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蝶變的圭塘河,流淌著詩和遠方

由南向北貫穿長沙東南部的圭塘河,是長沙唯一的城市內河,也是瀏陽河匯入湘江前的最後一條支流。

“圭塘河這樣的河流中國有近三萬條,它們最後都連通著長江與黃河,就像人體每一根毛細血管都連通動脈和靜脈。”湖南省作家協會生態文學分會代理主席黃亮斌在他的散文集《圭塘河岸》中如是寫道。

黃亮斌寫出了圭塘河兩岸大多數市民的心聲,這條曾被我們嚴重傷害過的河流,其實就是大地上的一根毛細血管,它的健康關係著大地的健康,從而也關係著生活在大地上的我們的健康。現在,這條“毛細血管”被兩岸的市民悉心呵護著,人們享受著這條日益美麗起來的河流。

圭塘河曾經水質惡化,

河道風光一度受到影響

“兩岸的楊柳在微風吹拂下輕輕地飛舞,白頭鵯在樹梢鳴唱,烏鶇在河灘上覓食,密密的建築物倒映在水中,河水緩緩地流過,眼子菜隨著流水舞動著它金絲一般長長的尾巴,小魚在水中嬉遊。”城市與自然在圭塘河兩岸的融合共生,讓工作在圭塘河東岸、生活在圭塘河西岸的黃亮斌非常享受。為享受圭塘河兩岸的風景,只要天氣晴好,他基本上都會步行上下班。這還不夠,有時候午休的兩個小時,他也會漫步到圭塘河邊,或繼續漫步,或找個地方靜坐。

黃亮斌的另一個身份,是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的一名資深環保工作者,他很清楚圭塘河的過去——三十多年前,城市快速發展,兩岸的房屋越蓋越多,居民不斷增加,自然雨水在不斷減少,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帶來的汙染進一步加劇,排放濃度也在上升,圭塘河水質漸漸惡化,河道風光受到影響。

最差的時候,圭塘河多河段水質指標處於V類甚至劣V類標準。水質從Ⅰ類到V類共分五級,劣V類是比V類更差的水。圭塘河曾經汙染到何等地步,可想而知。

長沙晚稻空間公益影像支援中心發起人、從事環境調查研究十餘年的劉科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用影像記錄圭塘河,他的電腦裡儲存著上萬張圭塘河的照片。劉科在圭塘河畔長大,他記憶中的圭塘河水很清,夏天自己最喜歡和小夥伴帶著竹簍去摸魚蝦。累了,倒在河畔草地小睡一會兒;渴了,捧起河水就喝。在圭塘河水質惡化、黑臭之後,出於對這條河流的熱愛和牽掛,他成為保護這條河的志願者之一,成了一名民間河長。十多年來他每個月都要到圭塘河巡河兩次,他用鏡頭在圭塘河邊見證並記錄了汙染的減退、樹木的成長、居民的聚集和魚鳥的歸來。

短短數年,圭塘河完成了“水清、岸綠、景美、民樂”的逆襲

1999年,隨著《1999-2010年圭塘河流域水環境汙染綜合整治規劃》出臺,政府開始了對圭塘河的全面治理。但因為圭塘河納汙面積近400平方公里,河流汙染根源複雜,治理的進展一度非常緩慢。

2012年,圭塘河開始流域綜合治理;2015年,圭塘河治理設計中引入了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但隨著城市建設的突飛猛進,圭塘河的負擔依舊沉重不堪。根據長沙市環保部門2012年末至2015年水質監測結果顯示,流域3個斷面以及與瀏陽河交匯處水質均出現劣Ⅴ類指標。2016年,圭塘河被列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名單。

從2018年起,圭塘河的治理開始加速。首先,由過去的“九龍治水”變為“一龍統籌”,為了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成立了圭塘河流域綜合治理指揮部,實現流域治理統一規劃、統一排程、統一實施。接著便是外請專家,引入國際領先的專業治理機構德國漢諾威水協編制流域總體規劃,在總規指導下,分步實施、有序推進。

此外,由區河長辦牽頭,環保、住建、城管、屬地街道等九大部門共同協作,透過常態巡河、河長會議、資訊共享、督察巡查等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積極整合民間力量、志願者,建立“紅黃藍”護衛營、青少年環境教育示範基地和綠傘衛士研學旅行基地,共同守護圭塘河。

