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因為一句話,曹操殺死了他,全天下人都為他落淚

慘死於曹操刀下的冤魂,不計其數,其中包括荀彧、孔融、邊讓、楊修等名士。不過死的最冤枉、最令人惋惜的,是崔琰。崔琰品德高尚,是天下楷模;並沒有反對過曹操,卻被冤殺。

崔琰是大學者鄭玄的學生,在漢末亂世流落江湖,後來投奔了袁紹。袁紹興兵討伐曹操時,崔琰認為冒犯天子、出兵不義,反對用兵。但袁紹沒有聽他的。袁紹死後,袁尚和袁譚爭權,都想讓崔琰為自己服務。崔琰稱病堅辭,被投入獄中,得陳琳等人的幫助才保住性命。

曹操平定冀州後,接替了冀州牧之職,請崔琰擔任幕僚。曹操看到冀州的戶籍表後,得意洋洋的說:“冀州果然是大州呀!這地方能提供三十萬兵馬!”

崔琰回答道:“如今天下大亂,冀州連遭戰爭,生靈塗炭。明公為冀州牧,不想著如何安撫百姓、恢復生產,反而先計算著能徵多少兵,這實在讓冀州百姓失望!”曹操趕緊為自己的不當言辭道歉。崔琰剛剛歸順曹操,就如此直言,讓曹操手下都大驚失色。

曹操出征幷州的時候,留崔琰輔佐曹丕。曹丕趁著老爹不在,就準備趁機出去打獵遊玩。崔琰就上書進諫。他先是引用前人因為貪圖玩樂而亡國亡族的例子,作為警誡;然後表示現在天下大亂,四方不定,曹丕要以國事為重;最後更表示曹操在外冒著生命危險征戰,而曹丕卻在外遊獵,實在是不像話。他建議曹丕燒掉獵具。曹丕只好照辦,並表示以後他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一定要批評指正。

曹操稱魏公,後來又稱魏王。在立世子的問題上,遇到了難題。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都很有才能,他不知道立誰好,就私下寫信詢問幾個大臣的意見。崔琰覺得這是關係國家安危的大事,就公開上書,表示立長子曹丕,才是名正言順,而且曹丕聰明仁孝,是世子的絕佳人選。並表示自己願意以性命支援曹丕。其實崔琰的侄女是曹植的妻子。崔琰為大義不顧私情,更得曹操的尊敬,於是官職得到升遷。

崔琰和毛玠,長期主管相府東曹,負責官員選拔。崔琰、毛玠這兩位“吏部尚書”,都非常正直無私,選拔官員從不給權貴面子。他們為曹操舉薦了大批優秀人才。但也因此得罪了一大批人。曹操進行機構精簡改革時,這些人趁機主張裁撤東曹。曹操一眼看出了這些人的心思,最後保留東曹,裁撤了西曹。

崔琰曾經舉薦過一個叫楊訓的人。此人以品行高尚聞名,被曹操徵用。曹操稱王之後,楊訓寫了篇奏疏,稱讚曹操為國家立下的功業。當時人就批評楊訓討好曹操,有負自己的清名。崔琰也因此被人認為選舉失當。

於是,崔琰就去看了下楊訓的奏章。看完之後,他寫了一句話給楊訓:“奏章已經看過,還不錯嘛。時勢會有變化的。”

崔琰本意,是告訴楊訓,他的文章寫的不錯,雖然現在很多人不理解他,但事情會有改變的。人們終究會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

但是對崔琰不滿的人,趁機去舉報他,並把崔琰的那句話往其它意思上引。曹操當時正在進行篡漢自立,再加上年紀大了,有些過於敏感。他認為崔琰那句話是在評論自己,“還不錯”是說曹操建立的功業,曹操認為這是輕視自己的偉大功業。“時勢會有改變”更是大逆不道,是說曹操現在得勢,以後會倒黴的。於是曹操罰崔琰去做苦力。

崔琰是一代名士,德高望重,這種處罰是一種侮辱。曹操又派了一名使者去探視崔琰。面對使者,崔琰表現的毫不屈撓,沒有低頭認錯的意思。於是曹操更加憤怒,就將崔琰賜死。

崔琰是曹操部下品行最高、威望最重的人,又從來沒有反對過曹操。最後他竟被曹操賜死,當時人就都為他抱屈、不平。不過,像崔琰這樣正直不屈的人,是很難在專制時代善終的。尤其是在曹操這樣的暴君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