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名家讀經典——沈從文誕辰120週年紀念活動”舉辦:《邊城》內外的京派風度

李林榮教授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 高凱)“沈從文作為一個自然人,毫無疑問是一個湖南人,但是作為一個作家,他文學生命的開始,他在小說和散文當中為當時的文壇和我們今天的文壇提供的湘西的文學世界的起點是在北京。”在著名評論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李林榮看來,北京是沈從文文學生命依託的土壤和背景,北京的水土和歷史文化成就了這位青年作家,儘管他的出身、人生道路和他的文學世界構造的原材料是地方性的、區域性的。

第七屆北京十月文學月主題活動“名家讀經典——沈從文誕辰120週年紀念活動”日前在京舉辦。本次活動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北京圖書大廈承辦,李林榮於期間講述“百年從文:《邊城》內外的京派風度”,與讀者分享了一個豐富立體的沈從文。

李林榮關注到,除作家和歷史文物學者外,沈從文作為文學編輯和大學教授這兩個常常被讀者和學者所忽視的重要身份。1929年到1937年的七八年的時間裡,沈從文主要負責的工作是編輯天津和北京的幾個報紙的文藝副刊。這其中發行頻率最快的就是《大公報》的《文藝副刊》。此外,沈從文還參與了一些由常年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文人所編輯的文學雜誌。

“文學雜誌與報紙都是沈從文作為一個作家在創作的同時積極投入其中做文學編輯工作的一個主要的陣地。在這個陣地上,沈從文利用在文壇上產生的影響,團結、扶持、培養了大量的青年作家。”李林榮說。

活動現場,李林榮還向讀者講述了沈從文代表作《邊城》創作和出版背後的故事。“《邊城》的最後翠翠的外祖父突然去世,暴風雨來臨,白塔坍塌,這給人一種幻滅感。這種幻滅感來自當時沈從文內心的波動。”

李林榮認為,《邊城》絕非一個單純地想把中國的傳統社會或者傳統的倫理道德一味美化的作品。沈從文想用《邊城》去展示中國社會和中國人自身的精神基底當中美好的品德、美好的倫理和美好的人性。他指出,“沈從文寫下美好的《邊城》,將《邊城》中的美好放大,他希望自己的文章對於民族具有療愈和拯救的作用。”

《邊城》 主辦方供圖

李林榮還強調,《邊城》為中國現代文學甚至是當代文學提供了一個很特殊的樣板,它讓人們看到中國人關於悲劇,關於悲哀到極點的文學敘事、文學作品到底應該是怎樣的。

對此,李林榮分析說:“往往我們中國人認為凡是悲劇性的文學作品,尤其是敘事性的作品,必定有一個需要在道德上負責任的壞人。而沈從文用《邊城》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書寫悲劇的模式,《邊城》中所有人的結局都不好,追求愛情的人沒有著落,想得到心愛女子的人最後完全是失落的,想讓下一代有更好生活的人也遭遇了和理想中生活理念和期盼完全相反的悲劇性的結局,然而所有的悲劇中,並沒有一個在道德上有過失的人作為責任人,所有人都共同遭遇了一個悲劇的事件。這些人一連串的善念,一連串的謙讓,一連串的美好的期盼,貫穿起來形成了一個合力,最後是這個合力把所有人心中那個尋常樸素的美好信念給擊碎了。這種悲劇的模式在《邊城》之前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