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玫瑾:苦養兒子,甜養女兒

作者:洞見·Seven

想養出一個逆子,就對他百依百順。

前段時間,看到李玫瑾教授一段話:

“家裡的孩子,尤其有兒子,一定要苦著養,千萬不要照顧太周到。

如果你要想養一個逆子,那你就對他百依百順。”

深以為然。

養娃多年,我發現孩子性別不同,性格特點、思想方式也都迥然不同。

在養育兒子和女兒的過程中,父母要想少走彎路,一定要遵循“

苦養兒子,甜養女兒

”的原則。

01

家有男孩,讓他吃這三種苦。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男孩父母:

保護欲太強,替孩子包辦好了一切,最後養出了一個個巨嬰,令人嘆息。

古人說:“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

想要養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父母一定要捨得讓兒子吃這三種苦。

1. 吃挫折的苦,才能更堅強

有些孩子遇到一點挫折,動不動就哭,甚至大發脾氣;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想放棄……

其實,這些都是缺乏抗挫力,內心不夠堅強的表現。

想要養出一個內心堅毅,不怕失敗的男孩,父母一定要讓他吃一吃挫折的苦。

看過一個影片,一個幼兒園的小男孩在挑戰10段跳箱。

但他挑戰了好多次都沒有成功,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小男孩難過得邊抹眼淚。

身後的父母雖然心疼孩子,卻並未上前安慰,而是在遠處跟大家一起給小男孩加油打氣。

最後,男孩一躍而過,終於挑戰成功,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衚衕裡也練不出千軍萬馬。

為人父母,一定要放手讓男孩多去歷練,千萬不要害怕他受傷。

一個男孩只有不斷跌倒爬起,才能錘鍊出一顆無堅不摧的心臟。

2. 吃獨立的苦

前段時間,一個賣醬香餅的11歲小男孩火了。

他是趁暑假來幫爸爸看攤位的,每天都從早上7點,幹到晚上12點,

爸爸在裡屋烙餅,他則頂著烈日看管三個攤位,動作嫻熟地幫顧客切餅、裝餅,忙得不可開交。

有人問他:“會累嗎”?

小男孩搖搖頭,嘆了一口氣:“再累也沒有俺爸累啊,有句話不是這麼說的,沒有苦就沒有甜。”

小小年紀,就學會了體諒父母,獨立又有擔當,真讓人羨慕。

男孩註定是要離開父母身邊,走上社會、成家立業的,他必須能夠獨當一面,替身邊的家人遮風擋雨。

與其保護欲太強,替他包辦好一切,父母不妨創造機會,讓男孩去體驗生活、幫父母分擔一些勞動。

如此,他們才能體悟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早日獨立,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3. 吃自律的苦

性別教育專家邁克爾·古裡安博士曾指出:

男孩受到血液中多巴胺的影響,學習上更容易感到無聊。

也就是說,男孩自制力相對女孩比較弱,做事更容易三分鐘熱度,更需要父母的督促和嚴管。

把一對子女送進哈佛的虎媽於巾幗,在講到小兒子時提到:

這孩子從小就不讓人省心,讓他去練琴,總能以各種藉口來逃避;學習上,一有機會就偷懶。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律,於巾幗沒少下功夫。

兒子不想學習,為了督促他,把餐桌當書桌用,一邊做飯,一邊盯著他做功課。

不想練琴時就“威逼利誘”:

按時練琴,結束就可以最喜歡的動畫;耍賴不練,這個星期都別想看動畫。

這才成就了兒子今天的好成績。

沒有一個優秀的男孩,是在父母的放養中長大的。

讓男孩品嚐自律與堅持的苦,不僅利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更能培養堅毅的品格。

02

家有女孩,給她這三種甜。

看過這樣一段話:

“養女兒,就像種一盆稀世名花。小心翼翼,百般呵護,晴天怕她曬,雨天怕她淋。

夏畏酷暑,冬畏嚴寒,操碎了心,盼酸了眼,才好不容易等到一朝花開、驚豔四座。”

女孩天生比男孩更加敏感早熟,也註定要經歷更多的挫折和磨難。

所以,女孩的成長中,父母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心血。

家有女孩,一定要送給她這三件“甜蜜的禮物”。

1. 物質上的甜:儘量不虧待她

前不久,一則熱帖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發帖人說,她最好的朋友想吃超市裡賣的虎皮蛋糕,16塊錢一斤,但她媽媽就是不同意。

其實她朋友的家境並不差,但她媽媽就是覺得不值得。

從小到大,在這種家庭氛圍的影響下,朋友總是習慣性地苛待自己,過生日買個不到100蛋糕都覺得不值。

而她自己也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凡事都以省錢為先,總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好的事物。

被窮養長大的女孩,雖然看上去懂事,但骨子裡藏著自卑。

養育女兒,我希望父母在依據家庭經濟的基礎上,儘量滿足她們的一些物質需求。

只有讓女孩感受過物質的滿足,她內心才能更豐盈,坦然地面對得失,更自信地去生活。

2. 精神上的甜:多帶她去見世面

什麼才是對女兒最好的富養呢?

有個答案說得好:帶她去見世面。

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她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她去觸控幾個古老的城市。

林徽因16歲那年,隨父親林長民去歐洲考察。

這次歐洲之行,徹底打開了林徽因的眼界。

她看過了法國的浪漫風情,見了古羅馬帝國的莊嚴華美,也接觸過了各界名流的文化內涵。

從房東的口中,她第一次瞭解到建築學,並從此愛上了它,定下了自己的一生事業方向。

其實,所謂的見世面,不一定要去多遠的地方,而是帶她去感受這個世界。

去田野、去河畔、去菜市場、去博物館,去親身體驗、思考真實的生活。

如此,她才會從內心深處獲得深度的滋養,不會再將自己的人生,拘泥於眼前的方圓。

3. 情感上的甜:給予她愛與陪伴

日本育兒專家諸富祥彥認為:

“對女孩而言,愛與被愛非常重要,這關係到她自我認知水平的高低。”

還記得前段時間離美歸國的清華女神顏寧嗎?

顏寧出生在山東章丘的一個小山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但卻給了她最重要的愛與陪伴。

小時候,母親一有時間,就陪著顏寧讀故事書;

後來,因工作變動,父母被調去北京,他們也毫不猶豫地帶著女兒一起。

父母一直很尊重顏寧,不喜歡做的事也從不勉強。

正是因為從小在愛和包容中長大,顏寧才能義無反顧地奔赴自己喜歡的事業,永遠從容、淡定、有底氣。

女孩比男孩的情感更豐富,只有內心充滿安全感,她才會對生活滿懷信任和熱情。

父母的陪伴與愛,就是她童年最寶貴的養分。

03

美國社會哲學家邁克爾·古裡安曾指出:

男女大腦不同,相應開展的學習方式不同,教育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不一樣。

真正負責的父母會針對孩子的性別特徵,及時改變教育方式,用尊重、愛與關注與孩子相處,陪他共同成長。

最後,請將這兩段話分別送給兒子和女兒——

洛克菲勒致兒子:

“兒子,如果你宣佈精神破產,你就會輸掉一切。

沒有挑戰就沒有成功,不要因為一次失敗就停下腳步;

戰勝自己,你就是最大的勝利。”

王朔致女兒:

“你必須內容豐富,才能擺脫表面的相似。

煲湯比寫詩重要,自己的手藝比男人重要;

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麼都重要。”

點個

贊吧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悉心澆灌下,綻放出最耀眼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