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對於民國才女林徽因,我們只知道她的愛情,卻不知她還幹過這些事

美女不稀奇,才女也不稀奇,但除了美貌和才情兼備外還擁有家國情懷,以及對事業的篤定,這樣的女子就不多了。但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就具備了所有這些優點:

美麗、有才、有思想、有愛國情懷、為事業拼搏到最後一刻,直到燈枯油盡

,她就是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

雖然算不上傾國傾城,但她憑著“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曼妙和才情永遠留在了很多人的記憶中,很多男人一生為其傾倒,其中最有名的有陪伴了她一生的梁思成,為她終身未娶的金嶽霖,還有痴迷於她的徐志摩。為了來北京參加林徽因在北平協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舉辦的中國建築藝術演講會,特意坐飛機前來,結果天有不測風雲不幸墜機身亡。那些沒名沒姓的就更多了。

男人們大多傾慕她的美貌和才情,但作為女人,我更佩服她對

事物冷靜的判斷、她的家國情懷和她對事業的篤定

。可是很多人也許不知道

她曾經那麼努力地和梁思成一起保衛老北京的城牆;很少有人知道她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很少有人知道她挽救了瀕臨停業的景泰藍傳統工藝品;也很少有人知道她晚年生病嚴重卻拒絕去國外治療的內幕。

這樣的一個女子確實是一個傳奇。今天就帶大家品讀她的人生。

林徽因(1904-1955)

01優渥的出身

▲林徽因,1908年,4歲

1904年,林徽因出生於

浙江杭州陸家巷

,祖籍在福建閩縣(今福建福州)。家人根據

《詩經·大雅》

裡的典故

“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取名徽音,因與當時的作家林徽音同名同姓,後改名

徽因

。連名字都取得這麼考究、這麼雅緻脫俗。

她的祖父是林孝恂,進士出身,授翰林院編修,歷官浙江金華、孝豐等地。

林徽因從小隨祖父、祖母一起居住在杭州,祖父林孝恂特別重視林徽因的教育,在她5歲時,祖父即安排她由姑母林澤民給林徽因發矇授課、傳授知識,林徽因後來知識淵博,舊學深厚,原因之一就是源於從小的“科班”教育。

其父林長民早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擅詩文,工書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其堂叔林覺民、林尹民皆是民主的先驅者。

她本人是中國著名女建築師、詩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出身名門世家、書香門第,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自然不在話下,她一生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眾多作品,代表作有《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大部分人記住她都是源於她寫的詩,那就讓我們從她的詩開始吧。讓我們欣賞一首她的代表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這首詩美妙的意境、純粹的字句、清新的修飾,溫暖的內心告白,讀來讓人身心愉悅,感知到四月天帶來的希望和活力。

林徽因也是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四月天裡逝去,一如四月天那樣靜謐、安詳。

▲病床上的林徽因依然那麼優雅、安詳

我們接著講林徽因的成長。

8歲這一年,林徽因隨家人遷居上海,居住在虹口區金益裡,她和表姐妹們一起進入愛國小學學習,她在這裡讀書4年。

▲與表姐妹們的合影,林徽因居最左

林徽因12歲的時候,因父親林長民任職於北洋政府,舉家遷到北京,林徽因入英國教會辦的女子中學就讀。

▲林徽因,1916年,12歲

12歲的林徽因已經出落的亭亭玉立,氣質不俗。

1920年,林長民以“國際聯盟中國協會”成員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歐洲訪問考察,林徽因以美麗、聰明、懂事、勤學而深得父親珍愛,林父決定帶上16歲的愛女同行。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聖瑪利學院。

在給林徽因的信中,他寫道:“我此次遠遊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覽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在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懷抱;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瑣碎生活,俾得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

當時的女房東是個建築師,經常帶徽因出去寫生。劍橋一帶的景緻和風光,成了林徽因生命裡一抹亮麗的風采。那段時間,她被西方城市的發達、西方文學的魅力、西方建築的奇特默默地薰陶著、影響著,這一切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她。這也奠定了她對建築,對家國的關切因子。

▲林徽因,1920年,16歲

此時的林徽因雖然青澀,但已然出落得亭亭玉立、氣質優雅,也正是這一年,她走入了大詩人徐志摩的心裡,徐志摩為之心動不已。

關於林徽因為什麼最終沒有選擇徐志摩,在後面的講述中林徽因親自給出了答案。

▲林徽因,20歲,泰戈爾訪華,林徽因與泰戈爾、徐志摩合影

在林徽因24歲這一年的3月份,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結婚,衣服是她自己設計的。據說,新婚之夜,梁思成曾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為什麼是我?”林徽因說:“

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

。”

▲林徽因結婚照,自己親自設計禮服

▲林徽因25歲,初為人母

02 命運使其堅強

▲林徽因與梁思成、母親何雪媛

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是她生命底色上蒼白的傷痛。母親只有林徽因這一個孩子,她就像受到冷落的棄婦,跟林徽因住在小小的後院裡,舉目望去,皆是淒涼。

