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臘月二十三送灶神,灶神是何許人也?

民國木版灶神年畫 國家圖書館藏

1926年2月5日,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民間送灶神上天的日子。魯迅身在北京,寫了一篇《送灶日漫筆》:“灶君昇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麼大小,在我們那裡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xíng)’了。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

從遙遠的古代開始,國人溫熱的灶臺之間,就住著一個神——灶君,又稱灶神,於鍋灶之間主管飲食。北宋劉斧《青瑣高議》中說,灶神烏衣朱冠,蒼然焦黑。這形象顯然是天天在鍋灶周圍煙熏火燎的。《青瑣高議》中說:有飢餓無主之鬼,盜食廚中食物,灶神則縛而撻之。書中還說:灶神主內外事,酉刻則出巡,遇魑魅魍魎皆逐之。南宋洪邁的《夷堅乙志》也說:“灶神稱司命,監視鬼物不得入宅。”就是說,灶神還擔負有保家室平安之責。

灶神生活在人間的鍋碗瓢盆之間,把人們的一言一行看在眼裡。傳說,它每年臘月二十三日上天,向玉皇大帝作“述職報告”,玉皇大帝根據它的報告決定下年度的人間政策。

這事非同小可。若是得罪了灶神,惹怒了玉帝,落得個清灰灶冷,如何了得。得想點辦法,讓灶神上天給咱說好話呀。人族的心思一動,想出一個辦法:祭灶。

祭灶是一種很古老的習俗。《禮記·祭法》:“王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liù),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灶。”夏商周三代已經形成了祭灶習俗。《論語》中說“寧媚於灶”,說的就是敬灶神。朱熹註釋這句話時說,“灶為五祀之一”。《史記·封禪書》中記載,有一個叫李少君的,憑藉祭祀灶神、辟穀不食,在朝廷內外影響巨大,李少君對漢武帝說:“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見之則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漢武帝一聽,這麼大的好處,“於是天子始親祠灶。”

祭灶通常是在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晚上。《東京夢華錄》中說,到了年夜,“都人至夜請僧道看經,備酒果送神,燒閤家替代錢紙,貼灶馬於灶上,以酒糟塗抹灶門,謂之‘醉司名’。夜於床底點燈,位置‘照虛耗’。”紙錢是供灶神上天路上用的,灶馬是給灶君上天時騎的。酒糟塗灶門時讓灶王爺喝好,見了玉帝“上天言好事”。

宋代范成大《祭灶詞》雲:“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兮。”風俗情態宛然如見。

祭灶時,人們對灶神說什麼?胡樸安《北京揂(jiū)軒錄》中說,北京有的人家祭灶時,嘴中唸唸有詞:“好話多說,不好話少說。”有俗曲道:“臘月二十三,呀呀喲,家家祭灶,送神上天,祭的是人間善惡言。一張方桌擱在灶前,牽張元寶掛在西邊。滾茶涼水,草料俱全。糖果子糖餅子,葷素兩盤。當家人跪倒,手舉著香菸,一不求富貴,二不求吃穿,好事替我多說,惡事替我隱瞞。”

又敬又求,如此坦率,如此求情。一方面,敬灶神,端肅尊誠,滿滿的儀式感,這是禮文化、禮儀式、禮敬畏;一方面,“哄”著神吃好飯、說好話,充滿遊戲感,有天真爛漫的童心,叮嚀復叮嚀,哄神如哄嬰兒。老百姓給灶神說話,沒有卑下,沒有虛話,也不繞圈子,真的是把灶王爺神當成自家親人。《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也常常跟觀音菩薩頂幾句嘴,那頂嘴時的樣子,也是好看的。

“自笑中年強隨俗,買裂紙祀廚神。”(于謙《臘月二十四夜口號》)人們稱灶神為廚神,灶王、灶王爺、灶君菩薩,透著一股子親切勁兒。

灶神姓甚名誰?漫長的神話敘事中形成了繁複的語境,灶神也有好幾位:

有的說是黃帝,有的說是炎帝。《太平御覽》引《淮南子》(今本無)雲:“黃帝作灶,死為灶神。”《淮南子·氾論訓》:“炎帝作火,而死為灶。“高誘注:“炎帝,神農,以火德王天下,死託祀於灶神。”傳說,黃帝第一個做灶,炎帝第一個引導人們用火,炎黃子孫把黃帝和炎帝作為保佑生火做飯的神,足見灶神地位之重要。

有的說是祝融。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引《許慎異義》雲:“灶神,古《周禮》說,顓頊有子曰犁,為祝融,祀以為灶神。”《淮南子·時則訓》高誘注曰:“祝融吳回,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神,託祀於灶。”祝融又被稱為火神。道教稱祝融為九天司命真君,又叫東廚帝君(灶神的代稱),專司民間火德。

有的說是髻。《莊子·達生》:“灶有髻。”疏曰:“髻,灶神,其狀如美女,著衣赤。”灶神像是個穿紅衣裳的美女子。中原民間有個習俗,吃完飯洗淨鍋之後,往往要往鍋裡再倒一瓢水,老人說:灶神奶奶每天也要照鏡子。這個風俗足見民間的溫情與體貼。

有的說是宋無忌。《三國志·魏志·管輅(lù)傳》雲:“王基家賤婦生一兒,墮地,即走入灶中。輅曰:‘直宋無忌之妖,將其人灶也。’”《史記·封禪書》“索隱”引《白澤圖》雲:“火之精曰宋無忌,蓋其人火仙也。”宋無忌本是戰國時方士,被封為火神、灶神。

有的說是蘇吉利。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雲:“灶神姓蘇,名吉利。”蘇吉利事蹟不詳。

民間影響比較大的灶神是張子郭。民諺說:“灶王爺,本姓張,騎著馬,挎著槍,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後漢書·陰識傳》注引《雜五行書》雲:“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上雲:灶神姓張,字子郭。據說,灶神張子郭,農曆八月初三出生,男人女相,愛穿黃色的衣服,人們呼喚他的名字,可以免除災害。又說,灶神壬子日亡故,據說這天不可修理鍋灶。

《景德傳燈錄》中記載了一則禪師與灶神的故事。說的是,破灶墮和尚隱居嵩山,聽說山谷裡有座灶神廟很靈驗,遠近居民烹殺家禽牲畜來祭祀。他來到灶君廟,用柱杖敲了三下灶頭,說:“此灶只是泥瓦合成,聖從何來?靈從何起?”說罷又敲打三下,灶臺轟然倒塌,廢墟中站出來一個身穿黑衣、頭戴高帽的人,向破灶墮禪師行拜。禪師問:“你是什麼人?”那人回答說:“我本此廟灶神,久受業報。今日蒙師說無生,得脫此處,生在天中,特來致謝。”這則傳說,採用類似“丹霞燒木佛”之方便法門,宣講佛教“無主”、“不住”的教義,同時也可以看出民間祭灶風俗之盛。

回頭再說魯迅先生。魯迅1881年9月25日生於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新臺門周家。祖父周福清為這個長孫取小名“阿張”,又因其在家譜上是壽字輩,祖父給他取大名為樟壽,“樟”與“張”諧音。為什麼在“張”字上做文章?一個說法是,周福清接到長孫出生的訊息時,恰好有位姓張的官員來訪;還有一種說法是,魯迅出生那天,按農曆算正好與灶王爺張子郭的生日是同一天,八月初三,祖父為孫子取小名“阿張”,就是祈求灶神佑護長孫平安成長。這後一種說法好像更為有意思一些。

(原標題:灶神,何許人也)

流程編輯:u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