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昔日墾區 今朝景區

本報記者康春華

微風吹拂,綠浪翻湧,白雲起伏,鳥語花香。近日,走入南昌高新區鯉魚洲,遠遠望去,偌大一片綠海,令人心曠神怡。

夏季觀鳥季節,南昌東郊鯉魚洲的淺灘沙岸上飛鳥翔集、鳴聲陣陣,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聚集,用鏡頭捕捉珍稀鳥類自然蹤跡。

鯉魚洲位於南昌高新區東北部,東臨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是贛撫下游一處面積達55平方公里的洲灘。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鯉魚洲只是鄱陽湖邊一片灘塗,隨後這裡被圍墾造田設立五星墾殖場。

2017年,五星墾殖場從南昌市林業局整建制劃歸南昌高新區管轄,從此這裡開始醞釀起變化。2020年,專門為五星墾殖場定製的鯉魚洲白鶴小鎮概念規劃專案完成招標,規劃“一核一軸兩帶四區多節點”空間佈局,實施範圍覆蓋鯉魚洲全境。

很快,作為南昌“跨江臨湖、攬山入城”戰略的重要著力點,總投資約100億元的鯉魚洲白鶴小鎮專案進入實施期。該專案建設聚焦生態安全、環境豐富、空間多樣、文化多元,以保護候鳥棲息地、賦予場地新功能、提升區域新活力的思路,打造鄱陽湖畔人鶴雙棲生態和諧共生示範區、都市近郊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示範區等,實現鯉魚洲湖、水、田、村和諧共生和人、鳥、居、業永續發展。

“這裡離白鶴棲息地特別近,也是全國最大的‘五七幹校’舊址(即清華大學江西試驗農場舊址、北京大學江西分校舊址)。”鯉魚洲紅井村村民鄧海平自小在村裡長大,他從來沒想到,“五七幹校”舊址和候鳥會成為這裡發展的優勢資源。

隨著鯉魚洲白鶴小鎮的打造,沉寂多年的鯉魚洲一舉成為網紅觀鳥勝地,原本偏僻的紅井村通了公路,村民還吃上了“旅遊飯”,不僅農家菜不愁賣,閒置房屋也被改造成民宿。以鄧海平家為例,去年觀鳥季期間,僅民宿一項就為他家增收近萬元。

變化還發生在村民們的觀念上,守護候鳥逐漸成為當地村民的共識。行走在紅旗聯圩鯉魚洲段外洪圩堤上眺望白鶴保護小區,鯉魚洲防汛指揮部、湘子口排灌站等建築披上了立體綠化的“外衣”,景觀視野較佳的湘子口觀鳥點建成120平方米的觀鶴平臺,與之配備的是四處無干擾的觀鳥廊道等,在最大限度避免驚擾候鳥的同時,滿足遊客近距離觀賞需求。

廢舊倉庫變成白鶴科普館,知青宿舍變成望鶴居民宿……類似的變化還有很多。在原五星墾殖場五分場二十一大隊所在地,新打造的“千鶴文化村”打破觀鳥淡旺季的限制,成為一個集科普、研學、展示、民宿等配套功能於一體的文化主題村落。如此嘗試見證著鯉魚洲追求更加均衡的發展環境、更加優美的候鳥棲息地、更具特色的產業轉型道路。

短評

五星墾殖場、鯉魚洲、白鶴小鎮,名稱雖不同,展現了不同時代人們接續奮鬥的動人畫面。從墾區到景區,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而這一切正是英雄城南昌不斷做好山水文章,讓老百姓充分享受綠色發展成果的縮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南昌廣袤的大地上,一幅天藍水清地綠的秀美畫卷正徐徐展開,為“強省會”戰略注入更多“綠色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