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俗語“40歲三不比,50歲三不親”何意?真的讀懂了,好運自然易來

平時我們常說: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但很多人不知道,這是孔子在《論語·為政》中說的話。當年孔子與老子論道,聽完對方的話如醍醐灌頂,而後表示:

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

所以這話,並不是孔子要求普通人要做到的,只是他對自己的總結。事實上,現在真正能做到30而立,不靠父母是很不容易的。而40歲就能不困惑,事事通達,也很難。50歲就知道造化天命,看透一切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人到中年後,不管是40歲還是50歲,只要父母親能安康、兒女能懂事,家庭能一切順遂,就已經很好了。正因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所以走錯一步,往往就會讓整個家庭都跟著受罪。所以民間就有很多勸誡中年人的俗語,本期筆者就和大家說一個很重要的:40歲三不比,50歲三不親。

一:何為三不比?

年輕時,我們總認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那時候我們生活的重心,就是要透過自己的努力過得比別人好。所以那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和別人比,似乎只有比別人強上一點,才能證明自己的實力。到了40歲以後,我們的重心應該在自己的生活上,這時候有3樣東西再去比,已經沒了意思。

第一樣是不比出身。不得不承認,有些人起點,就是我們的終點。所以年輕時,我們總是會為自己不如別人,找個理由:他出身比我好。但事實上,人到中年後,經過年輕時的奮鬥,此時出身對人的影響已經很小了。若是能白手起家的人,已經不在意出身如何了。如果沒有大富大貴,再找這個藉口還有什麼意思呢?所以大家在40歲以後,就不要再糾結這一點了。

第二樣是不比孩子。人到40了,孩子已經是我們生活的重心。但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成長軌跡,他們的存在不是為了給我們攀比的資本。那些孩子有一點出息,就喜歡到處炫耀的家長,很容易讓孩子驕傲自滿;而那些處處用“別人家孩子”來數落自己孩子的人,只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第三樣是不比錢財。人到40了,金錢觀也應該更豁達了。這並不是說錢不重要,而是說恰恰因為這個時候上有老下有小,錢對於中年人來說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外面和朋友吃飯、買東西時,切不可衝動,產生要和別人比一比誰出手更闊綽的想法。這個時候我們的每一筆錢都應該用在實處,那些虛榮的攀比是沒有必要的。

二:何為三不親?

人到中年了,對人情世故也應該很難看得透了。年輕時,我們總是想著結交各種各樣的人,覺得朋友多了路好走。但到了50歲,我們才明白,其實朋友不是越多越好,知己有那麼一兩個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有些人我們是能離多遠就離多遠,這就是3不親。

第一種該遠離的人是金錢至上的人。年輕時,為了更有人脈,我們往往會用一些物質來交朋友。但是人到中年後,我們就該明白,那些金錢至上的朋友,你有錢時他們會在你身邊,你沒錢了他們是跑得最快的,所以這種人對我們沒有任何幫助的。

第二種該遠離的是趨炎附勢之人。這種人的特點很明顯,他們就是我們常說的小人。結交這種人,不但沒有益處,而且還會在我們失勢時,落井下石。

第三種該遠離的人是薄情寡義之人。重情義的人和寡義之人,到50歲了我們也應該看得清了。重情義的人,任何時候都以情為大,物為輕。但到了50歲,我們就該明白,那些薄情之人的心是捂不熱的,這是他們的本性。

人到中年後,如果真的能讀懂“40歲三不比,50歲三不親”,好運自然就來了。很多人認為,人的運氣都是命,所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但事實上,人的運氣和福氣,其實都是能經營來的。遠離那些不該結交的人,過好自己的日子,不去攀比那些不該比的事,福氣自然會慢慢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