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回眸那束光①|三環路“救火英雄”:因為得過幫助,所以義無反顧

開欄語

2022,就要說再見了。此刻,你會如何形容這一年?

今日起,紅星新聞、成都發布共同推出年終策劃報道——“回眸那束光”,重溫過去這一年來成都這座城市裡令人難忘的人和事。

他們是危急關頭奮不顧身的救人英雄;是與病毒無數次過招的病毒捕手;是用腳步丈量公園城市的跑者;是24小時與千萬市民保持通話的一群人;是構築航天硬核科技的科創精英;是守護天府糧倉的農民工匠……

他們英勇、果敢、質樸、靈動;他們創新、務實、盡職、奉獻。他們如一束光,溫暖記憶,照亮前路。

——————————

4分54秒,一段手機錄影,記錄下一場驚心動魄的緊急救援。

2022年6月18日早晨,一輛白色廂式貨車,在成都三環路金牛立交至交大立交內側主道,衝上綠化帶,與一根監控電線杆相撞。司機被困,車輛很快冒煙起火,情況危急。

緊要關頭,過往的車輛一輛輛停下,施救的人們一個接一個地向濃煙四起的事故車跑去,滅火器從各個方向傳遞而來……眾人合力之下,司機最終成功得救。

這是陌生人給予陌生人的友善,是危機時刻的英勇挺身,也是拯救生命的團結一致。

半年過去,這些“救火英雄”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近日,紅星新聞記者找到了其中幾位救援者,聽聽他們的故事……

▲6月18日,成都三環路,群眾救下貨車司機現場

生死營救

2022年6月18日早晨,早高峰車流中,一輛白色廂式貨車失控衝上成都三環路主道綠化帶。車頭因撞擊變形,駕駛員腿部、胸部受傷,被困駕駛室內。

危險隨即到來——火苗從貨車底部竄出,濃煙快速向上升騰,迅速將整個車頭裹住。

救援爭分奪秒。一段遠處的手機錄影影片,記錄了這不到5分鐘的生死營救:

一名黑衣男子快速上前,在濃煙中第一時間扒開車門,將身體探入駕駛室,試圖將駕駛員拉出車外。遠處,多輛途經的車輛陸續停下,人們拎著滅火器一路小跑。車越停越多,人越聚越多……

這名黑衣男子,正是46歲的貨運司機謝輝。他的工作地點在萬貫五金機電城,這裡東接沙灣路西延線,西傍茶店子路,北依三環路,南靠金府路,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五金機電交易基地。靠著拉貨,他承擔著一家老小的生活開支。

最先是一聲巨響引起了他的注意,隨後是騰起的黑煙,而最重要的是一句路人的話——“司機好像還沒下來”!

“不好,快去看看!”謝輝一聲呼喊,幾個好友跟著他一齊衝向了事故現場。“車子起火了,駕駛員又卡住了出不來。”謝輝扒開了車門,但始終挪不動司機。而此時,車底的火越來越大,黑煙也越來越濃。

這時,謝輝身後,更多的救援者彙集而來。滅火器也迅速從遠處接力送達。58歲的杜光俊就是其中一員。他是三環路緊鄰的一家廠房的安保人員,出於職業敏感,他順手拎著兩個6公斤的大型滅火器一路小跑趕到了現場。“一個我自己來,另一個交給了一位不認識的年輕人。”

滅火器發揮了作用——幾個人奮力將火勢儘可能地壓制住,為營救駕駛員爭取了時間。

加入救援的人還在增加。已經駛過現場的車子裡,魏海峰招呼朋友趕緊停車,“靠邊靠邊,我下去看看!”接著狂奔百米,加入到營救隊伍中。

一群人相互配合,滅火,徒手撐開變形的駕駛室,奮力拖拽被困司機……終於,迎來生機。變形的駕駛室被拉開了一條縫隙,被困司機被順利拉出。

那段路人拍攝的影像裡,司機脫困的同時,在噼啪作響的燃爆聲中,火勢快速覆蓋了車頭。

因為“得到過”,所以義無反顧

救援的影片在網路熱傳。人們緊張,“手心都出汗了”;慶幸,“總算成功了”;感動,“成都人永遠不得虛!”

這是陌生人給予陌生人的友善,是危急時刻的英勇挺身,也是拯救生命的團結一致。

這個冬天,紅星新聞記者找到了謝輝。

對他來說,那短短的四分多鐘,已成為整個2022年最難忘的時刻。

“我不想說是因為我們,他(駕駛員)得救了,而是即便沒有我們,也會有其他的人加入進來,他依然會得救,但很高興自己出了一份力。”

這次救人後,謝輝曾在心裡問過自己,為什麼當時就直接衝過去了?很快他得到了答案——因為“得到過”,所以義無反顧。

▲謝輝

謝輝告訴記者,早在十幾年前一個跑車的凌晨,自己也曾遭遇車禍,一位路邊執勤的安保大哥第一時間衝上來幫助自己。“他向我伸出援手這事,我記了十幾年。”

也是在一個夜晚,兩年前,在重慶跑車途中車輛拋錨,進退兩難之時,有一位好心人為他送上了一碗熱飯。“只是當時忘記了留對方的聯絡方式”,這事讓他遺憾了很久。

“因為自己得到過幫助,所以當別人有需要時,自己也會伸以援手。”謝輝說。

還有兩年,杜光俊就將退休。救人事件後,家人在影片中發現了他的身影。家人為他點贊,也為他擔憂,“這麼大年紀了,傷著自己,幫了‘倒忙’咋辦?”