她的母親長於一個商人家庭,從不曾習得琴棋書畫,是典型的舊式婦女。母親眼界狹小,心胸不闊,以致於只能以怨婦型的方式去獲取可憐的存在感。所以既得不到丈夫的疼愛,又討不到婆婆的歡心。

這樣特殊的成長環境,一方面讓林徽因從小就學會自立自強,發誓要成為新式女子,她絕不能像母親;另一方面促成了她的過早懂事,她成為一個沒有童年的孩子。

▲林徽因與父親

父親雖然不喜歡母親,但很偏愛林徽因。她用她的才情贏得了父親的喜愛和欣賞。十二歲那年,林徽因進了全英文的培華女子中學讀書,她顯得越發光彩奪目。

可是縱然兒時的林徽因身上的光環再耀眼,都無法抹去原生家庭刻進她生命裡的傷痕。

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在憶念母親的文章裡寫過:

“她愛父親,卻恨他對自己母親的無情;她愛自己的母親,卻又恨她不爭氣;她以長姐真摯的感情,愛著幾個異母的弟妹,然而,那個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際關係卻在精神上深深地傷害過她。”

03 一生只愛一人

林徽因的傾慕者眾多,最有名的有徐志摩、金嶽霖和後來成為他丈夫的梁思成。

浪漫詩人徐志摩

徐志摩是林父無話不談的忘年交,林徽因隨父在英國時,與徐志摩相識。

兩個年輕人常在一起談論一些作家的作品。徐志摩看到她這種超前脫俗的氣質,便深深地陷入其中。她那一點即通的智慧更是讓徐志摩的欣賞不已。在交流中徐志摩的學識吸引了林徽因,林徽因便向徐志摩學習,成為徐志摩的學生。

他們在康河的柔波里撐著長篙漫溯,在倫敦靜謐的雨中尋覓著寧靜。志摩當時早已為人夫,為人父,可詩人的情感總是來得滾燙而熱烈,一旦愛上了,就不管不顧。他坦率地向林徽因表達愛意,甚至不惜要放棄現有的婚姻,只為無所顧忌地追求靈魂伴侶。

時年17歲的林徽因一時沉浸在被人愛戀的漩渦裡。徐志摩為林徽因寫了諸多像《月夜聽琴》、《青年雜詠》、《清風吹斷春朝夢》等表現愛情和人生理想的詩歌。

徐志摩對在英國康橋這段生活分外留戀,他因為與林徽因的戀愛不無感慨,異常興奮,大量作詩,他這時詩情洶湧暴發的情景,在他的題為《草上的露珠兒》一首長詩中有所反映。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詩,體現了徐志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表白。

她惶恐過,糾結過,可當她冷靜下來面對現實時,她選擇了拒絕。

1921年10月,她隨父親乘海輪歸國。後來儘管徐志摩追到國內,並且真的和髮妻離了婚,林徽因也不為所動。在理智與情感的掙扎中,受過傳統倫理教育的傲嬌女子,毅然決然地撲向了理智。

多年以後,她曾對兒女說:“

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

這就是為什麼林徽因不選擇徐志摩的原因,在徐志摩身上她感受到了浪漫和最美的愛情,卻缺少了人間的煙火味,我想林徽因也看到了徐志摩對家庭的不負責任,這讓林徽因沒有安全感。可以看出林徽因是個非常理智的女子,我想這與她當年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林徽因拒絕了徐志摩,但他依然愛慕著林徽因。最後徐志摩也是因林徽因而死。

1931年11月19日,為了到北京參加林徽因在北平協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舉辦的中國建築藝術演講會,特意坐飛機前來。當飛機抵達濟南南部黨家莊一帶時,忽然大霧瀰漫,難辨航向。

機師為尋覓準確航線,只得降低飛行高度,不料飛機撞上開山(現濟南市長清區崮雲湖街道辦事處境內),當即墜入山谷,機身起火,機上人員(兩位機師與徐志摩)全部遇難。關於他遇難的原因,除直接原因林徽因外,還與陸小曼遲遲不肯答應北上,以及大霧影響、主機師王貫一前晚準備女兒婚事忙到很晚,飛行時精神太差有關。

徐志摩是最早走進林徽因內心的男人,他的浪漫多情曾經一度讓林徽因不能自持,但終究林徽因還是選擇了理智。

痴情教授金嶽霖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金嶽霖先生,這位先生的奇聞軼事裡,最引人傳議的便是他終生未娶妻,他戀著女神林徽因。

據說金嶽霖初逢林徽因,就一見鍾情。後來乾脆隨著梁家的遷居而四處搬住所,總要和梁家做鄰居,人們戲稱此舉是“擇林而居”。

遠親不如近鄰,和金嶽霖這樣一個有趣的人來往久了,金林二人互相有了愛慕之心。林徽因曾很坦誠地對丈夫說:“我苦惱極了,因為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梁思成也是君子,他深思過後,給妻子答覆:“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

