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外灘科技眺望丨首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在杭舉行 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梓桐 上海報道

12月11日至14日,首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本屆數貿會以“數字貿易 商通全球”為主題,展會面積8萬平方米。數貿會匯聚了境內外800餘家數字貿易頭部企業。

而根據數貿會發布的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服務貿易總值2。33萬億元,同比增長14。4%。今年上半年,我國數字服務貿易額達1。2萬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數字服務出口6828億元,增長13。1%。

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在數字服務貿易澎湃發展的同時,目前國內主動擁抱數字化轉型的大多為大型公司,中小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積極性並不高。

今年11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面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和地方各級主管部門,從增強企業轉型能力、提升轉型供給水平、加大轉型政策支援等三方面提出了14條具體舉措,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能力。

其中提出,要 “開展數字化評估、推進管理數字化、開展業務數字化、融入數字化生態等舉措。”

“某些企業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內涵及意義,可能狹義化理解數字化,從企業領導層不夠重視,缺乏積極性。”畢馬威中國數字化賦能諮詢服務主管合夥人張慶傑在數貿會上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小製造企業大多處於初創或發展階段,更多重心聚焦在產品研發、市場開拓方面,缺乏數字化思維及應用。但在未來,數字化轉型將成為所有企業均面臨的一道必答題,任何追求卓越的中小企業均應積極主動面對並落實。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事實上,當下數字化轉型浪潮已席捲全球,然而不同規模企業之間的技術應用仍存在鴻溝。

其中,資金受限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上的主要瓶頸,張慶傑表示,傳統中小製造企業的利潤率較低,資金運用更多聚焦在企業發展經營中,在數字化轉型資金投入方面尤為謹慎。一旦數字化轉型專案沒有取得當期效果,進一步的投資動力也受到制約。

除此之外,人才支撐不夠、數字化積累不足同樣制約著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程序。“數字化轉型尤其需要複合型人才,大多數中小企業正處於人才短缺的狀態,這種狀態可能早就數字化轉型專案的執行效果打了折扣,進而導致企業動力更為不足。”

而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各方如何為中小企業注入更多轉型的澎湃動能?

在張慶傑看來,中小企業技術能力難以全面支撐數字化轉型,資料孤島、基礎薄弱、方法不清晰等情況比比皆是,創新技術應用也不夠成熟。因此張慶傑認為,在政策驅動方面國家及地方就應當出臺若干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政策,鼓勵中小企業順勢而為,抓住數字化大勢。

其次,張慶傑提出,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優秀案例應發揮標杆引導作用,總結中小企業推動數字化轉型先進經驗,樹立不同屬性的卓越代表,以實際案例展示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效益及效果,進而拉動中小企業的熱情。

“中小企業的數字化積累與技術支援都相對不足,因此應在專業方面給予其支援,透過高管層數字化宣貫培訓、企業數字化成熟度評價等專業舉措,建立中小企業數字化工作坊等,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支援。”張慶傑表示。

跨境電商供應鏈數字化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為我國出口貢獻強大動能的跨境電商也正在經歷數字化轉型階段。

跨境電商供應鏈一直是完成交易閉環最重要的環節。與傳統制造業供應鏈和國內電商供應鏈不同,跨境電商面臨更多進出口管制、不同國家和地區政策法規要求,海外倉網規劃佈局和一體化協同,以及航空海運等多種跨境物流聯運等挑戰。

“數字化轉型的目的,就是基於以上跨境電商的具體業務場景,透過數字化工具結合業務模式、管理模式的創新,實現海外跨境電商全供應鏈的可視、可控。”畢馬威中國資訊長諮詢服務合夥人李志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數字化轉型可以使得商流、物流、資訊流以平臺化的形式對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對應參與者開放,在提升買家使用者體驗的同時,為賣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併為相關監管機構提供管控依據和行業資料沉澱。

“在這其中,賣家首先要做好供應鏈資料的採集、儲存和使用的合規性工作。”李志華表示,由於涉及大量的跨境交易、結算、物流倉儲、使用者等敏感資料,遵從我國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料安全法律法規,是首先要保證的。此外,在此前提下,再進一步打造供應鏈計劃、產品定價組合、使用者畫像等具體的資料分析利用能力。

另一方面,由於海外物流倉儲的數字化程度與國內尚有差距,出海之後的物流倉儲控制能力對於跨境電商企業也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一般從硬和軟兩個維度考慮倉儲物流能力的建設。硬指的是倉庫、碼頭、車隊、船隊等倉運能力的建設,選擇自建,還是租賃、合作;在什麼地區和國家採取哪種落地模式;這與一個企業如何判斷未來跨境物流的運力資源和運費趨勢, 以及如何定位自身的戰略佈局息息相關。”李志華說道。

而“軟”則指的是透過IT系統和數字化技術。李志華表示,實現倉、運等業務的全流程線上管理,包括TMS、WMS等業務系統的全面實施和整合,以及與外部關務、稅務、海運等相關合作方系統的對接都屬於這一範疇。

除此之外,李志華認為,跨境電商在供應鏈人才和組織建設方面也應該持續發力。“國內跨境電商業務發展至今,已經聚集了大批專業的人才,沉澱了大量的經驗,對於企業而言,如何打造可持續的組織和人才梯隊,發揮最大人效,如何將已有知識能力進行提煉昇華,如何構建最優的國內國外offshore + onshore 一體化協同機制等,這些都還需要專業的規劃和設計。”

因此,李志華總結稱,跨境供應鏈數字化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是一個需要耐心和信心的過程。尤其要做好前期的頂層設計,做好相應的實施規劃,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的試錯和調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