“咋可能!”杜光俊不服老,“如果當時沒有出手,良心肯定過意不去的。”只是,他並未告訴家人,自己在救援中扭傷了腰,休養了好一陣才恢復。

他還是個低調喜靜的人。他工作的廠房,多數時候外人到訪得不多。而救人後的那幾天,廠房的門時常被人敲響,“不少是來採訪的”,但他全部拒絕了。

▲杜光俊

魏海峰年齡較小,37歲。那天他本計劃跟朋友一起出門遊玩。車輛駛過事故現場,看著後視鏡裡不妙的情形,他連聲喊朋友靠邊停車。接著,跑了過去。

“我的爺爺是軍人,從小我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儘量幫助他人。”魏海峰說,“在看到他人遇到危險需要救助時,自己一定會行動起來,這是刻在骨子裡的一種信念。”

早在2008年時,剛剛大學畢業的魏海峰就參與過抗震救災。“我們兩個小夥子,每人背三四十斤的通訊裝置前往災區,由於路途遙遠,路也不好走,整個過程非常艱辛。”在這個過程中,魏海峰等人也曾得到同行的抗震救災人士的幫助,“你幫助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這是個正向的迴圈。”

“以後遇到這種事,肯定還是會上的。危難之時伸把手,是很多人再正常不過的反應。”魏海峰說。

魏海峰

沒想到在“奔六”的年紀裡,做了一件自己最值得驕傲的事

濃煙讓魏海峰和謝輝的鼻腔難受了好幾天。不過,比起成功營救,這都不算什麼。

謝輝是資陽人,來到成都多年。多年來,他和他的貨車奔走在各地,有時還會出省。五金機電城是他近年來的一個“據點”,這裡每天都會有大量的交易,運輸的訂單自然也離不了。他會在每天7點起床到機電城等活、裝車、運輸,有時客戶要求得急切,凌晨三四點都還在路上奔波。

跟不少貨車師傅一樣,謝輝拉貨的收入就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救人後,他的生活也快速回歸到了日常——等活、裝車、運輸。但這一英勇善舉還是讓他很長一段時間成了附近的“名人”,不少車友圍著他想聽一聽當時的過程,聽到激動處,不少人還會分享各自以前貨運路上遇到過的事情。

為他點讚的,還有家裡人。長期在外,早出晚歸,

謝輝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這次女兒對他豎起大拇指,“為我驕傲,我也為她驕傲,她讀書很刻苦,要考研了,希望我做的一切都能為她積累好福氣。”

很長一段時間,魏海峰也成了身邊人關注的焦點。那段時間,很多親友給魏海峰打來電話,說在網上刷到他們救人的影片了,“當時很多人都來問,我自己才上網去看,原來被很多媒體報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畢竟是不足掛齒的小事。”

魏海峰所說的媒體報道,實際上已經是事發後近一個月的事了。為表彰善舉,成都市金牛區委政法委曾在事後透過多方協查、走訪核實,找到了其中的11名救援人員,並在7月上旬授予他們“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魏海峰和謝輝等人都在其中。

▲表彰大會現場

另一件讓魏海峰覺得自豪的事是兩個兒子的肯定,

“他們一天到晚學著新聞裡,叫爸爸是英雄。”魏海峰其實並不真覺得自己是英雄,但能夠給孩子做個榜樣,也是很好的。

還有杜光俊,他是三個孩子的父親,最小的孩子今年也大學畢業了。雖然孩子們口中說著擔心,但心裡依然佩服自己的父親。“從他們說話的語氣和情緒就可以體會到。”杜光俊說,本以為此生就要這般平平無奇地度過,沒想到在“奔六”的年紀裡,做了一件自己最值得驕傲的事。

迴歸平淡,願2023依然不留遺憾

一個普通的早晨,一群平凡的人,因為路上遇到的一樁車禍聚在一起,一起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接力。

半年以來,魏海峰每次想起救人的過程,心中都熱血澎湃。在子女教育方面,他身體力行地做出了榜樣。當然,教導兩個年幼的兒子時他也格外強調,遇到這種事情,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

他是一名保險公司的職員,每天早上7點多出門上班,晚上9點多歸家,每週一般只在週日休息一天。而這樣的日子並未隨著救人而發生改變。“生活就是這樣,日子還會繼續,原有的生活軌跡還是會照常,救人只是一個‘音符’。”

“希望2023年的自己依然不留遺憾,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把助人為樂的精神傳承下去。”魏海峰說。

謝輝還是那個一早就出門等活的人。“一家老小,生活不能只靠這些身外的點點名聲。”但那次救人也還是為他提了醒,“我也是跑車的,出門在外,車輛的狀態一定要檢查好,也要更加註意安全。”

“平凡”“英雄”,按照新華字典裡的釋義,這兩個詞相去甚遠。但是,很難再有其他字眼可以更貼切地描述這場緊急救援——

所謂英雄,就是普通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

謝輝、魏海峰、杜光俊就是這樣的人。他們身旁,參與那場緊急救援的所有人都是這樣的人。城市因他們而燦爛,點點微光,匯聚星河,這是一幅動人的畫面,更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力量。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攝影記者 陶軻 部分圖據受訪者

編輯 於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