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司馬懿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為何能成為三國時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司馬懿出生在公元179年,他是今天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司馬懿出身比較好,他是士族出身,在我國的三國時期,司馬懿是非常出名的,他是我國三國時期非常出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兼晉帝國的奠基者。

在曹魏政權時期,司馬懿就是非常厲害的,他出任過大都督、大將軍,還被曹魏政權封為太尉、太傅的官位,曹魏四代君主都有司馬懿輔佐過,在曹魏政權的末期,司馬懿直接控制了曹魏政權。

說到司馬懿,此人是以善謀奇策出名的,這種聞名主要是他在戰爭中的表現,對曹魏而言,司馬懿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兩次率領曹軍阻擊諸葛亮的北伐。其實,司馬懿除了和諸葛亮對決外,司馬懿還曾經遠征遼東,司馬懿除了軍事才能突出外,此人在治理國家方面也非常厲害,特別是在屯田和水利方面,對當時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司馬懿死後,因為司馬家族已經崛起了,所以他的名號也是非常多的。在司馬昭稱王之後,司馬懿直接成為了晉王。司馬炎當上皇帝后,司馬懿再次升級,成為了高祖宣皇帝,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晉高祖和晉宣帝。

同諸葛亮對陣五丈原

公元234年,也就是青龍二年的時候,諸葛亮率領十萬蜀軍從斜谷出發攻擊魏軍。當年四月的時候,諸葛亮就到達了郿縣,並在渭水之南駐紮。司馬懿這時候奉命阻擊諸葛亮,並率領士兵渡過渭水,揹著渭水築起堡壘迎戰諸葛亮。

司馬懿的這一策略當時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因為當時很多將士認為,應該隔著渭水這個屏障和諸葛亮相持,這樣等諸葛亮耗盡糧草自動會退出,當時司馬懿堅持要渡過渭水。司馬懿的理由是魏國良田都在渭水之南,這是兵家必爭之地,怎麼可以輕言放棄呢?

司馬懿劇照

史書記載:“百姓積聚的糧秣財物都在渭南,這是必爭之地。”最後在司馬懿的堅持下,魏軍渡過了渭水,揹著渭水和諸葛亮面對面的對抗。

即便如此,司馬懿的決策還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當時的郭淮就認為,我軍一旦在渭水之南駐紮,諸葛亮必定搶佔北原,這時候蜀國國內的臣民會喪失進攻的勇氣,對國家是極為不利的。

這一建議得到了司馬懿的認同。可是諸葛亮並沒有進攻北原,他最後率領大軍西進,從而圍攻西圍。對於諸葛亮的這一舉動,郭淮認為,諸葛亮是虛張聲勢,他的目標不是西圍,而是陽遂,果不其然,最後諸葛亮進攻的就是陽遂,因為司馬懿在陽遂提前有準備,所以諸葛亮進攻陽遂的目標沒有達成。

總之,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對決是非常吃力的。而五丈原之戰也成為蜀魏交戰的一個轉折點,諸葛亮在五丈原苦苦支撐,最後依舊沒有取得成功,最後諸葛亮還病逝在了五丈原。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天下無敵,從此再無對手,他的家族漸漸崛起了。

戰功成就司馬懿,司馬家族漸次崛起

司馬懿的崛起,和曹魏政權的沒落是有一定關係的。但是司馬家族篡奪曹魏政權,和該家族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為了篡奪曹魏政權,司馬懿在幕後做了很多工作。這些工作中有一項工作就是培養特殊人才。

根據《晉書》的記載:“帝(司馬師)養死士三千,散落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從這段記載來看,司馬懿家族在背後早已有預謀了。而《晉書》中也描述,司馬家族在高平陵政變中取得成功,這些死士是功莫大焉的。

那麼,死士是一些什麼樣的人呢?其實這種特殊人才也是很好理解的,從“死”這個字我們就能夠看出來,這些人和現代戰爭的敢死隊差不多,也就是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要獻出生命的人,這些人都是司馬家族的忠誠追隨者,他們忠於司馬懿,忠於司馬家族。

嚴格訓練死士,由司馬師統一領導

三國是一個非常動盪的年代,“千里無雞鳴”說的就是三國的動盪和混亂,這種社會環境,讓司馬家族有了培養死士的社會基礎,無數人為了活命不得不選擇當兵,因為不當兵就會餓死,所以很多人被挑選出來,成為了司馬家族的“特種兵”,也就是所謂的死士。

“帝(司馬師)養死士三千,散落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這句話能夠看出,這些人分佈在民間,根本沒有人知道他們的身份,而《晉書》中也有記載,死士之間也不會有聯絡,他們只接受司馬師的統一領導,如果有任務,有人負責給他們安排,他們就知道一點,自己效忠的是司馬家族。

《晉書》中將司馬家族的這一做法成為“陰養死士”。也就是暗地裡培養自己的特種兵。我們知道司馬懿是非常善於隱忍和韜光養晦的,從“陰養死士”這一舉動來看,司馬家族確實非常厲害。這也再次說明了,司馬家族為何能夠建立一個繼秦漢之後的統一王朝。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志·魏略·郭淮傳》《資治通鑑》《晉書·宣帝紀》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