的

巴赫作品《G大調第一大提琴組曲 前奏曲》

。之後,什皮爾曼被好友安置在德軍醫院對面的一所公寓,由於不能發出聲響,於是就有了什皮爾曼假裝彈奏的一幕,此處出現的音樂來自

肖邦的《波蘭舞曲》

影片最經典也是最震撼人心的作品,出現在納粹軍官在廢墟住所發現鋼琴傢什皮爾曼後的段落。這裡,納粹軍官霍森菲爾德演奏的是

貝多芬名作《月光奏鳴曲》

,而什皮爾曼為霍森菲爾德演奏的是

肖邦的《G小調第一敘事曲》

。該曲是肖邦當年在華沙起義失敗,波蘭亡國之際的創作,音樂投射著反抗異族壓迫的鬥志,這與影片人物的歷史境遇巧妙的融合。

07、錯失奧斯卡最佳影片有人作祟

斥資3500萬美元製作的《鋼琴家》,問鼎第55屆戛納金棕櫚獎,但在次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卻落敗於歌舞片 《芝加哥》。《芝加哥》一舉斬獲了6座小金人,《鋼琴家》獲得3座,雖然獎項不多,但最佳導演、最佳男主、最佳改編劇本的含金量卻相當高。《芝加哥》無疑最大贏家,《鋼琴家》卻更出彩,吸引了眾多圈內外人士的眼球。

波蘭斯基登上《巴黎競賽畫報》封面

2019年12月,負面新聞纏身的波蘭斯基登上了《巴黎競賽畫報》的封面,封面上赫然寫著對波蘭斯基的專訪標題:“有人想要把我妖魔化”。專訪中,波蘭斯基表示,這場妖魔化運動的始作俑者,就是曾經米拉麥克斯的掌舵者—— 哈維·韋恩斯坦。

波蘭斯基表示,自己與韋恩斯坦並無多少私交,但由於《鋼琴家》的關係,自己成了韋恩斯坦的眼中釘。波蘭斯基談到,“當年,《鋼琴家》在英國電影學院獎上拿到兩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在內。這下子,他(韋恩斯坦)慌了。那一年,他手裡也有兩部電影(《芝加哥》《紐約黑幫》)要衝擊奧斯卡,所以,他策劃了一次行動,旨在阻擊《鋼琴家》拿到奧斯卡。正是他重新挖出了26年前我和薩曼莎之間的那個故事,原本當時已經沒什麼人對這事還感興趣了,正是他的媒體專員,第一個給我貼上了‘強姦兒童犯’的標籤。最終,《鋼琴家》沒能拿到最佳影片。”

《芝加哥》&《紐約黑幫》

08、奧斯卡頒獎禮最尷尬瞬間之一

2003年第7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舉辦時間,剛好是美國入侵伊拉克(3月20日)後的第四天。據悉,在頒獎典禮前, 傑克·尼科爾森曾要求所有提名最佳男演員的人都在他家開會,討論抵制該活動的可能性。結果,《鋼琴家》男主艾德里安·布洛迪表示,“我必須得出席,我的父母要來。這種事(提名)並不經常發生。我知道你們都是獲過獎的,你們可以不去,但是我不能。”

首次提名即獲獎的布洛迪領獎時格外激動和興奮,高興得差點蹦起來,他熱情地擁抱並激吻了頒獎人、也是前一屆的奧斯卡影后——

哈莉·貝瑞

,一度讓女方措手不及,非常尷尬。

之後,哈莉·貝瑞在一次採訪中透露,這個“著名”的吻並不是計劃好的,發生前她對此一無所知。她說,自己當時的反應是:“f ** k發生了什麼?”據悉,因為這次意外,哈莉·貝瑞此後多年都不願意再參加任何頒獎典禮,生怕再碰到“激動的獲獎者”。

不過,當次年布洛迪擔任影后頒獎人時,他又將這一“傳統”延續了下去。在宣讀獲獎人前,他掏出口氣清新劑往嘴裡噴了一下,然後念出了 查理茲·塞隆的名字,塞隆女神也只好接受他的“傳統”一吻。

09、中國內地上映票房慘淡

中國內地上映海報

鮮少有人記得《鋼琴家》曾引進中國內地。2004年2月20日,《鋼琴家》在北京悄然上映,“羞羞答答”地露面,

4天時間僅收穫10萬元票房

。由於影片缺乏前期宣傳,很多北京觀眾根本不知道有這樣一部電影上映。

作為奧斯卡、戛納雙料獲獎影片,為何引進後沒有做大力宣發?據悉,《鋼琴家》由中影公司引進,星美傳媒公司發行。早在2002年時,星美傳媒就斥資買斷了該片的發行權,並對票房抱有很高的預期,但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讓本片的審批一直拖到9月份。隨後,從十一到春節,各種新片和賀歲片佔領市場,《鋼琴家》上映的時間便一拖再拖。諸多客觀因素使這部佳片“映不逢時”。

到了2004年,影片的熱度漸失,新的奧斯卡熱片又佔據話題,考慮到市場的喜新厭舊,發行方對本片的票房便不抱期望,也不想投入更多成本在宣傳上大做文章。期間,雖然有些影院主動為該片做了很多宣傳,比如自制大幅海報等,但這樣的宣傳影響太小,對票房貢獻甚微。

10、以“鋼琴”為名的奧斯卡&戛納雙料佳片

20年過去,《鋼琴家》為何依舊震撼人心?波蘭斯基噩夢童年,中國上映票房慘淡

《鋼琴課》&《鋼琴家》

以“鋼琴”為名的奧斯卡、戛納雙料佳片中,除了2002年的《鋼琴家》(The Pianist),還有一部是1993年的 《鋼琴課》(又名《鋼琴別戀》)(The Piano),兩部影片製作、發行大約相隔10年,都獲得了戛納金棕櫚獎,所囊獲的奧斯卡獎項數量都是三個。

1993年《鋼琴課》獲奧斯卡最佳女主、最佳女配、最佳原創劇本獎,所有獲獎者都是女性,而2002年《鋼琴家》獲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最佳改編劇本獎,所有獲獎者都是男性。

還有一部與之片名相似的“鋼琴”佳片:2001年 《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曾獲戛納評委會大獎、最佳男、女演員獎,未獲奧斯卡獎。

20年過去,《鋼琴家》為何依舊震撼人心?波蘭斯基噩夢童年,中國上映票房慘淡

《鋼琴教師》

作者:八不半

編輯:八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