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孫權多次進攻合肥,他絕非是守成之主,長期消耗曹魏的實力

合肥作為一個軍事要地歷史上多次因戰火而消失,經常打到一片白地,比如東漢末年合肥已經是一座凋敝的空城,劉馥單騎造合肥,才重新營建了張遼駐守的合肥城,後來因為戰略原因拋棄了合肥舊城營建新城,後新城又被拋棄,所以城址的位置多有變遷。合肥這個地方在三國時向北可以進攻中原腹地,向南可以深入到江南,所以無論是曹魏還是孫吳都想要佔領這裡。推進到合肥新城那個地方,吳軍就無法打贏魏軍了。所以一聽說魏軍要來,孫權就得撤退。這種背景下,孫權打合肥就是去騷擾的,即使僥倖成功了,也只能搶先撤退。

合肥之戰,張遼在這場戰鬥中發揮的作用確實是最大的,一開始眾位將領對曹操的命令有所質疑,這時候張遼站出來安定軍心“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是表示認同,沒有提到樂進的反應。然後是張遼招募了勇士800,交戰的時候,又是張遼先登陷陣斬殺兩位將領殺數十人,大聲呼喊著自己的名字,一直衝到孫權營下。

給孫權嚇蒙了,江東的眾位將領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最終跑到高處,張遼讓孫權下來和自己交戰,孫權也不敢動,後來發現張遼的軍隊少包圍了張遼好幾層,還讓張遼突圍成功又救出了自己的數十位部下,一直交戰到中午東吳軍隊撤軍,修築守備。經此一戰曹魏的將領才安下心來,對張遼很是敬服。

以前覺得孫權菜雞沒有進取心,現在看孫權才是真大佬,穩住就是技術。秦穆公想稱霸,百里奚勸他種地打西戎,熬過三家分晉秦才真正有了機會。孫權一直在壯大自己,卻沒等到曹魏大亂。打合肥,第一次不好說,後面的2次動機真不好說。孫權每次號稱10萬去,船裡真帶了多少人誰也不知道。每次進攻都是圍攻,士氣低落打不下,魏援兵一到就落跑。但看看雙方的兵線,一個水路一個陸路,一個就在家門口,一個跨半個中國。如果孫權是奔著消耗曹魏去的,只要曹魏出動中央軍,那就是大勝。

東吳陸戰不行就是比不過曹魏,面對頂級將軍就是不行,誰來也不沒用,這是根本,而周瑜呂蒙他們水戰特強,兩者成功率不一樣的。第三次打合肥,孫權一開始不下船,發現騙不到援兵,才下來圍,人也不多,曹魏救也是隻救一半。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雙方在補給戰上做博弈。隆中對跨有荊益待天下有變,真正在踐行這條的是孫權。

說孫權只想守成是不可能的,尤其孫權很在意孫策,裡外都拿孫策比孫權,孫權這種人想證明一下自己。憑他之後稱帝嘲諷張昭就看出來了,很多事情在我們眼裡是已成定局,而放在當時,結局是猶未可知,但凡上位者多少都有賭徒心態,不敢做還當什麼領導。還有就是要制衡,淮泗派落下風對孫權沒有什麼好處,後面江東士族做大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人的想法都是會變的。

就比如曹操當年南下也是意氣風發,後來失敗了,不也萎了還說什麼得隴復望蜀。拿派系鬥爭或者大局觀視角切入看那個時代沒什麼問題,但是不能忽略政治家說到底還是人,不是機器,人是複雜的是有心路歷程轉變的,不是什麼都能往裡套派系鬥爭,派系鬥爭是有,但是隻是其中一種原因,還要多角度去分析問題,而不是拿既定結果去硬找行為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