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后逃跑,楊志殺牛二為何不逃?武松宋江看法一致

一、引言

所謂,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水滸傳》也這套路。因共同經歷走到一起,或說因有共同經歷而產生比較。

比如打虎,有武松打虎,李逵殺虎,還有解珍和解寶捕虎。同一事件出現了三次。

一個是打,這個最霸氣,三拳兩腳“天人”出。

一個是殺,這個一看就是手裡有傢伙。

另一個是捕,明顯是獵戶的技術活,陷阱啥的伺候,不會跟老虎正面交鋒。

還別不信?因為“打”這個字,在水滸江湖中,基本上就意味著赤手空拳。除了武松打虎、醉打蔣門神等外,還有一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至於林沖棒打洪教頭,是強調棒。

而“殺”,則是強調手有利器,宋江怒殺閻婆惜,楊志怒殺牛二等都是如此。這就又引出一個共同點來——當這些水滸好漢,打或殺了對方後,都有兩種選擇,一個是連忙跑路,一個是主動自首。

其中,魯智深是跑路的代表人物,三拳打死鎮關西后逃跑。楊志是敢作敢當的代表人物,殺牛二自首。

結果魯智深並未因其逃跑,而破壞了 “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好漢形象,以至於被絕大多數水滸迷稱為“梁山上唯一的好漢”,風頭幾乎都蓋過了武松。

再看楊志,他殺牛二雖敢作敢當了,卻還是沒法跟魯智深的相提並論,被許多水滸迷稱為“梁山孤兒”,死前身邊一個朋友都沒有!那麼這是為何呢?

其實,關於這一點,武松和宋江不但最有發言權,而且還意見一致。概括說來,是這兩個方面導致。

二、為自己還是為了別人?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是為了救金翠蓮。也就是說,金翠蓮被鎮關西欺負,跟魯智深是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他完全可以當個吃瓜看客,甚至犀利吐槽一番。

比如,就有一些人指出,金翠蓮就是奔著當鎮關西的二房去的,反手被人家拋棄,這怪誰?哪怕後來她被魯智深救了,不照樣還是當了趙員外的外室嗎?

這個觀點咱就不討論了,畢竟若非活不下去了,又有幾人願意如此? 只能說,冷靜是好事,一旦過頭就成冷血了——而魯智深的難能可貴,也就體現在這裡。

為了一個不相干的弱者,魯智深選擇了出手相救,這完全是為了別人。因此當他失手打死鎮關西后,能自首嗎?筆者不懷疑魯達的赤誠坦蕩,可問題是這事一旦發酵,大機率會失真,指不定會引發出什麼樣的言論。

最起碼的:魯達和鎮關西爭風吃醋,為搶美女打死人啊……這並非筆者陰暗,而是水滸江湖,從來都是現實的江湖。魯智深能說清嗎?不能!一句:不干你魯達屁事,你為啥要管?足夠冷靜和現實了吧。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魯智深跑路就成了必然。對此武松其實最理解。他是為兄報仇,怒殺潘金蓮,鬥殺西門慶,嚴格意義上來說,是為了別人——哥哥是家人,也是別人。

那麼武松當時幹完事後為何不跑?因為武松已經握著實錘證據了,也就是說誰都知道了是怎麼回事,就是為了給哥哥申冤。

否則,武松若黑不提白不提的也跑了,那麼可以肯定,陽穀縣必出驚爆的桃色傳聞。武松本是光明正大的為兄報仇,一下就能搞成了花邊。

須知水滸江湖中,武松為兄報仇這事,都做得如此乾淨和清白了,可哪料至今都還有什麼,“其實武松是看上了潘金蓮”的聲音不斷冒出,這跟誰說理去?

再看楊志,他為什麼殺牛二?就是為了自己——擺脫牛二無底線的作死糾纏。也就是說楊志怒殺牛二,就是兩個老爺們之間的矛盾,無關第三方,產生不出啥過度聯絡來。

總論分析:同一件或一類事,因目的不同(為人還是為己),相關雙方性格各異,性別不同,就必然能產生出了不同的結果。

若牛二因糾纏魯智深而被殺,我敢打賭,魯智深也不會逃跑。所謂好男兒必有擔當,魯智深是水滸純爺們!

楊志若遇到金翠蓮這事,依楊志那性格,他眼皮都不會抬,也就根本不會有“楊志怒打鎮關西”的事。

可惜,如今有些人卻只喜歡“強調結果”。但筆者卻要說:若只強調結果,而不問起因等其他因素,那面對這種人時,反正筆者是躲得越遠越好。

三、預期或成本能否承擔?

這點宋江的看法或說處理,最有說服力。因為他怒殺了閻婆惜,以宋江在鄆城縣的能量,若不涉及到晁蓋和生辰綱,有誰會認為宋江逃跑?估計絕大多數人會表示:宋江絕不會逃。

一則閻婆惜跟金翠蓮一樣,也的外宅。只不過閻婆惜是宋江的外宅,其地位就決定了是弱勢方。之所以他敢那麼折騰宋江,就在於抓住了宋江的小辮子。

因此若僅是殺閻婆惜這事,宋江敢作敢當,是一點沒問題的。但若再牽連到晁蓋和生辰綱,十個宋江也會被無情碾壓。如此一來,宋江的預期自然是承擔不起了。這才是宋江怒殺閻婆惜後,選擇跑路的根本原因,跟閻婆惜的死活關係不大。

再看楊志,牛二是啥人?當時他已經清楚了。因此他才敢對著周圍看熱鬧的人表示:大家都看到了,是他沒完沒了欺負我,我不得不殺他。

從這句就能看出來,楊志已經判斷出了殺牛兒二的預期可承擔,大機率從輕發落,自然是敢作敢當!武松其實也是這種預期。

再看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一則情況特殊,牽扯到了金翠蓮,二則魯智深是提轄身份,受小種相公節制。《水滸傳》寫得很清楚,本地官府得知訊息後,第一時間不是捉拿魯智深,而是跑到小種相公那裡說明情況。

這等於是兩個部門了吧?是不是就意味著,處理起來變數成幾何倍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不是神仙,只要做人不糊塗,都會第一時間內選擇趕緊潤了……

也就是說,選擇觀望一段時間,看清楚些再決定。高俅不也這樣?被梁山活捉放歸後,一段時期內都不敢去上朝。

總論分析:絕大多數人做決定或選擇,都有預期。魯智深、楊志、武松、宋江等人當時也是這情況。

預期或說成本能否承擔,是選擇敢作敢當,還是連忙潤的另一關鍵因素。因此才說,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后逃跑,和楊志殺牛二不逃,武松和宋江看法一致。

所謂:為了別人的魯智深,雖逃跑,卻難掩其光彩。為了自己的楊志,雖敢作敢當,卻依舊無法擺脫,他“丟失花石綱後,逃跑,丟失生辰綱後,又逃跑”的不負責任形象。

所以逃跑的魯智深,口碑好到炸裂,不逃的楊志,卻總讓人忍不住一聲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