對於民國才女林徽因,我們只知道她的愛情,卻不知她還幹過這些事

後來金嶽霖得知了梁思成的回答,對林徽因說道:“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

自此,三人終生為友,金嶽霖以發乎情、止乎禮的愛戀,讓自己的情感止於理性。他愛了心中的女神一生,用哲人的深情守護著那份執念。

在林徽因的葬禮上,金嶽霖哭得像個孩子,並贈輓聯: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金嶽霖對林徽因的愛很偉大。有時我在想如果林徽因早點與金嶽霖相識,沒準最後走在一起的就是他倆,有緣無分的兩個人。

一生摯愛梁思成

對於民國才女林徽因,我們只知道她的愛情,卻不知她還幹過這些事

梁思成是林徽因的最終歸宿,梁思成斯文有禮,溫良謙恭。兩人的父親俱是政界名流,更是摯友。梁林二人從家世,學識,涵養,性情,趣味,都有諸多相似之處,這種靈魂深處的契合無形中拉近了兩顆年輕的心。

1924年6月初,兩人一起前往美國。他們原計劃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均從三年級課程讀起,但最終因建築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得改報了美術系,不過她選修了建築系的主要課程,實現了自己的志願。

1928年3月,林徽因與梁思成相戀5年後,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了婚禮。婚前,梁思成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回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

林徽因和梁思成是天作之合,倆人在合適的時間遇到彼此,是真正的有緣人。只可惜林徽因逝去的太早,不能攜手到老,也是一件憾事。

04 她應該被銘記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沈從文說她是“絕頂聰明的小姐”,在“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日子裡,林徽因兼具理性和靈性,她是眾人的焦點,她身上那份由內而外的熱情與浪漫,保持著她經久不衰的魅力。

也許是天妒英才吧,林徽因因幼年就有肺病,後來林徽因的肺病很嚴重。當時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的好朋友費正清夫婦勸說梁思成去美國講學,去美國學校裡任教,一來可以治療林徽因的肺病,二來也可以改善兩人的生活質量,但是當時梁思成拒絕了。

一直到梁思成晚年,他說出了原因,當時林徽因對梁思成說:“我深信一個有愛國心的中國知識分子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祖國的。”因為他們夫婦都有共同的愛國精神,林徽因深愛眷戀這片土地,他們認為祖國正在受難,他們要和自己的祖國一起受苦,不能去國外。

當時戰爭時期的醫療條件實在有限,梁思成竟然自己學會了注射,每日為林徽因打針服藥,對於他們而言,生命中除了愛情,更有對國家的熱愛和對事業的追求。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她參加了國徽設計工作,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工作。參加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是林徽因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此外她還挽救了頻臨停業的景泰藍傳統工藝品等,雖然病魔纏身,依舊無法阻擋她的愛國之心和工作熱情。

1955年4月1日凌晨6點,林徽因在北京同仁醫院住院部去世,年僅51歲,在這一年四月春日的清晨,這一天中最清新的時刻,安靜離開了世界,她的生命從此定格於人間最美好的四月天,林徽因一生是短暫而絢爛的。

治喪委員會由張奚若、周培源、錢偉長、金嶽霖等13人組成,於4月3日在金魚衚衕賢良寺舉行了追悼會,遺體安放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在林徽因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她拖著病體和丈夫幹了兩件大事:

一件是和梁思成一起保衛老北京的城牆;一件是為新生的共和國設計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

為了保住老北京的城牆,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為了保住這些珍貴的文物,她無數次不畏一切,她甚至曾指著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的鼻子告誡說:

“你們把真古董拆了,將來要懊悔的,即使把它恢復起來,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對於民國才女林徽因,我們只知道她的愛情,卻不知她還幹過這些事

但當時,沒人願意聽她的。在他們的努力下,老北京部分古建築被保留了,但大多數都被摧毀了。當摧毀古建築的磚瓦詭異地掉進林徽因的院子時,她的心揪到了極致。

對於塵世的很多,包括子女,或許她都能放下,但這些,她卻直到臨死時也未能放下。

對於民國才女林徽因,我們只知道她的愛情,卻不知她還幹過這些事

林徽因看似光鮮的背後,那不為人知的孤獨和痛苦,大約,只在她的那首直指人心的詩歌《一天》裡,世人才得以一窺。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只記得她的《你是人間四月天》,卻少有人關注這首同樣優秀的詩歌。在這首用心書寫的詩歌裡,她寫到:

今天十二個鐘頭,是我十二個客人,每一個來了,又走了,最後夕陽拖著影子也走了!......黃昏黯然,無言地走開,孤單的,沉默的,我投入夜的懷抱。

這首詩寫盡了她的孤獨。

時至今日,每年四月,仍有無數人慕名前來祭拜這位奇女子。但自始至終誰又能真正懂她?

她的一生,充滿愛恨情仇,短暫卻又豐盈燦爛。

歲月如梭,溜走的是青春,溜不走的是永恆!

對於民國才女林徽因,我們只知道她的愛情,卻不知她還幹過這些事

讓我們記住這位風華絕代的、偉大的奇女子,她曾經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