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很多人都不理解,存世的《永樂大典》只剩4%,為何還是價值連城?

要問哪部書籍的遺失最讓人遺憾,《永樂大典》一定榜上有名,現存的永樂大典,只有完本4%的內容,很多東西都是殘缺不全的,但仍然價值連城,被不少歷史學家們視為珍寶,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呢?《永樂大典》裡,究竟記載了些什麼內容呢?

永樂元年,即公元1403年,朱棣決定修一部鉅著,用來造福萬民,彰顯國威,於是先後命3000多人參與到了《永樂大典》的編撰工作中去。

這部鉅著一共有3。7億個字,前前後後編寫了五年多才初步完成,書籍內容十分豐富,涵蓋了天文、地理、陰陽、建築、歷史、文學等多個方面,用了六年修好的這一版,一般會被稱為“永樂正本”。

嘉靖皇帝繼承大統後,擔心大典被人損壞,於是又讓人謄抄了一本,這被稱為“嘉靖副本”,但是很可惜,不管是正本還是副本,都沒有完整地被傳承下來。關於被損毀的原因,則暫時沒有統一的答案。

有的學者認為,在萬曆年間,太史令李維楨九次上書皇帝,認為《永樂大典》的內容過於冗雜。這說明在萬曆年間,大典還存在於世,有官員和學者完整地閱讀過,所以《永樂大典》的正本應該是李自成攻破紫禁城後被燒掉了。

還有一些學者則認為,《永樂大典》應該是被殉葬了,被皇帝給帶到了墳墓裡邊,如郭沫若就持這個觀點,認為大典在定陵裡邊,於是打開了定陵,結果大失所望,裡邊壓根就沒有大典。

定陵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為數不多被主動開啟的皇陵,那個時候的考古技術尚且不夠發達,給皇陵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破壞,之後的考古工作者們汲取了經驗,除非是被破壞了進行搶救性挖掘,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開啟古墓。

如果完整的《永樂大典》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那麼毫無疑問,它將是這個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書》,歷史價值有多高,不用說也能明白。

嘉慶、道光年間,《永樂大典》的副本還尚存於世,但是經常遭到官員盜竊,咸豐和光緒年間,帝國列強用艦船大炮逼迫清朝打開了國門,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紛紛進入紫禁城內進行劫掠,副本也沒有被倖免,一部分被燒成了灰燼,剩下的400多冊,被30多個收藏家搶走了,這些收藏家,來自於不同的國度。

《永樂大典》全書一共有11095冊,史學家們透過這4%的資料,就整理出了600多種近乎失傳的孤本書籍。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可以收集到所有的書冊,那整理出來的東西,內容會更加豐富,也難怪史學家們都那麼遺憾了。

如果還能找到完本,那我們對古人的生活面貌,將會有更多的瞭解,考古的意義,不僅在於文物本身,還在於幫我們解決“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兩個終極哲學問題。

2020年,嘉靖副本中的兩冊,出現在了法國巴黎的拍賣場,一位華人女性花費了640萬歐元,將其拍了下來,加上佣金,一共是812萬歐元,以當時的匯率來計算的話,差不多是6400萬人民幣左右,說它價值連城,完全不算誇張。

除了拍賣以外,大典還用其他的方式,回到了中國,如新中國成立以後,蘇聯將11冊大典贈還給了中國,德國也歸還了3冊。

更為神奇的是,1983年,山東一個農民發現自家牆上的掛曆裡邊有《永樂大典》的圖片,家裡邊有一冊書,和大典相似度也很高,就試著聯絡了下當地的文化館,沒有想到的是,當地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檢驗後,發現他家裡的書冊竟然真的是《永樂大典》。

4%的資料是殘缺的,史學家們破譯研究的難度係數非常高,如果能夠找到完整的版本,那麼很多東西,或許就會有新的解釋。

從中,我們或許可以知道遠古時期的中華文明到底是什麼樣子,對我們自身的存在,有更深入的瞭解,這種哲學和美學的追問是不可缺少的,不然的話,我們可能會沉溺於技術當眾,忘記了道德和樸素的情感,最終在虛幻的繁華中,一點點地失去本來的面貌。

現在國家越來越強大了,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可以集齊更多的書冊,或者是發現完整的《永樂大典》,彌補歷史的缺憾,而不是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貝給弄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