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司馬懿奪權成功後,跟隨他一起“起義”的3000死士,最後是什麼下場?

公元249年正月,大將軍曹爽陪同皇帝曹芳去掃墓,沒想到,兩人出門不久,“病秧子”司馬懿的身子骨突然好了,然後,在司馬師隱藏許久的“3000死士”得輔助下,司馬氏控制了京城。

而所謂的大將軍曹爽,前腳給別人掃墓,不久後,就得有別人給他來掃墓了,因為他被誅滅三族了。

問題來了,那3000死士,來自何處?藏在何處?

後來下場又是如何?

1、三千死士來自何處?藏在何處?

何謂“死士”?

簡單來說,就是最為鐵桿的部下,事情成則享受榮華富貴;事情不成,願意赴死,絕不皺一下眉頭。

關於司馬師組織的三千死士的說法,在《三國志》裡是看不到的,出現在《晉書》裡。

《晉書》記載道:“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啥意思?

起初,司馬師養了三千死士,散落在人間,在高平陵之變前迅速集合起來,都不知道這些人是從哪裡出現的。

三千個人,不是小數目,他們又會隱藏在哪裡呢?

首先,這三千人要能被很快聯絡到,所以,他們必須在洛陽。

第二,這三千人,必須常常進行訓練,否則,手都生了。

第三,這三千人,開銷也是不小的問題,如果司馬家完全養著,那是很難養得起的。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三千人大機率就在軍隊、朝廷,以及司馬家的親兵當中。

那麼,三千人從何而來?

《晉書·宣帝紀》:及齊王即帝位,遷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與爽各統兵三千人,共執朝政,更直殿中,乘輿入殿。

這一段啥意思?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升為侍中、持節、錄尚書事、都督朝廷內外人馬。

司馬懿和曹爽各自帶精兵3000人,共同輔政。

這一句很重要。

所以說,司馬師的3000死士,大多應該來自這3000人當中,畢竟,這是官方早期配給司馬懿的人馬,容易早早建立感情。

但是,後來的司馬懿被年輕的曹爽算計了,幾乎沒了軍權,所以,這3000人很難私自擁有了。而這三千人大機率被司馬懿打入軍隊裡。

另外,司馬懿作為一個能和諸葛亮掰手腕的強人,在軍中沒有靠得住的軍官?說出來,鬼都不信。

還有,司馬師後來是做了中護軍的,這可是軍中高官,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而且,司馬昭也在軍中任過重要職務。

所以,司馬師利用司馬家的朝廷、軍中人脈,安排好“3000死士”問題實在不大。

當然,一定會有一些是司馬家的絕對可靠的親兵,這些一定是主心骨。

2、三千死士對司馬懿的幫助

曹爽和司馬懿其實就不是實力相當的對手。

曹爽架空了司馬懿,讓其只做太傅,而司馬懿老謀深算,老奸巨猾,開始了裝瘋賣傻的生活。

影帝司馬懿絕非浪得虛名,在公元248年,騙過了曹爽派來的人,就此曹爽把心放到了肚子裡了。

249年正月,大將軍曹爽幾乎帶著自己所有的親信,陪著皇帝曹芳去高平陵掃墓了。

有人勸道:京城裡留一些人吧,萬一有什麼意外呢?

此時的曹爽,感覺拿著放大鏡也找不到對手,直接簡單粗暴地拒絕了。那天,曹爽的核心團隊中,只有一個影響力的人在京城,叫桓範,此人頗有智慧。

在司馬懿開始“高平陵計劃”後,第一步,說服了郭太后,並得到了郭太后的命令。

第二步,直接控制了武庫,那裡有武器。第三步,就是組織起三千死士,封鎖了京城。

司馬懿為什麼能輕鬆說服郭太后呢?

這就是曹爽的問題 了,此人在架空司馬懿後,飛揚跋扈,在247年把郭太后(非曹芳親母)遷到永寧宮,這就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小皇帝。

一句話,曹爽已經讓很多人不滿了,包括郭太后,而司馬懿將此事看得清清楚楚。

司馬懿是發動的政變,但打的是郭太后的名義,如此,讓很多人看起來很“名正言順”。

控制了京城和周邊的一些軍隊,司馬懿給皇帝發信了,主要內容就是:

皇帝啊,曹爽這幾年過分了,我們得把他收拾一下,京城在郭太后的名義下已經控制住了,曹家兄弟的權力必須摘除了,讓他們回家做個富翁吧!

此時的曹芳已經18了,道理很明白,也知道曹爽權勢滔天,是該收拾了。

那麼曹爽是什麼態度呢?他提前看了信,很猶豫,此時,曹爽並非沒有一戰之力,完全可以挾天子到許昌,振臂一呼,號令勤王就可以了。

弟弟們和核心骨幹們力勸糊塗的曹爽,但沒有答應。曹爽遭到逃出後的桓範的力勸,曹爽還是沒有答應。

而司馬懿派來的三個說客,輪番和曹爽談判,特別是一個曹爽的故交尹大目完全打動了曹爽,曹爽下了一個決定:回去當個富家翁。

只是,哪裡有富家翁的好日子過?回去後,曹爽等人就被軟禁,過了幾天,司馬懿炮製了“造反罪名”殺了曹爽三族,還有哪些重要骨幹們。

從此後,司馬家族正式的掌控朝廷了。

那麼,立下大功的三千死士去哪裡了呢?

3、三千死士去哪裡了?

說實話,史書中沒有交待,這三千死士到底去哪裡了。

這三千死士的命運,也被後世很多人猜測。

第一種說法,死士功成身退,全部返回民間,過幸福的日子去了。

第二種說法,死士們辦成了事情,全都被司馬家族咔嚓了。

第三種說法,死士們被重新安排到軍隊裡去了。

第四種說法,死士們成了司馬家族最為可靠的私兵,保護司馬家族的安全。

我們分析一下這四種說法,第一種,機率極小,司馬家族事業未成,正是用人之際,怎會讓大家返回民間呢?

第二種說法更不可能,死士指的是不成功,則可能死,但成功了,死士們就是基本有了通向榮華富貴的通行證。

最大可能就是第三種和第四種的結合,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是司馬家族要控制朝廷和軍隊,必須要有足夠忠心的人才,三千死士中的一部分優秀人士,一定會被安排到重要崗位上,要知道,政變成功才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夯實基礎,穩定的擴大司馬家族的勢力,這就需要人才啊!

二是司馬家族在“高平陵政變”裡殺了不少人,一定會有人尋仇報復的,而這三千死士中的一部分,就是最為合適的保護者。

司馬懿政變成功後的兩年就掛了。

而司馬師完全控制曹魏則花了好幾年,這幾年中,司馬師的三千死士一定發揮出了最為重要的作用,這無需置疑。

所以,三千死士在政變後,一定是會被重用的,環境和當時的形勢會導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