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服用抗癲癇藥物仍然控制不了癲癇發作怎麼辦?試試這種治療辦法

近日,齊魯醫院神經外科聯合癲癇診療中心多學科診療團隊,成功為一例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實施丘腦前核腦深部電刺激術(ANT-DBS),這是該院首次實施並完成該術式。

患者10餘年前發熱後出現意識喪失,表現為雙眼凝視、口唇青紫、全身抖動、小便失禁、呼之不應,症狀反覆發作,最長持續時間約30分鐘。此後患者輾轉於多家醫院,曾口服奧卡西平、妥泰、吡侖帕奈、拉莫三嗪、氯硝西泮、唑尼沙胺等10餘種抗癲癇藥物,均未能有效控制發作,並出現發育倒退,行為幼稚化等情況。

患者入院後由兒科主任醫師李保敏組織癲癇診療中心多學科診療團隊進行了MDT會診,經兒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放射科、核醫學等多個科室專家共同討論,並結合二代基因測序結果,診斷其為家族性發熱性癲癇8(febrile seizures, familial, type 8)。

鑑於患者病情不適合進行切除性手術,且症狀學、腦電及PET-CT均提示顳葉起源,癲癇診療中心團隊為其制定了ANT-DBS治療方案。

術中在麻醉與護理團隊配合下,癲癇診療中心主任徐淑軍、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徐碩及郭興副研究員順利將刺激電極植入位置深且直徑僅約10mm的丘腦前核。術後影像重建顯示電極位置精準,術後第1天患者便下床活動,現已順利出院等待開機程控。

癲癇是最常見的慢性腦部疾患之一,僅我國就有超過1000萬癲癇患者,並以65—70萬例/年的速度增加,其中約1/3屬於藥物難治性癲癇,即使用2種以上抗癲癇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發作。我院先後於省內首次開展迷走神經刺激術(VNS)、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手術機器人輔助SEEG等手術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癲癇手術量超過100例/年。

本次開展的ANT-DBS手術,具有安全有效、微創、可控可逆的優勢,在控制發作的同時還可改善患者的情緒和認知,尤其適用於顳葉起源且不適合手術切除的藥物難治性癲癇。一項RCT臨床研究(SANTE研究)顯示,ANT-DBS術後第7年患者發作頻率平均減少75%,癲癇嚴重程度和生活質量均顯著改善。

(通訊員 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