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被譽為“國漫之光”的中國風動畫再歸來 對話主創:耗時三年講述一段“人梅之戀”|封面會客廳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當孩童吟誦詩句的聲音從螢幕中傳來,畫面裡,只見一樹垂枝梅朵朵凌寒綻放,批發赤足的文人伸手向其撲去,卻眼睜睜看著花瓣片片凋落,氤氳於純白的雪地之上……

伴隨著滿屏“有生之年”的彈幕,闊別三年有餘,“中國古詩詞動漫”(原名“中國唱詩班”)系列的新作《詠梅》,再次出現在了觀眾的眼中。許是等待得太久,當網友們看到軟體中發出的作品更新提醒時,不由得都有些恍然,隨後在評論區發出“靈魂一問”:“三年多了,你還知道回來?”

將時針撥回到2017年初,一部名為《相思》的國漫刷屏網路,上線僅10天,全網點選破億,併成為當年首個網路爆款動畫。這,便是“中國古詩詞動漫”系列中的第二部作品。隨後,《遊子吟》《飲湖上初晴後雨》《夜思》等後作的陸續問世,幾乎每一次都風靡於網路世界,引來無數“自來水”的安利推薦,甚至被譽為“最經得起歷史考究的動畫”,更被贊是“國漫的正確開啟方式”。

就在網友感慨等待三年有餘,終於等到《詠梅》的播出時,該動畫作品的主創人員,也在唏噓到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從2015年首部動畫《元日》的誕生,再到當下《詠梅》的出示,該系列動畫已走過了長達七年的歲月,一路行進的過程中,收穫了不在意料之中的爆火出圈,也見證了自身不斷突破的挑戰。近日,在《詠梅》上線不久後,封面新聞採訪到導演彭擎政,以及編劇李夏恩,聽他們娓娓道來這部被譽為“國漫之光”的作品,是怎樣煉成的。

時隔三年迴歸

“刻畫一段文人與梅樹的婉約之戀”

《元日》中的熱鬧新年;《相思》裡無疾而終的悽美愛情;《遊子吟》演繹的母子情深;《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教人不為功名所累的曠達心胸;還有《夜思》中拼命維護中華民族權益的家國情懷……熟悉該系列動畫的觀眾都知曉,其每一部作品,都是用一首膾炙人口的中國古代詩詞來詮釋展開,且故事皆發生於上海嘉定之中,原型都為嘉定的文人名士。

到了《詠梅》,故事的落點再次回到了愛情,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嘉定竹刻”為文化背景,根據《竹人錄》所引錢大昕《周山人傳》中的一段話,改編成了竹刻家周顥與梅樹之間的愛情故事。

此前提到,《詠梅》的播出闊別了三年多的時間,是該系列動畫中,製作週期最長的一部作品。細看之下也不難發現,其還是該系列作品中,時長最長的一部,達到了23分鐘,是《元日》的四倍有餘。正因如此,帶給主創團隊的難度,也是空前的。“20多分鐘的片子,它從結構上和敘述方式上,都是有差異的。”彭擎政解釋到,且作為水墨畫風的原創動畫,鏡頭中的每一幀畫面,都是團隊精心打磨之作,都用是工筆畫的風格,一筆一筆繪製而成。“可以說,這一集的工程量,比之前的作品多了一倍不止。”而在時長帶來的挑戰之外,其首次在動畫中融入了非遺技藝,更為特殊的是,此次的故事描述的是一段竹刻家周顥與梅花精怪“梅娘”愛而不得的悽慘婉約之戀。

在古籍中,原文記載“(周顥)少時嘗病瘡,一夜醉歸,逢老叟衣冠甚異,出一丸藥啖之,五臟皆煖,忽失叟所在,經夕猶有異香,自是宿疾盡去,終身無纖介之灰”。本是個古代筆記中常見的“遇仙賜藥”型別故事,但在編劇的筆下,其改編成了人與梅樹之間的愛情傳奇。耿直如竹的少年周顥,在童年時曾保護過一株被頑童折枝的梅樹,梅樹因此有靈,幻化為人,喚作“梅娘”。春去冬來,凌寒微雪,愛情如同梅花一般綻放,是一片梅花飄落中,青春少艾的梅娘伴著縷縷梅香,將五指上的硃砂點落在周顥的眉心,告訴他這喚作“美人指”;或者在烹雪煮茶中,兩人爭論起世間“至美”之物時,周顥告訴梅娘他所目之所及的西湖美景……

一直以來,“中國古詩詞動漫”中的主角原型,都來自於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但“梅娘”是完全虛構出來的形象。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整部片子中,並未明確點破梅娘就是梅精,只是透過一些細節讓人能隱約能感受。“這種中國文化中特有的婉約、朦朧之感,也是這部動畫表現的形式之一。”彭擎政說到。

被贊最經得起考究的國漫

“暗藏只有中國人才懂的東方美學”

從雪景寒林的自然之美,到幻象中目睹古木化龍的奪天地造化之美;從泛舟西湖之上看夏日風起、荷香沁人的“麴院風荷”之景,到夜晚寂寥無人,幽雅寧靜的“三潭映月”之景……螢幕中的每一幀畫面,都在訴說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古典和雅緻。就像評論中所說的那樣,“每一幀的畫面,都是一幅中國水墨畫”。不僅有淡雅的水墨畫,更有精美的工筆畫、氣勢磅礴的山水畫。就連片中,梅孃的原身所在的那一棵梅樹,都是主創經過千挑萬選,確定以“垂枝梅”為原型,以工筆畫為質感來繪就的。

