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借酒消愁李清照:真知音小她56歲,和丈夫趙明誠最多算湊合

愛詩詞者,大約都是喜歡李清照的,她實在是一個格外明麗的存在,在一片青史留名俱為糙老爺們的文人裡,看她“繡面芙蓉,眼波才動”,想她“一面風情深有韻”,寫盡女性無限嬌美婉轉。一句 “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再一句“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恨不能令人生出穿越之奢望。

這該是怎樣美麗又美好的女性呢?在宋詞這一方天地,因為有了李清照,讓人感到就連那個時代,都多出了幾分溫柔,連筆者都遐想遙思宋朝的風都自帶韻感吧。

文字是有力量的,尤其是美麗而又才華橫溢的女子的示弱和情韻,有誰能招架得住呢?

李清照家世極好,她的父親李格非31歲就中進士,是大學士韓琦的門下生,後又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李清照的母親王氏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所以在李清照的身上,不光有著學霸的基因,借用一句曹雪芹寫元春的話——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遠德鍾於一人。這話賈政說主要為頌聖拍馬,於李清照的文思才學,才更為貼切。

李清照很小就顯露出過人的文學天賦,少女時代,趙明誠來到李家,她偷偷去看,大膽又害羞,被人發現,故作鎮定,說“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我哪裡是在偷看你啊,不過是這青梅吸引了我!大家閨秀式的端莊多少給人一種無趣感,但李清照多了份調皮可愛。

後來李清照嫁給了家世相當太學生趙明誠,一個醉心金石,一個抬手皆錦繡,琴瑟和鳴,新婚是幸福又醉人的,李清照寫得更好: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櫥枕覃涼。——《醜奴兒》

將閨房小夫妻私生活寫得很是香豔,在一個女性屬於依附地位的大環境中,年輕的詞人大膽而主動,怕今夜覃枕涼,這樣的要溫暖真是好直白。難怪時人見到李的這首詞要罵她太輕薄。還有: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玉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藏字木蘭花》

重點在最後一句,李清照將一枝春玉放插到鬢上,笑問丈夫:你看看,我和這花誰更好看?這一問的背後是李清照的自信,更是對夫妻感情甚篤的滿意。

作品是作者生命狀態的寫真,歡快、明媚、調皮而和諧躍然紙上。可惜,這類作品佔比並不多,僅限於她的少女和新婚後不久的一段時間裡。李清照的作品,更多的情緒是愁,是孤單,是淒涼,而與這種情緒相伴最多的,是酒。借酒消愁,才她是作品裡的常態。

……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看看,這就獨寢了,也沒人暖被窩了。只好借酒消愁,人比那黃花都瘦。沒別的,感情上是空的,孤單寂寞冷。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載不動許多愁。

心情低落到,連頭都懶得梳了,沒說話,眼淚就止不住流下,真是愁斷了腸。和當初和花兒比美的心境差了十萬八千里。

看見雁飛過,就會引來傷感;小雨打在梧桐上,她說“怎一個愁字了得”;聽一首《陽關》看樓前流水,她會說:“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文人多思又多情,精神上的需求往往比常人要多出許多,在李清照中後期的作品裡,再也不見了舊時景象。

歸根結底,是心情落寞了,生活不如意了,李清照經歷了家族的政治風暴,國家動盪,又相當一段時間顛沛流離。但她不同於一般的百姓離亂意味著衣食不周,甚至是人倫慘劇,李清照就算到了晚年,她在經濟上一直都還是比較好的,比如她近50歲時嫁30多歲的張汝舟,後來證明張不過是貪李清照的財物罷了。這些的確會造成巨大的衝擊和影響,但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的一生,是孤獨的一生,太過曲高和寡,沒有真正的知音,這才是根本的原因。

李清照和長她八歲的趙明誠,門第相當,二人也曾度過一段美滿的生活,但後來諸多的因素,導致二人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矛盾甚至對立。

一是二人一直無嗣,這是無論如何繞不過去的,壓力不僅僅出現在夫妻二人身上,還需要面臨公婆和家族的質疑。後來趙明誠納妾,兩個人之間只會更淡漠了。

二是李家和趙家政治上的矛盾分歧。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也是李清照婚後第二年,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以元祐黨籍的罪名離京,李家倒黴的同時,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卻一路升官,仕途得意,李清照曾請求公公救自己的父親,不知是趙挺之不願救還是救不了,總之無果。

李清照受父親的連累,朝廷有不和元祐黨籍子女聯姻的詔令,而且這些人也不得在京居留。也就是說,如果趙明誠和李清照離婚,算是依詔行事,而李清照,就算不被趙家掃地出門,她也沒有資格再留在京城了。李清照回了原籍,夫妻只好分居了。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響二人的感情。

