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千年“壽星”們是怎樣挺過命運暴擊的?

湖南的秋色賦,古銀杏是最重要的一筆。霜降後,湖湘地理記者來到湘西南的新寧、武岡、東安等地探訪千年銀杏。這些古銀杏,多經歷過命運的暴擊,最後“死”而復生,哪怕徒留殘枝,仍以蓬勃的生命力示人。闖過無數逆境的它們,堪稱人生的“榜樣”。

【湖南銀杏王】

從斷裂處長出7棵參天大樹

晚秋時節,是東安縣2500年“湖南銀杏王”的絕美時刻。扇子般的銀杏葉從淺黃過渡到鵝黃,秋風一掃,銀杏樹旁的小村落就染成金黃。這棵“湖南銀杏王”長在永州市東安縣南橋鎮寺門馬皇村5組羅漢山頂,每年秋冬交替時,它便成了真正的“王”。

去羅漢山找“湖南銀杏王”是一段驚心動魄的旅程。車子要經過雙江水庫的堤壩,再一路盤旋在雞腸子般曲折蜿蜒的小路,當到達“湖南銀杏王”樹腳時,腿都不聽使喚地發抖。今年大旱,羅漢山早早顯露出層林盡染,唯獨這棵2500年的銀杏樹後知後覺,還在綠和黃之間“猶豫不決”。

東安縣2500年湖南銀杏王 圖/張衛東

古銀杏樹長在一處陡坡上,有種傲視叢林的威嚴。它周身綁了樹撐,旁邊修葺護欄棧道,還設了觀景亭臺,已經是一處古銀杏公園。這棵歷經滄桑的古銀杏,有著巨大的樹蔸,光胸徑就有3。84米,需要十多個成年人環抱。原本這棵古樹有60多米高,明末清初,一場雷擊將它的樹幹攔腰擊斷,撕裂至根際,樹梢架落在距樹蔸50多米遠的山包上,如一架天橋。幾百年過去,住在銀杏樹旁的村民在斜坡下挖魚塘,還見到一截巨大的樹幹。它的主幹已經空心,底部形成一個寬敞的門洞,四面透風,只剩下樹皮裹身。儘管如此,它又頑強地從斷裂的主幹處長出7棵參天大樹。如今,我們看到的古銀杏樹矮了一大截,只有25米。“古銀杏樹空心的地方真的很寬敞,可容下20多人,我一個伯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將樹洞用土填高一米,做成豬舍,還在樹洞裡關牛養豬。”47歲的村民吳又紅說,銀杏樹洞是2021年建古銀杏公園時填上的,在此之前,還能在樹洞裡看到雷擊後的痕跡。

羅漢山的古銀杏,相傳是春秋戰國時期當地的古越人所種,距今2500多年。很長時間裡,它“養在深閨人未識”,直到吳又紅先祖見到這棵古銀杏,舉家從山腳搬遷到羅漢山頂,跟古銀杏比鄰而居。後來陸續有陳氏、曾氏搬遷至此,形成了一個小村落。村民們一直將這棵樹當成“家樹”,還在樹蔸處建了小廟,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祭拜。“很多人都認它做乾孃,每年春節期間,甚至還有株洲、衡陽的人來給它放鞭炮拜年。”吳又紅介紹,當年他外公見到這棵古樹非常震撼,一定要將女兒嫁到古銀杏樹腳的吳家。

這棵古銀杏在“出名”前就遠近聞名,它每年能結出上千斤銀杏果。每到晚秋時節,銀杏果掉落時,村民們會不約而至,就像一場節日盛會。曾有不少人打過古銀杏樹的主意,有想買走它的,想承包銀杏果的,但都被村民攔下。為保護古銀杏樹,村裡還專門制定村規民約,規定古樹屬於集體所有,任何人不得非法佔有。如有刻畫折枝等損害古樹樹體、挖坑取土等破壞古樹生長環境的行為,每次罰款500元。

2016年11月,這棵古銀杏被中國林學會評為“中國十大最美古銀杏”,編入《中國十大最美古銀杏圖冊》,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第二年,它又在湖南省綠化委員會、湖南省林業廳的尋找“湖南樹王”活動中,被推選為“湖南銀杏王”。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慕名前來觀賞這棵古銀杏。然而,就在它榮譽越來越多的時候,銀杏樹旁的大部分村民,易地搬遷到生活條件更好的鎮上居住。

