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做個胃鏡,為何還要抽血?背後難道藏有什麼不可告人的“貓膩”?

對於中國人而言,最急需預防的,便是胃癌。

為何胃癌如此特殊呢?主要是因為全球胃癌患者雖然眾多,但有將近一半都是中國人。

面對這種如此“流行”的癌症,大多數患者在被確診之前就已經是晚期,若能早期發現並且及時治療,便可以大大降低了胃癌的死亡率。

值得一提,與我們一海之隔的島國——-

日本

由於實行了國家層面的胃癌篩查專案,胃早癌檢出率高達50%

但我國檢查出的早期胃癌卻還沒佔到10%,很多人處在危險之中,也不知該如何檢查。

胃癌早發現,往往只需這一招

由於胃的形態就是空腔器官,它與普通的實質性器官不同,在其出現疾病之後,很難透過普通的影像學檢查發現問題,而胃鏡就是胃病篩查的最佳方式。

它藉助一條纖細、柔軟、前段帶有高畫質攝像頭的軟管,隨著患者的口腔、食道輸送到胃部,並對胃、十二指腸進行精密檢查。

它可直接觀察到被檢查者胃內的真實情況,發現可疑病變部位之後,還能順便鉗取組織進行活檢和細胞學檢查,以進一步明確病情。

在臨床上看來,胃鏡就是上消化道病變的首選檢查方式。

哪些群體,更需要進行胃鏡篩查?

臨床認為,有

明顯上消化道症狀

(食慾不振、噯氣、腹脹胃痛、燒心、食管反流、吞嚥不適)、有

胃癌家族史

、有

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急慢性出血、上消化道病變術後

需要定期隨訪的病變等人群

,都需要進行胃鏡篩查,有的患者還需定期進行胃鏡篩查。

在胃鏡檢查開始之前,患者需要做好多個檢查前工作,比如醫生會詳細瞭解

患者的個人和家族疾病史、藥物過敏史

,並對其

血壓、脈搏

呼吸頻率

進行測試。

做個胃鏡,為何還要抽血檢查?

如果患者符合胃鏡的檢查條件,那就要開始術前篩查和準備,這包括了

心電圖檢查、血液檢查

等。

很多患者都對此不甚理解,明明就只是胃出現了問題,為什麼還要抽血,抽血的意義到底在哪裡呢?

事實上,胃鏡抽血檢查的目的主要有兩大部分:

1、血常規篩查

一般在胃鏡檢查之前,醫生都會建議患者進行血常規篩查。

血常規能夠反映出多個問題,比如是否存在炎性反應、是否存在凝血障礙和出血傾向等。

因為胃鏡畢竟是侵入式的檢查手段,期間可能會造成

黏膜破裂出血

,如果患者存在嚴重的出血傾向,

血紅蛋白低於50g/L

,又或者是

PT延長超過1.5秒以上

,就不適合進行胃鏡篩查。

2、傳染性疾病篩查

除了瞭解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外,胃鏡前的抽血檢查還包括了

乙肝、艾滋、梅毒

等傳染性疾病。

要知道,胃鏡檢查時,可能會對

消化道黏膜造成刺激和損傷

,導致患者

消化道區域性出血

而部分傳染性疾病,在患者的血液中恰恰就存在病原體,如果不進行篩查,很可能會造成病原體與血液相互傳播。

因此,在胃鏡檢查之前,需要進行傳染病的篩查,特別是要做

肝功能

乙肝表面抗原檢查

胃鏡,並不可怕

不少人總是害怕做胃鏡會很難受,於是在體檢上往往拒絕這個專案。

事實上,在胃鏡檢查過程中的確存在不同程度的

噁心、上腹部牽拉感

以及

脹痛

。但實際上,不必過於緊張,保持心態平和,配合醫生所操作即可。

再加上,隨著胃鏡的不斷升級、普及,胃鏡檢查中不舒服的感覺也大大降低,大多數人都能接受胃鏡操作。

若實在害怕疼痛,又或者對胃鏡不耐受的患者,可選擇靜脈麻醉的無痛胃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