政治風雲變幻莫測,僅僅三年後,趙挺之受蔡京勢力的打擊,被罷官,又過半年,蔡京下臺,趙又官復原職。這時朝廷為元祐黨人平反,李清照得以返京和趙明誠團聚。不過才一年時間,蔡京再次上臺,趙挺之第二次被罷官,不久趙挺之就去世了,但死了也不行,對趙家的打擊並沒有結束,先是全家入獄被關押了一段時間,釋放後,趙明誠的封蔭被剝奪,京城沒有了立錐之地,李清照隨趙家離京回到老家青州,這一回,就是13年。

三是李清照和趙明誠根本在精神和追求上分屬兩種境界。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夏日絕句》一改李清照一貫的婉約、纖柔和溫賢,她的內心是有一股大丈夫氣的。人們常常從這個角度稱讚李清具有巾幗的豪氣。這自然沒問題,只是,瞭解一下她作此詩的背景,就不得不對她產生一種悲哀了。

1129年初,僅僅做了一年江寧知府的趙明誠就被罷了官。原來是所轄御營統制叛亂,這事趙明誠也早就得到訊息,可他沒當回事。到了夜裡叛亂髮生,他慌了,連夜翻城牆逃走,天亮後大家找趙大人,哪裡還能見到個人影?這樣的知府不被罷官,難道留著過年?

這件事後,趙明誠被任命到了湖州,這個時候天下局勢是亂的,李清照對當了逃兵的趙明誠發自內心地失望,對他的將來也不再抱有什麼期許,在他們逃亡兼赴任途中,夫妻二人一路沒有什麼言語,當行至烏江,聯想當年西楚霸王自刎不肯過江,李清照感慨萬千、心情激盪,她脫口做這首《夏日絕句》,這首詩的核心是說一個人的氣節,李清照這哪裡是在思項羽?她分明是在表達對丈夫偷生和不負責任的鄙視。

趙明誠就在她旁邊,聽得面紅耳赤。夫妻倆是妥妥地三觀不同,一個女性愛一個男性,至少是需要一些欣賞的,可是丈夫趙明誠,顯然不能滿足這個需求,一般的女性還好,李清照這樣的女性,趙明誠明顯hold不住。

這件事之後不久,不過一個小感冒,趙明誠就病倒了,急速嚴重而不治,這一年趙明誠49歲,李清照41歲。筆者一直猜測,趙明誠的病或許原本不至於致命,可不愉快的心情,和與妻子缺乏關愛的互動,應該是病情加重的原因吧。

李清照這樣的女子,放在她的時代,已經不能僅僅用鶴立雞群來形容了,就算是放在歷史的長河裡,在女性這個群體裡,也鮮能找到一人比肩李清照的,加上中國社會和中國的男性歷來物化女性,對於女性的文化和思想從來不認可價值。就算是宣揚性別平等的今天,女博士同樣是一個令人感到意味深長的詞語。李清照這樣的女性,在她那個時代,更加不能很好地體現個人價值,而趙明誠個人的節操、精神,甚而能力上,都距離李清照甚遠,這樣的女性,是孤獨的,她活著,沒有人能與她對話,這算是李清照一生最大的悲哀吧!

李清照56歲那年,在遙遠的北國,一個男嬰呱呱墜地。這個男孩兒祖籍也是山東,他在北國長大,苦讀詩書,成長為一代文豪,比起中原家境優渥的讀書人,在他的身上,多出的是燕趙滋養出來的俠義之風。此人就是辛棄疾。

辛棄疾出生在北宋淪陷之後,自小他就看多了漢人被金人奴役,所以他一生都懷有驅逐外敵、收復中原的志向,他心繫國家統一,憂慮關切民族的命運。學問上,他是有宋一代的翹楚,因為風格豪邁,人們將他與蘇軾並列稱之為“蘇辛”,其實辛棄疾有許多詩作不失柔美細膩,感情的釋放格外的敏感。比如這首《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還有一首《醜奴兒》,若不說是辛作,許多讀者恐怕會認為這是李清照的作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說一個男人的溫柔最動人,尤其是辛棄疾這樣的儒將。辛棄疾的婉約只是一個側面,他展示更多的,是他作為男兒的血性和責任: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樣的男子才堪配李清照啊!也只有這樣的男子才能讓李清照仰慕和敬愛,就算不能成眷侶,人生中,也只有這樣的靈魂才讓人生出歡喜,才會感到生命中至少還有一束光,能照進心田,也算是一種生命的安慰吧。

將易安居士和幼安居士強行做這樣的連結,純屬屏山個人的一廂情願。可是我願意做這樣的連結,李清照的後半生精神上太孤獨了,猜想如果辛棄疾可以和她出生在同一個時代,應該可以成為她的知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