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韓信為何甘受胯下之辱?難道不能殺了侮辱他的屠戶嗎?有三個原因

《史記 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胯下之辱是發生在韓信身上的一個著名故事,有太多人不理解韓信為何不能殺了屠戶,其實原因並不複雜。

從侮辱韓信的年輕屠戶說出來的話中可以看出,韓信這個人長得是身材高大,而且喜歡帶刀佩劍,在古代不是人人都能帶刀佩劍的,至少在那個時代,帶刀佩劍是貴族的身份象徵,要知道當時的刀劍是青銅鑄成的,青銅在當時是戰略物資。

韓信帶劍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經收繳了天下的兵器,鑄成了十二個銅人,這基本上肯定了,在秦朝,私藏兵器是違法行為,只是到了秦末,天下大亂,秦朝法律不得通暢,得不到執行,才有了韓信帶刀佩劍的行為。

先來說說韓信能不能殺了侮辱他的屠戶?

首先要注意,那個年輕屠戶是如何對韓信說的話,屠戶說道: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你怕死,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

韓信身上有劍,屠戶是否有兵器不得而知,當時的劍是短兵器,長度不會超過1米,秦始皇兵馬俑一、二號坑曾出土過一件青銅秦劍,長度在81~94。8釐米之間,這是離韓信最近的時代了,而戰國時期的劍長度在50~77釐米之間。

韓信與屠戶

從實力上看,韓信是有能力殺死屠戶的,韓信在身材和兵器上都佔了優勢

,在冷兵器時代,這就是絕對的優勢,屠戶的兵器最多就是有一把殺豬刀,無法跟韓信比。

但韓信就是不殺,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1、韓信不願意觸犯秦律

韓信聽了屠戶的話後,仔細打量了他一翻,沒有動手,低下身去從屠戶的胯下鑽了過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發生刑事案件,要知道秦法嚴酷,殺人的罪名可是重罪。

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了一則殺人案件的處理手段:

《睡虎地秦簡》:甲謀遣乙殺人,受分十錢,問乙高未盈六尺,甲可(何)論?當磔。

甲主謀派乙盜劫殺人,乙分到十錢,但乙身高不滿六尺,不予處罰,甲應如何論處?甲應該判處車裂。

睡虎地秦簡

也就是說僱兇殺人要被判處車裂的大刑,這個處罰夠重了吧,這可是死刑中的重罪,這就是秦法的嚴酷。

胯下之辱發生在秦末,當時還是秦朝,反秦起義還沒有大規模發生,秦法依然統治天下,如果韓信在眾目睽睽中殺死了屠戶,那麼等待他的就是酷刑,就算韓信沒有殺死屠戶,只是殺傷了屠戶,按照秦法,韓信至少也要被判處城旦。

城旦就是服四年兵役,夜裡要築長城,白天要防敵寇站崗,就算是這個處罰,韓信也是不願意接受的。

那個侮辱韓信的屠戶既不能殺,又不能傷,那怎麼辦呢?韓信也是經過思考的,只能選擇隱忍,從屠戶的胯下鑽過去,這樣的話,韓信只是受了侮辱,不會影響自己受罰,更不會影響韓信實現自己的理想。

秦律規定殺人是重罪

2、韓信不願意壯志未酬身先死

韓信這個人有著非常遠大的理想,同時目的性非常強,他的目的就是:封王拜侯、出人頭地。

韓信後來最先投靠的是項梁,沒能出名,後來又在項羽部下,項羽讓韓信當執戟郎,也就是看守大帳的衛士,他多次向項羽提供計謀,但都沒有被採納,於是韓信離開項羽投靠了劉邦。

劉邦最初給韓信一個接待賓客的小官,結果韓信卻犯了法將要被殺頭,後來被夏侯嬰所救,又推薦給劉邦,劉邦封韓信為治粟都尉,韓信還是不滿意,結果逃走了,後來又被蕭何追了回來,劉邦才封韓信為大將軍,最終穩住了韓信,讓他為自己效命。

韓信志向遠大

從韓信的經歷來看,他的功名心非常強烈,而且還看不上小官,要做就做大官,直接想做武將的最高官職,這是非常大的野心,一個沒有名聲和經驗的人在當時能夠被任用已經是奇蹟了,但韓信與眾不同,他要麼做最高官職,要麼就不做。

這就是韓信的遠大理想,他沒有時間去軍中磨練了,只想一步到位,然後再發揮自己的才能,證明自己,這就是韓信的理想。

韓信不屑於跟侮辱自己的屠戶計較,他的目的非常強烈,任何人都不能阻擋自己實現功名利䘵,如果韓信跟屠戶糾纏,很可能會被官府盯上,從而阻礙了韓信實現理想,畢竟當時還是秦朝的統治。

3、韓信堅信自己能夠成功,並且以此作為自己成功的磨難

《史記 淮陰侯列傳》: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韓信甘受胯下之辱

韓信在功成名將做了楚王之後,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淮陰,並且還召見了當初侮辱自己,讓自己人他胯下爬過去的那個年輕人,任用他做了中尉,並且還告訴自己身邊的將相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不能殺死他嗎?只不過殺死他沒有意義,所以我忍受了一時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業。

韓信說這話的時候已經是名震天下的楚王了,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受人敬仰而且地位尊貴的人,已經實現了自己當初的理想,他把當初那個侮辱他的屠戶當成了反面教材,並且時時告訴身邊人,正是我忍受了當時的侮辱才成就了今天的功業。

這是一種非常堅定的自信,韓信一直堅信自己能夠成功,並且把當初的侮辱當成自己成功路上的磨難,韓信一定是讀過孟子的這篇文章。

《孟子 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韓信熟讀兵書

孟子列舉了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經歷過種種磨難從而成功的故事,證明了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韓信雖然無名,但從他後來打每一場仗都採用了各種不同的謀略來看,他是熟讀兵書的,當然也有可能熟讀古代書籍,明白經歷磨難是成功的必經條件,所以才會寧願受到侮辱,也不願意殺了屠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這種行為的,能理解這種行為的都不是普通人,韓信顯然不是普通人,他可是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