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多方籌措資金實現“平改坡”,頂樓居民告別”水簾洞“

有著30年曆史的中百宿舍小區,頂樓居民終於告別逢雨必漏的日子。

在江漢區唐家墩街道,八古墩社群創新採用“居民集資承擔一點,惠民資金支援一點,共建單位幫扶一點”的方式,為這個小區籌齊“平改坡”工程資金。

改造過程中,小區居民骨幹當起“協調員”和“監督員”,推進工程順利進行。

中百宿舍小區A、B棟“平改坡”工程接近完工。長江日報記者 喬馳 攝

屋頂漏水,家中吊頂被“蠶食”出一個大洞

2022年12月29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八古墩社群中百宿舍小區,只見A、B兩棟樓的屋頂上,均架起了灰黑色的嶄新頂棚。

中百宿舍小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共有3棟樓8個單元,居民96戶。除了C棟修建時自帶頂棚外,A、B兩棟樓皆為平頂。

大約從10年前起,A、B棟不少頂樓住戶家中開始“逢雨必漏”。

“先是吊頂、牆皮滲水,接著從天花板直接滴水,只能用水桶、臉盆去接。”談起屋頂漏水,今年60歲的費秋雲情緒激動起來。

不僅防水不行,屋頂隔熱性也差。費秋雲的家正對西曬,到了夏天熱得像“桑拿房”,“只要人在房裡,空調就不能停”。

中百宿舍小區為企業房改房,沒有公共維修基金,無法進行整體大修。幾年前,費秋雲花了近萬元在自家頂樓上方搭了一間小棚子,專門用作遮陽擋雨。

與費秋雲的遭遇類似,同是頂樓住戶的張俠英也飽受漏水折磨,家中吊頂甚至被“蠶食”出一個大洞。

為了對付漏水,張俠英也自掏腰包,花了6000多元重做自家屋頂區域防水,但效果甚微,“做一次頂多管兩年”。

社群出面,多方籌來改造資金

29日,社群書記胡彩保和居民一起檢視“平改坡”改造進度。長江日報記者 喬馳 攝

作為八古墩社群倉儲片區黨支部書記,潘雪梅過去常常帶領居民開展小區自治、調解鄰里糾紛矛盾,深得街坊鄰居的信賴。

“我去看了幾戶漏水較嚴重的鄰居,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潘雪梅說,大家並非沒有想過辦法,有居民提議頂樓住戶湊錢,自己找施工隊改造屋頂,但這條路行不通。“按最便宜的報價,平攤下來一戶要出1。5萬,成本太高;另外,這種改造工程需要按流程進行審批,否則就是‘違建’。”

僅憑自身力量難以解決漏水,潘雪梅找到社群反映情況,希望得到幫助。

“居民急,我們也急,這不是一項小工程,我們要想方設法獲得更多支援,爭取一次辦好。”那段時間,八古墩社群黨委書記胡彩保更加忙碌了。

她組織頂樓居民開展議事會,收集各方意見、商量解決方案。每隔幾天,她還跑到街道打報告、問進展,“咱們街道十分‘給力’,街道領導協調房管、城管等部門現場踏勘,評估改造工程的可行性”。

經過幾番協商,事情有了結果:中百宿舍小區A、B棟屋頂“平改坡”工程可行,更關鍵的是,社群將採用“居民集資承擔一點,惠民資金支援一點,共建單位幫扶一點”的方式,多方籌措資金。

“受益居民共有12戶,每戶只需出8000元,街道還透過招標流程,聘請專業公司施工,這比居民自己找施工隊更放心。”潘雪梅高興地說。

上門協調,居民骨幹挨家挨戶統一思想

社群書記胡彩保向記者展示“平改坡”工作記錄。長江日報記者 喬馳 攝

有了改造方案,資金問題也解決了,但想要著手改造卻並不簡單。

屋頂屬於公共區域,歸樓棟所有業主共有,開展“平改坡”改造像加裝電梯一樣,需徵得至少三分之二業主同意,這也是決定改造能否落地的關鍵環節。

這個時候,居民骨幹站了出來。

潘雪梅、張俠英等人分頭行動,挨家挨戶說明改造緣由、徵求同意。其間,大部分居民爽快答應,但也有居民表示反對:擔心“平改坡”後無法上屋頂晾衣曬被。

對於不願點頭的居民,潘雪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首先,陽臺上也可以晾衣服、曬被子,更何況小區空地上還設定了便民晾曬區;其次,房子年代久了,雨水會滲進牆體裡,對房屋安全也有影響;最後,咱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家漏水那麼嚴重,你著急、揪心嗎?大家都是老鄰居、老相識,能幫一把是一把,就當做好事……”

在熱心居民的努力下,A、B兩棟樓幾乎全體居民同意開展“平改坡”工程。

居民參與,自告奮勇擔任“專案監理”

張俠英向記者展示頂棚保溫層。長江日報記者 喬馳 攝

去年11月10日,中百宿舍A、B棟的12戶頂樓業主齊聚八古墩社群會議室,他們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的“交錢簽約”時刻。

費秋雲是第一個交錢的居民。得知即將啟動“平改坡”後,她主動拆除了自己在樓頂搭建的棚子,為施工“讓路”。

潘雪梅雖不是改造工程的受益者,但她也來到現場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我打心裡為他們高興,也十分感謝社群,是他們為小區爭取了這次寶貴機會”。

資金到位了、工程啟動了,12戶頂樓居民的心總算落地了,但張俠英仍沒有閒下來。退休前曾在單位管過基建工程的他,自願擔任工程“專案監理”。

對接吊車進場、檢查材料質量、監督現場施工……改造期間,張俠英每天像上班一樣,在樓頂一待就是幾個小時,現場工人都認識他了。“每次我一上去,工人師傅還會開玩笑說‘張監理’來了。”張俠英笑呵呵地說。

“看這方鋼、這保溫層,還有圍牆包邊的工藝,不愧是專業公司,材料紮實、工藝也細緻。”在A棟頂樓,張俠英向記者興致勃勃地介紹起即將完工的頂棚,語氣中滿是高興,“再過一週就能完工,這對我來說是最好的新年禮物。”

(長江日報記者喬馳 通訊員向海燕 顧蝶 餘海燕)

【編輯:王戎飛】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