直到3年前,在外打拼的吳又紅回到古銀杏樹下。“我和兄弟以前在雲南做室內裝修,幹了20多年,3年前回來發展。”吳又紅和二弟回到古銀杏樹下的老家,那時小村落基本空了,只留下一兩戶守護銀杏樹不願搬走的老人。他們回來後不久,就趕上古銀杏公園建設。當看到為了做棧道平臺,斜坡上挖斷不少銀杏樹根時,他們慌了,“我們害怕‘家樹’死掉,又想看到村落變化,非常迷茫”。擔心古銀杏可能因為這次斷根,變得不如之前精神,銀杏果也隨之減產,他們每天提心吊膽。好在經過專家診治,古銀杏又漸漸恢復元氣。

如今,古銀杏樹旁的村落,依然只有三四戶人家留守。吳又紅和弟弟養藏香豬、黑山羊、走山雞,辦起鄉村民宿,他們靠著“湖南銀杏王”又找回屬於從前的人氣。

今年大旱,鎮上的消防車每週都來為它澆水,古銀杏也不負眾望,更加鬱鬱蔥蔥,又恢復了山林的“王者之氣”。

【新寧千年銀杏】

一個村莊的“留守老人”

和別處不同,新寧縣的這棵銀杏既不傍著寺廟,也不位於村落風水口,它久居深山,守望著一個叫白果樹腳的村落,記錄著這個村落的變遷史,如今成了村莊的“留守老人”。

找尋這棵千年古銀杏樹頗費周折,需驅車先到新寧縣回龍寺鎮楊橋村,再換乘村民上山的高底盤汽車,沿著山澗,一路蹚過坑坑窪窪的林地。周邊閃現的只有零星幾座近乎坍塌的木房子,遇見野雞、野兔是常有的事。

從楊橋村到千年銀杏樹,需要顛簸將近一小時。但見到這株銀杏時,感覺路上經歷的所有辛勞都是值得的。千年銀杏樹並不是孤零零一株,除了根部一大圈小銀杏樹相伴,還有兩棵百年以上的銀杏樹守護左右,連楊橋村村民也分不清它們到底是父子還是爺孫。這棵千年銀杏樹胸徑3米以上,樹高達28米,冠幅15米,加上根部那圈小銀杏樹,需要12個人合抱才能圍住,說它是這裡的森林之王也不過分。

我是霜降之前見到它們的,銀杏樹葉還在淺黃和深綠之間過渡,葉子之間細細密密,看不出它攝人心魄的美。去年厚厚的落葉仍在,踩在上面湊近樹幹底部,抬頭仰望,銀杏樹冠就像一把撐向天際的巨傘,細碎的陽光透過葉片縫隙灑落,一切顯得那麼靜謐、柔和,有種恍若隔世的美好。村民們圍著大樹轉了一圈,將散亂的石頭壘好,再撤去捆綁它們的紅綢子,就像呵護家中的長輩般細緻。

千年銀杏所在的地方曾經叫白果樹腳,這是一個住了100多戶人家的小村落。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村民陸續搬出大山,在如今的楊橋村委會周邊建房定居,這三棵銀杏就成了他們的“留守老人”。四十多年過去,村民們留在白果樹腳的房屋全部倒塌,只留下地基,當他們回來尋根時,都要以三棵銀杏樹為參照,找到曾經的家。

“以前的白果樹腳是姓伍的村落,我們是根據族譜推算出那棵大銀杏的年齡的,伍姓已經在這裡繁衍八代不等,從老祖宗落戶就有銀杏了。”年過六旬的楊橋村村民伍金玉說,在伍姓族人還沒落戶之前,最先住白果樹腳的是羅姓族人,所以這麼推算,那棵大銀杏樹至少上千年,旁邊的兩棵稍小的銀杏也至少有幾百年了。“我奶奶記憶中,這棵千年銀杏樹腳的那些小銀杏從她嫁過來就一直這麼大,別看它們小,可能也有上百年了。”他補充道。

