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炎”值≥37℃ 大眾網記者體驗德州塔吊司機的“向上”人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君 見習記者 武琳琳 德州報道

6月22日15時許,在德州天衢新區黑馬牡丹華都專案建設工地,在高溫炙烤下,熱浪滾滾。避開最熱的時段,工人們開始上工。抬頭仰望在建的二期住宅樓,1號塔吊正揮舞著巨大的機械臂作業,精準地將鋼筋水泥板移動到定位位置。

1號塔吊高約40米,操縱這臺龐然大物的正是44歲德州籍塔吊司機趙建梁。烈日當頭,身處40米以上高空,烈日從三面透明的塔吊駕駛室玻璃窗照射進來……在吊臂的抬升中,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走進了室外37℃高溫下的趙建梁“向上”人生。

清晨6點30分 爬上40米塔吊

“最喜歡清晨時,在塔吊上看日出,覺得一整天都是嶄新的。 ”

迎著6點多的朝陽,趙建梁爬上40多米高的塔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上午10時許,陽光熾烈,連續多日的高溫讓城區的天氣愈發炎熱。從塔吊駕駛室放眼望去,周邊十幾平方公里內,塔吊星羅棋佈。趙建梁所處的黑馬牡丹華都專案是德州天衢新區加快專案建設的一個縮影,6月13日,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運河經濟開發區“兩區”正式融合,德州天衢新區正式拉開大幕,進入全面建設、加速起勢的嶄新階段。而趙建梁所在的工地也是天衢新區一個新的住宅專案,未來,將吸引更多的人來到天衢新區就業、成長、發展。

“東南角吊鋼管,吊到西北角內架……”坐在40米高空的駕駛室中,趙建梁的對講機中傳來準確簡練的指示,他正與訊號工密切配合,透過兩根操縱桿控制著這臺龐然大物,把各種建築材料精準送達指定位置。此時室外溫度達到39℃,他抬頭是豔陽高照,低頭是鋼筋水泥。

幾個小時以前,趙建梁透過筆直的“雲梯”,手腳並用攀爬進這個不足2平方米的駕駛室後,還沒有下去過。 “在攀爬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檢查塔身上的標準節螺絲是否鬆動。最近天氣越來越炎熱,鋼架結構在烈日的暴曬下愈發燙手,必須佩戴手套,即使這樣,我的手上也磨出了厚厚的繭子。”趙建梁告訴記者, “看著沒多複雜,這一路90°攀爬上去,同時做到不斷進行高空檢查,其實很耗費體力,光這一通操作,到了頂上就已經是一身大汗了。 ”趙建梁告訴記者,就因如此,他上到駕駛室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開啟窗戶通風,涼快涼快。

烈日下駕駛室裡的“烤”驗

“這周已經到了夏至,我們都在工地上開玩笑,又要‘渡劫’了。”休息時,趙建梁告訴記者,幹他們這行的,碰上夏季,尤其是往後的三伏天,得能經受得住“烤”驗。塔吊機和駕駛室的門都是鐵的,太陽曬一會就燙手。駕駛室內三面都是玻璃窗,胳膊、臉上被曬得起皮是常事。而在操作塔吊時,陽光經常直射眼睛,除了過硬的技術,更需要極致的細心、專注和耐心,做不到這些,幾十米的高空,哪怕掉落一顆小石子,都可能引發極大的安全問題。

“溫度高的時候,塔吊駕駛室裡超過40℃。為了防曬,必須穿長衣長褲,再加上安全帽、反光背心……就跟進了蒸籠一樣。 ”一邊“渡劫”一邊幹,18歲便入行的趙建梁已經堅持了26個年頭。

回憶起自己2008年初次攀爬塔吊“雲梯”時的情形,趙建梁不好意思地笑道:“第一次爬塔吊時,不敢上又不讓下,心怦怦直跳。 ”趙建梁對當時的情形記憶猶新。 “爬到不足20米時就嚇得腿發抖了,當時就想往下退。猶豫老半天,最終心一橫,繼續往上爬,彷彿過了半個世紀。”回憶當時情景,趙建梁仍然心有餘悸,那時候空中吹來一陣風都怕得不行,生怕會被吹下去。沒有心情看風景,一邊是汗水不住地流,一邊是腿腳發軟、控制不住地直打哆嗦……

一回生二回熟,憑著一股子好學勁,第二天趙建梁就能獨立操作了。而那時的他恐怕也沒想到,自己能在塔吊上堅持這麼多年,從蘇州、南京、北京、廣州等多個城市的工地專案,最後回到了家鄉德州。

和城市一起成長覺得“值”

“儘管很累、很忙,但這高高的塔吊已經改變了我的命運。 ”趙建梁算了算賬,如今,每個月最少能拿到8000多元,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去過很多城市,還是回到家鄉最有歸屬感。雖然很辛苦,但是一想到往後越來越好的生活,我就覺得值。 ”趙建梁說道。

26年時間,趙建梁從稚嫩少年成長為奮鬥的青年,也在塔吊上見證了越來越多高樓拔地而起。

趙建梁還記得自己剛從業時,覺得塔吊司機站得高、望得遠,高處的風景一定很好,因此選擇成為了塔吊司機。現在,看著曾經參與過的萬達等工程建築為城市的發展帶來了動力,他的想法不僅沒有變,還多了一份對城市建設的使命感、自豪感。

在尋常人難以到達的高度作業,看飛鳥,看日出,看夕陽,看路上的車水馬龍。城市拔節生長,這其中有他們的無數汗水。換個角度看城市,他們說陽光既刺眼也很美,和城市一起“長高”、變好,讓跟趙建梁一樣的奮鬥者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