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為何十三朝古都西安,在唐朝以後再無王朝定都?

古都,作為王朝的政治中心,地位超然。而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史上,能夠成為王朝都城的城市,不過是寥寥之數,如西安、洛陽、南京、北京等等。其中西安更是先後成為周、秦、漢、隋、唐等13個朝代的都城,但一個有意思的歷史現實是自唐朝滅亡之後,便再無王朝選擇定都西安,反而是北京後來居上,成為元明清三朝的首都。

在歷史上影響一個城市地位的因素眾多,而最為重要的因素自然是經濟、政治、文化、地理因素。自人類誕生為始的原始社會,我們的先人們便多選擇水草豐美的地區,作為人口集聚、城市形成與發展的初始因素,而後才一步一步的成長。那麼作為一個擁八百里秦川沃土,背依秦嶺,毗鄰大河,又有著三千年建城史,數千年的建都史的城市,西安為何在唐朝以後便再無王朝定都呢?

西安城的破壞與唐王朝的終結

唐朝末年,爆發了慘烈的黃巢大起義。880年十二月,黃巢兵進長安,唐僖宗狼狽而逃。而在黃巢佔據長安的同時,大唐王朝並未坐以待斃。唐僖宗下詔鎮東、太原、代州等節度使率兵勤王。

最終在李克用、王重榮等人的攻伐之下,883年,黃巢被迫撤出長安,都城收復。但此時的長安城,早已是“十焚六七”,盛景不再。

而大唐王朝此時更是風雨飄搖,大廈將傾,在地方上節度使獨大、藩鎮割據 ,在朝堂之上宦官專權,為了爭權奪利,就在光復長安的二年後,宦官田令孜與王重榮、李克用因為爭奪鹽稅之權,大大出手。田令孜不敵,只得裹挾皇帝出逃,而在逃跑之時,他就如同當年的項羽楚人一炬一般,命人將這座剛剛經歷了上次戰火的都城點燃,而長安城又一次淪為火海。

此後的幾十年裡,李茂貞來長安城劫掠過,而朱溫——這位先參加了黃巢起義,後又歸降大唐,還被唐僖宗賜名全忠的梟雄,終於為大唐王朝和棺,更為長安城的都城史劃上句話。

在與李茂貞的爭奪之中,朱溫顯然更勝一籌。而朱溫的大本營卻在汴州,在為奪權準備之中,更為了能夠更好的“挾天子以令諸侯”,904年朱溫,下令唐昭宗遷都由張全義營建好的洛陽。於此同時,舊都長安自然不能存留,長安宮室百司及民間廬舍盡毀。

907年,朱溫滅唐,建立梁,史稱後梁,定都汴京(今開封)。而作為出身低賤的皇帝,他並沒有李唐皇室那般的關隴貴族班底、紮根關中百年的禁錮,而對於都城的選擇上,他也更加務實,汴京作為他的統治基礎,為平原地區,人口眾多,水源、水運條件都比之於長安更優。

為何不是你 !

就在僅僅54年的五代更替之中,洛陽、開封便已經徹底取代了長安的都城地位,先後成為後唐、後晉、後周的都城。

而960年,趙匡胤在發動陳橋驛兵變,建立宋朝之後,都城亦定為汴京。此後,在靖康之恥爆發北宋滅亡之後,南宋偏安,定都臨安;元朝定都大都(北京);明朝定都南京、北京;清朝定都北京,自唐以後一千餘年的封建史中,西安失勢了。而這種失勢,恰恰便是經濟、政治、文化、地理因素在城市興亡的體現。

1, 經濟因素

在隋朝之時,隋煬帝 修建了京杭大運河,隋王朝因此也埋下了禍亡的種子,但作為最為直接的得益者的唐王朝,則利用京杭大運河,成功的聯通了廣袤的南北地區,而這些地區既包括長久居於經濟中心的中原地區,還包括了在蓬勃發展的江南地區,而運河的修建也體現出了中國經濟中心南移的特點。

最終,南宋初期時經濟重心南移完成,而此時的長安,卻因為飽受戰亂、漕運轉運支出巨大等經濟因素,被更加便於參與經濟交流的開封、南京、北京所替代。

2, 政治因素

長久以來,王朝定鼎者的出身、政治背景一直成為都城選擇的重要影響因素。唐朝出身自關隴貴族,定都西安,既能保證政治基礎又能保持政治穩定,作為後朝的宋、元、明、清等朝亦是如此,無論是趙匡胤還是忽必烈、朱元璋等人最終都選擇了自己政治地位更加牢固的地區建都,便是明證。而且隨著軍事重心上西北地區的矛盾逐漸轉移到了東北地區,在長安定都喪失了影響性的政治意義。

3, 文化因素

作為與經濟相伴生的因素,在唐朝時長安人口百萬,是為文化中心,歌坊林立,詩人輩出,文人墨客雲集。但在經濟重心南移之後,南京、揚州等地紛紛崛起,而人口這項指標也已經遠超長安,而文化中心也轉移到了南方地區。

4, 地理因素

最早的關中地區,被稱為天府之國。而沃野千里,森林密佈,水源條件優秀,這些基礎的因素,也成為農耕文明發展的必備條件。而隨著人類活動的逐步加強,關中地區的生態系統則被破壞殆盡,而結果便是“高山絕壑,耒耜亦滿……田盡而地”。面臨耕地銳減、田地盡喪的局面,作為都城長安城已經難以維繫人口與土地、水源之間的關係。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