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馬未都說《司馬光砸缸》有硬傷,難住北大教授,後被考古學家打臉

看過幾期馬未都先生的節目後,得出一個結論:作為文化名人,他是真的很敢說。

文史學家都還沒考究清楚李白的生世,他倒是有了一套很詳實的說法,對諸多古典詩詞也是頗有一些不一樣的意見。而提到現代詩,他更是表示“郭沫若寫詩還不如我,就是小學水平”,這種話估計也就他敢說了。除了點評這些外,他甚至還點評過年年入選課本的《司馬光砸缸》。

央視的一期電視節目,請到了北大歷史系的一位女教授趙冬梅來給大家講歷史。她提到我們讀史就是梳理過去發生的真人真事,對咱們的人生是有很重要意義的。但坐在臺下的嘉賓馬未都就不同意了,他認為古代的歷史有一些東西是經不住推敲的。

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馬未都提到了《司馬光砸缸》。這是一則出自於《宋史》的往事,說的是宋朝大臣司馬光小時候就很聰明,和小夥伴玩耍的時候機智地拿起了大石頭砸破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同伴。

馬未都認為此事有假,主要有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司馬光當時只是個7歲的孩子,這樣的年齡拿一個大石頭砸一個大水缸,應該是砸不破的。如果第一個理由還有些牽強的話,他又提出了第二個理由:宋代不具備製造這麼大水缸的水平。

咱們都知道,馬未都是一個文物收藏家,對於古董的知識自然懂得比較多。所以當他提出這一說法時,臺上的趙教授確實答不上來,她只能說馬未都的觀點有些超前了。

節目播出後,很多觀眾支援馬未都,認為司馬光的這件事可能真的有假。但也有一些專家說了,如果宋代不具備建這麼大水缸的能力,那“請君入甕”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

成語“請君入甕”出自《資治通鑑》,講的是唐代的一段趣事。話說武則天當年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曾任用過一個名叫來俊臣的小人。有一天,武則天讓來俊臣查辦大臣周興參與謀反的事。來俊臣想到這周興也是個硬骨頭,怕他不肯說,於是便假意問他:“如果讓你審犯人你會如何?”周興便說到:只需要找人拿一個大甕,讓犯人進到甕中,然後在四周用炭火燒,就不愁對方不招了。

來俊臣聽完後,當即命人弄來一個大甕,讓周興自己進去,這就是請君入甕的出處。既然唐代就已經能做可以裝得下人的甕了,那宋代怎麼就沒能力做一個裝人的大缸呢?因此,不少人便指出馬未都的說法沒有道理。

不過,對此,支援馬未都的網友也有話說,他們認為:甕和缸畢竟不一樣,甕開口小,缸開口大,製造工藝也不一樣。

正當大夥兒爭論不休時,故宮博物院的考古專家楊靜榮,在接受採訪時用事實打臉了馬未都。他提到一處在宋墓中挖掘出的壁畫,畫中除了有一些人物外,背景上還有一個大水缸。這種壁畫一般都是寫實的,如果當時沒有大水缸,古人不可能亂畫。同時,雖然宋代出土的大水缸確實很少,但並非沒有。在山東曾出土過一個高近1米的水缸,裝大人可能有問題,但裝一個小朋友是沒問題的。

這兩個例子,都能證明《司馬光砸缸》的真假問題,靠宋代有沒有水缸是無法判斷出來的。只能說,馬未都先生對文物還是看得太少了。透過這個例子,我們其實就能發現一點:要找古籍的茬,確實挺難。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