新寧回龍寺楊橋村千年古銀杏 圖/伍先勇

這片銀杏樹一直是村民的“神”,尤其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白果樹腳是通往東安縣的必經小道,當年挑鹽、挑銀的商賈和挑夫都要途經此處,人們在此休憩、乘涼,甚至焚香燒紙許願,白果樹腳也一度熱鬧非凡。哪怕村民搬出去幾十年,也不時有人進山把它們當成神靈祭拜。“有些村民,腳疼都會來這幾棵白果樹下禱告。”村支書伍先勇指著樹底下的陶罐蓋子說,那是村民求白果樹保佑的祭品。聽村民們繪聲繪色講著白果樹有求必應的故事,想到村民們會在遇到麻煩時來祈求它們,說明白果樹已成為村民們的心理依賴,至少是一個能傾訴秘密的老朋友。

(新寧縣回龍寺鎮楊橋村千年古銀杏 圖/新寧縣林業局提供)

千年銀杏歷經滄桑,遇到今年這種大旱天氣,也比周邊的樹木蔥鬱。村民還發現,他們住在白果樹腳時,銀杏樹長勢更好,他們搬離後,銀杏樹沒人打擾反而沒那麼茂盛。大概這千年銀杏樹跟人的情誼太深,離不開人間煙火氣了。“樹木都有它們的生存法則,開花結果有自己的規律。”新寧縣林業局綠化辦專職副主任尹小范解釋。

如今,村民們在老銀杏樹附近建了茶園和養殖場,不久後,這裡還會建成保護性質的銀杏公園。白果樹腳的熱鬧漸漸回來了。

【武岡雙銀杏】

形單影隻與水泥柱融為一體

霜降過後,武岡文廟門前的雙銀杏就成了焦點。它殘存的身姿頑強地撐起千年銀杏的尊嚴。銀杏金黃的葉子跟文廟紅牆相映襯,有種震懾人心的美麗,常引人駐足。

這棵守在文廟門前的雙銀杏,曾是武岡名勝“雙杏參天”,古時候吸引不少文人墨客打卡。傳說它是西晉時任武岡縣令的陶侃親手種植,已經有1700多年曆史。晉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41歲的陶侃補任武岡令。他來到這個偏遠的小城後,勵精圖治,積極辦學,在縣城文廟前修建學宮,還學山東孔廟建杏壇,並親手種植兩棵銀杏樹。他對武岡的教育寄予厚望,希望自己治下的百姓有銀杏風骨。

武岡文廟前的雙銀杏 圖/楊春暉

雙銀杏樹長在武岡渠水北岸,在攀龍橋和讓龍橋之間的繁華鬧市區。從車水馬龍的橋上遠眺,雙銀杏就像文廟前的一道高拱門,行人都要穿過“拱門”進出。湊近才發現,這棵雙銀杏早已形單影隻,它的側枝中空,幹徑僅餘0。6米,僅靠樹皮支撐整棵大樹。我們見到的靠著渠水邊的“樹”只是一根用來支撐它的水泥柱子。原來,1965年,武岡城遭遇一場特大風襲擊,西邊的古銀杏樹被大風颳倒死亡,只留下東邊一棵銀杏。誰料1979年4月,倖存的古銀杏又遭遇雷擊,樹幹折斷,僅存5米高的樹樁及側枝,千年古銀杏的威嚴也隨之崩塌。令人稱奇的是,1981年春,古銀杏憑藉頑強的生命力,在樹樁頂部,竟孕育出一棵樟樹,形成“杏懷抱子”的奇觀。二十多年後,武岡擴建廻龍路,需要填高路面,主幹僅剩5米的古銀杏又做出讓步,被填埋2。3米主幹。儘管歷經重重磨難,古銀杏殘存的樹枝依然枝葉茂盛,年年碩果累累。市民們都很感動,自發來保護它。其實,在清代初期,它就出現皮枝剝落的現場,當時旅居武岡的浙江錢塘學士吳鴻見狀,在銀杏樹周圍砌磚保護。他的河南朋友路過武岡見到雙銀杏,又得知他的事蹟,有感而發,還專門寫了長詩《雙銀杏(並序)》,贊雙銀杏“萬劫長留天地春”。2007年,為了支撐銀杏側枝,政府部門又在靠近渠水一側做了水泥柱。

如今的銀杏樹和水泥柱融為一體,繼續保持雙銀杏的姿態。武岡文廟也和這棵千年雙銀杏同時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武岡的城市地標。

瀟湘晨報記者伍婷婷 通訊員曹基武 吳磊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影片新聞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