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太平天國運動人盡皆知,為何一樣攪動時局的捻軍,卻少有人知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等人領導眾教徒在廣西金田發動起義。而這場農民起義也成燎原之勢一路奏凱,先後攻克桂林、郴州等地,1853年時太平軍攻克武昌,3月19日攻克江寧(南京)。隨後洪秀全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國政權,極盛時長江下游地區幾乎盡為太平天國控制。

而這場歷時1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不僅僅改革了一系列舊有的社會制度,例如科舉制度,男女平等,沉重的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還開創了中國農民戰爭的不少先例。雖然最後太平天國運動在曾國藩領導的湘軍等地主武裝打擊之下,以失敗告終。但是太平天國之中的鬥爭精神也砥礪無數先輩奮進,我們並不能否認的是洪秀全後期的糜爛,石達開的負氣出走,李秀成的孤立無援,雖然這些人都沒有落得一個好的結局,但至少他們也都讓後來者,人盡皆知。

但是一個有意思的事實便是,幾乎在同一時期的中國北方地區,面對日漸殘酷的統治,民族危機的加深,自然災害的爆發,其實也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反清力量,一直在與清王朝進行鬥爭,他們便是捻軍,但是儘管捻軍的持續時間也達到了15年之久,卻少有人知,這又是為什麼呢?

捻軍之中的捻字是淮北的方言,意為“一股一夥”,還有“居者為民,出者為捻”的一說。當清政府被迫開啟國民,賦稅沉重,眾多捻軍便在1851年開始聚眾,而隨著皖北地區大旱,民眾食不果腹,只得紛紛選擇加入捻軍。

而在首領張洛行、孫葵心等人的領導之下,捻軍聚眾攻略城池,並且在1852年時組成聯盟,以張洛行為盟主,面對在南方地區連戰連捷的太平軍,捻軍也是愈戰愈勇。1855年黃河決口,也為捻軍實力的進一步擴張,奠定了堅實的人員基礎。

1855年時,張洛行號大漢永王,建立根據地,制定了規章制度,並且建立了“五旗軍制”。隨後雖然張洛行接受了洪秀全的封號,但是儼然是聽風不聽調的模樣。隨後張洛行更是率領捻軍南征,與太平天國會師。

隨後捻軍與太平天國大軍更是聯合攻擊清軍重要的糧倉重地,雖然後來領袖張洛行被清軍處決,但是在其死後捻軍活動也並未停止,更是在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之後,取得對清軍作戰重大成果,不僅僅突破了曾國藩的湘軍的圍剿,李鴻章的淮軍也無能為力,更是將清軍鐵帽子王僧格林沁殺死。

但是在1866年,捻軍分為東西兩軍之後,又因為清廷進一步加緊圍剿,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則實行圍堵策略,最終1868年東捻被滅,而西捻則在救援中被圍困,更因為連日大雨,導致馬不能賓士,亦被剿滅。至此,這樣一場歷時18年,波及了大半個中國的捻軍起義也以失敗告終。

那麼到底又是何種原因導致人們會對捻軍如此“陌生”呢?

第一 政權建設問題

捻軍與太平天國運動相比,雖然一樣滌盪了大清王朝的統治,但是與洪秀全在攻克南京之後,迅速建立政權,設計官制;反觀捻軍雖然前期有推舉張洛行為盟主的行為,但是更多的則是一個鬆散的聯盟,不僅沒有穩定的政權結構,甚至還一度依附於太平天國。

第二 影響力問題

太平天國運動與捻軍起義雖然都是滌盪清廷的運動,但是太平天國運動所涉及的打擊面 更加廣闊,它既有洪秀全領導的農民運動對於清政府的反抗,更有對清朝簽訂的喪權辱國條約的不承認,還對於當時深刻的社會矛盾有所體現,不僅僅下令禁止鴉片,更是對四書五經進行打擊。反觀捻軍則只是單純的反抗清政府,而且也沒有對時事進行反饋,影響力上要比之太平天國運動明顯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