“我在撰寫劇本和導演、監製、美術討論時,確實放了許多細節在裡面,就像從西湖那一場開始,到風雪終南山那一幕,其實是向中國曆代名畫大師致敬,裡面化用了大量名畫,周顥探尋至美之路,在動畫的表現上也是一箇中華傳統美學的歷程的展現。”說到片中的“名場面”,編劇和導演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周顥去往杭州尋求“至美之物”後,向梅娘訴說西湖的旖旎美景。畫面中,觀眾的目光隨著一條小舟從湖中行去,能夠看到西湖從日出到日落,從暮春到深冬,不同時間、不同季節的美感。“還有在‘風雪終南山’的場景中,所出現的那條龍,原型是南宋畫龍高手陳容的曠世名作《六龍圖》和《九龍圖》中的龍的形象。”李夏恩補充到。

在極具傳統東方美學的美術畫面外,說到這系列的動畫作品,就不得不提到另一被觀眾所稱讚的方面——歷史之考究。網友曾說,“中國唱詩班”是最經得起歷史考證的動畫片,因為片中出現的每一個細節,都是主創團隊翻遍無數古籍舊本,從字裡行間尋求到歷史的蛛絲馬跡。比如選用“垂枝梅”作為梅孃的原身,也是經過考證嘉定地區確實有這一品種;周顥師傅仙逝後的安放靈位的地點香雪庵,編劇翻遍嘉定縣誌發現該名稱多出現在晚明時期,與劇中的年代相符才選擇了此地。當然,彭擎政也說到,動畫作品畢竟不是紀錄片,在“經得起考究”背後也要懂得變通。“不然,因此讓故事變得了無趣味也算得不償失。”

而在史實之外難以查證部分,片中的每一處的劇情的改編,都充滿了極致的東方美學的浪漫,是隻有中國人才能意會的文化隱喻和細節。譬如,周顥為尋求世間至美之物雕刻於湘妃竹之上,但在病榻中看見梅孃的容顏,才發現她的眉即綠竹,耳朵是山川,唇為紅梅,原來世間的至美之景不過是她的一顰一蹙;還有梅娘為救周顥一命,化作梅花綻放凋零後,片尾的字幕將周顥的生平緩緩放出,特別點到其“一生未刻過仕女,也未刻過梅花”,似乎讓歷史中真實的周顥,與故事中的“人梅之戀”有了遙相呼應。這樣的“腦洞”與聯想,確實只有中國人才能領略暗藏其中的浪漫。

打造“有生之年”系列

“希望給下一代留下點什麼”

2015年《元日》的初見,到2017年《相思》的爆紅,再到2022年《詠梅》的突破,7年的時光中,“中國古詩詞動漫”一次又一次交出了讓網友們意外的答卷。評論區中,不少觀眾感嘆到該系列動畫伴隨了自己走過了從孩童到少年的時期。彭擎政也“吐槽”到,有時回到母校聽到新入學的學生們說起關注的動畫,不少人會提起他的作品,除了感概“歲月流逝”之外,也讓他明白,自己與團隊經過千雕萬琢、嘔心瀝血的作品,其實在中國動畫浩如煙海的作品中,是能留下痕跡的。

“我為中國動畫去做出了這些東西,它是留得住的,即便過去5年、10年,觀眾再去回味的時候,他會想起小時候看過這麼一個片子。就像我們記憶中的《舒克貝塔》《大鬧天宮》等等。我覺得這個對我而言,它就是最欣慰、最驕傲的。”

原本只是一部上海嘉定區委宣傳部投資出品的系列原創公益動畫片,用中國風動畫的形式講述嘉定名人雅士的歷史典故,但該動畫的影響輻射範圍,早已遠遠超出了嘉定走向了世界,更獲得了日本TBS大獎賽中國區金獎。7年過去,當年看《元日》的孩童,有的已經步入了大學的校園,當該作品仍是不少網友的翹首以盼“白月光”。這也不禁讓人好奇到,為何其有何種魅力,讓人念念不忘?

此前爆紅的《相思》

“我覺得現在的觀眾,他們越來越聰明,欣賞水平各方面,包括對於傳統文化的訴求也是越來越高。我們是用最傳統、最純粹的方式,把中國最美好的東西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做出來。”彭擎政解釋到,其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看到傳統的水墨畫、山水畫。但是在動畫中,隨著劇情的起伏,觀眾能受到中華傳統的詩歌之美、中國畫之美,也能聽到傳統樂器的美妙聲音。

網路中,網友稱這系列動畫是“有生之年”,因為等待時間太過於漫長。彭擎政也表示,這部動畫也是他與主創團隊的“有生之年”,是傾盡一生要去做好的作品。“其最大的價值,在於說我們把最美好的東西展示給大家。我們不求商業上的回報,甚至貼錢去做。所以,它是一個很純粹的東西。我覺得‘有生之年’系列去來概括這個專案是很貼切的,確實對於我們而言,或者對觀眾而言,它可能真的是要用一輩子,去完成的一個使命,就是給下一代留下點什麼東西。”

“閱盡好花千萬樹,願君記取此一枝。”在《詠梅》中,曾多次出現了這句詩詞。其是梅娘與周顥離別時,將一枝梅花遞入他手中,希望他不要忘卻自己的真心切切。但在評論區中,也有觀眾猜測這是主創暗藏的心意,是哪怕時光流轉,也希望觀眾們也不要遺忘這一部的動畫曾帶過給人們的感動。

“確實,下一步的方向我們暫時還沒有確定。”彭擎政直言道,但是團隊的初心一直未變,是要帶給觀眾更多優秀的原創動畫作品。“至於‘閱盡好花千萬樹,願君記取此一枝’,我還是把它留給觀眾朋友解讀吧。”編劇李夏恩這般說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