雨花區以從未有過的高效開始了對圭塘河的治理,首先是“關”,截斷汙染源,關停整改圭塘河沿線排汙企業上百家,拆除違法建築近300萬平方米;其次是“治”,對圭塘河源頭地下干支管網全面改造,引進“食藻蟲+沉水植物”進行水體修復;再次是“清”,為河道實施常態化清淤疏浚,累計外運淤泥總量20萬立方米,大大提升河道防洪排澇能力;接著是“引”,2016年冬雨花區果斷啟動長達8公里的圭塘河生態引水工程,打破78米高的落差壁壘,從瀏陽河冬斯港引水至圭塘河金屏段;最後是“塑”,邀請專家編制圭塘河流域總體規劃,完成河岸景觀建設,重塑濱水空間,其中重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是把河流改彎——改彎後的河道有了生態島和緩流區,圭塘河水體的換氣率得以改善,生態島則為昆蟲、鳥類提供更多型別的棲息地,景觀空間上也變得更為豐富,島上種植水生溼生植物也有淨化水體的作用。

2021年7月2日,長沙首個海綿城市示範公園正式開園。海綿城市公園,下雨時可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讓公園像海綿一樣會“呼吸”。相比於普通版的海綿城市公園,這個“4。0版海綿城市示範公園”創造性引入了“大小海綿”理念:在大小海綿“聯動”之下,實現“水體無黑臭、小雨不積水、大雨無內澇”。

昔我往矣,河水濁濁;今我來兮,楊柳依依。科學的方法加上超強的執行力度,短短數年時間,圭塘河就完成了“水清、岸綠、景美、民樂”的蝶變。

向“野河”看齊的圭塘河

有書香營造的詩和遠方

2019年春天,長沙的自然攝影愛好者拍下過這樣一組照片:河裡巨大的鯰魚在追逐嬉戲,掀起幾十釐米高的水浪,河岸上的人們擁擠著觀看這樣的場景。看到過這組照片的市民無不感慨,生命的氣息,開始瀰漫在這條河流之上。

隨著河流水質的進一步改善,更多的生物開始從周邊向這條河流聚集。

以昆蟲和魚類為主食的鳥類開始出現。水邊經常看到池鷺在飛翔,它們有白色的翼,身上有褐色的縱紋,飛行時姿勢舒展優美。它們喜歡站在水邊較高的地方,也不怎麼怕人。在長江以南,它們的種群大多為留鳥。

讓市民和專家都非常高興的是,圭塘河模擬自然形態、重建自然體系的成功,圭塘河正在一天天地向“野河”看齊,正在一天天變得像“野河”。

即使已經是初冬了,仍然是圭塘河兩岸野生植物和人工栽培植物都還在爭豔的季節。

愛心橋旁邊大片的秋英(波斯菊)正在盛開;美人蕉同樣花事繁盛,有紅、黃兩類不同顏色的品種,它們大多散佈在濱水河岸帶上;風姿綽約的木芙蓉花團錦簇,吸睛無數。

野生植物中這個季節花事最為壯觀的是蓼花。它幾乎已經在河岸帶和生態島上形成了花海。蓼花,不是什麼名花,夏天,它們綠油油的,和別的草相比,不顯得有什麼特別,但一到秋天,湖邊或河畔的它們便一片一片地渲染開,綠葉紅花,隨風輕輕搖擺,頗有飄逸之態。鬼針草、蘆葦、青葙、藿香薊都還在花期。馬鞭草、鼠尾草、狼尾草這些景觀植物則有著比野生植物更為豐富的花色。

掩映在綠樹清波中的“和+”共享圖書館是圭塘河風光帶中非常亮麗的一道風景,這座坐落在小橋流水邊的圖書館是一幢有著超高落地窗的紅磚洋房。圖書館有兩層,樓上還有一個小陽臺,坐在木色結構的椅子上,抬頭透過窗戶,便可看到滿窗的綠色——這個季節,可看到銀杏在風中搖曳的金黃。最讓人有感覺的是在夜幕降臨之後,華燈初上,圖書館溫煦的燈光映入細浪微波的羽燕湖,這是一個極具知識明燈象徵意義的場景。共享圖書館的出現,讓風光旖旎的圭塘河流域有了書香營造的詩和遠方。

瀟湘晨報記者劉建勇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影片新聞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