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深宮舞霓裳,馬嵬葬香魂——美人楊貴妃與唐玄宗李隆基的愛情故事

公元737年,52歲的唐玄宗,看中20多歲的兒媳楊玉環。唐玄宗召見兒子,說:“朕想要娶你的妻子,再給你重新找一個,你可願意?”壽王李瑁張了張嘴,想拒絕,又沒有那個膽量,只好看著父親搶走了自己的妻子。

楊貴妃影視形象

一、天生麗質難自棄

楊玉環出生於有“天府之國”美稱的四川成都(時稱蜀州)。蜀中風土,有異於中原,培育了她那輕快活潑的性格。楊玉環十歲左右,雙親相繼病逝,幼年的她被叔父楊玄璬 領到河南洛陽撫養。楊玄璬當時任河南府士曹,他身邊無兒無女,便把玉環當作“長女”,對她自然是百般寵愛。就這樣,楊玉環在河南洛陽度過了她美好的少女時光。

楊玉環17歲那年,有一日,楊玄璬的老友黃門侍郎陳希烈來到楊家,告訴了他一件他無論如何也料想不及的事:唐明皇和武惠妃有意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這一訊息引起了楊氏家族的騷動,也使玉環激動不已。

從河南士曹的“長女”,一躍而成為大唐天子的兒媳婦,玉環簡直不敢相信。直到“冊妃”典禮這一日,楊玉環終於相信自己是壽王妃了!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唐明皇派遣副宰相兼戶部尚書李林甫擔任正使,黃門侍郎陳希烈擔任副使,持節去冊立她為玄宗第十八子壽王(武惠妃親子)李瑁的妃子。

“冊妃”典禮是在楊家進行的。這一天,楊家大小所有人成集於此,李林甫和陳希烈在儀仗隊的擁呼下來到楊家。使者,持節者、典謁者、持冊案者以及主人、諸宗人各就各位之後,女相者從側室將楊玉環引出。

玉環身著紅色錦絲袍、墨黑的頭髮梳成了牡丹髻,翠玉金銀的頭飾閃著特有的光澤,她微微頷首,帶著幾分少女的羞澀。按特有典禮制度,“三拜”之後,玉環接受了皇帝的冊書,真正成為壽王妃。

繼“冊妃”之後,完成了“納妃”的全部禮儀。年芳17的楊玉環,跟隨壽王李瑁住在東都王宅中,與從前楊家的生活相比較,大大不同了。對於楊玉環來說,長安是陌生的,又是令人神往的。生活在壽王宅邸裡,一切都是新奇的。

從洛陽剛到長安,迎面襲來的便是廢立太子的驚濤駭浪。在太子瑛死後,武惠妃想方設法使玄宗立自己的親生兒子李瑁為太子,但是未能如願,反而因此病逝。面對這場政治鬥爭,壽王妃玉環自然明白:如果壽王當了太子,她也就是太子妃;如果將來太子即位,她也就是皇后。

但是這一切,楊玉環似乎考慮的不多,而靦腆有禮、謙讓寬容的壽王李瑁也不熱衷於爭當太子。壽王夫婦對宮闈鬥爭都保持著冷漠的態度,即使在武惠妃病逝,壽王失父寵後,他們依舊終日歌舞宴樂,嬉戲喧鬧,過著既平淡又快樂的恩愛夫妻生活。

就在唐玄宗召玉環入溫泉宮這年,她已陪伴壽王渡過了五個春秋。

在臨行前,玉環端坐在鏡前梳妝,心想:“這次父皇有幸召我入宮,我定要著實裝飾一番,盡心為皇上歌舞幾曲,博得他的歡心,為我壽王重得父寵,也不枉我嫁壽王為妻。”但她卻萬萬沒有想到此行將給壽王帶來極大的恥辱和痛苦,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又一次發生了轉變。

玉環隨高力士的帶引,踱著輕盈的步伐,來到唐玄宗面前。玄宗定睛望去,只見這位芳齡22歲的王妃,黑髮如雲、面板雪白、滑膩、身體窈窕,個頭、身材都恰到好處,行動舉止又是那樣風度翩翩!

他完全為“姿色冠代”的楊玉環打動了心扉。她太美了! 她的美不僅在於桃花般的容色,珍珠貝似的牙齒,端正秀麗的鼻子,珊瑚那樣紅潤的嘴唇和豐腴不腫的身材,也不僅在於那雙令人驚奇的眼睛——如同清澈的冰下游動著兩粒純黑的蝌蚪,晶瑩明淨,靈動活潑,更在於她那開朗從容的氣度和她眼睛裡流露出來的聰穎,才華和真摯。玄宗的心“撲通撲通”亂跳,猛烈地撞擊著胸腔,面頰像火燒著一樣的通紅。好半天,他無法使自己平靜,晝夜飄飄搖搖,彷彿飛上了九霄。

玉環就像一把華美的玉匙,她的到來,便輕輕鬆鬆地打開了玄宗緊鎖的眉頭。他畢竟不是一個槁木死灰型的人,而是一個多情多欲、多才多藝、充滿了生活情趣的風流天子。

楊玉環慌忙下跪:“兒臣楊玉環拜見父皇,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她的聲音如此柔婉動聽,唐明皇已迫不及待地走上前親自將她攙扶起身。楊玉環微抬眼,就遇上了玄宗那雙火辣辣的眼睛,她心一慌,連忙垂下眼簾,不敢出聲。就這麼一瞥,玉環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年近花甲的父皇不凡的氣宇與練達的敏慧,心中不免更加敬畏當代的皇上。

楊玉環的出現,使56歲的唐玄宗追求聲色極欲之心如同脫韁野馬,再也難以控制了,當即賜玉環浴於溫泉。沐浴之後的楊玉環,就像剛剛出水的荷花,溫文爾雅,蘊藉脫俗,更加容光煥發、光彩照人。

懷抱琵琶的楊玉環欠身道:“玉環願為皇上進奏《霓裳羽衣曲》。”皇上大喜。歡快的樂典聲象一道清純甘美而又湍急的溪流,騰著浪花,從他心上流過,從他全身流過……他覺得自己的精神彷彿進入一個從未經過的仙境,胸際頓覺豁然開朗,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更加美好:殿堂高了,寶座更輝煌了,茶酒菜餚也如此的香美。這一切激起了他的靈感。隨即起筆作了一支典子,取名《得寶子》。

楊玉環暗暗為皇上的才華感嘆,並減少了幾分畏懼,增添了幾分愛慕。接著,她又為皇上獻舞幾曲,她的舞姿是那樣的翩翩而又婆娑多姿,恐怕彩蝶飛舞也不能與之相媲美。這美妙舞姿,又讓皇帝感覺到她的楚楚動人。

玄宗龍顏大悅,當天晚上即向她贈送了金釵和首飾,還到梳妝間親自為她帶上了金步搖、垂金鐺等金銀首飾。楊玉環面對當今皇上,自己丈夫的父親的恩寵,不知該如何是好。不敢不接受,不接受會惹來殺身之禍! 但這樣又實在對不住恩愛五年的壽王。對於唐玄宗,她又敬畏,又有幾分愛戀,這位年近花甲的一代天子的不凡氣宇也吸引著自己。怎麼辦? 也許這一切該由天定!

對於22歲的壽王妃來說,與皇上的驪山相會,是歡樂,還是驚憂?難以揣測;而對56歲的李隆基來說,無疑是心靈的解脫、青春的再現。驪山相會後,楊玉環回到了壽王府邸,耳邊總響起唐玄宗的承諾:“朕定會接你入宮!”

命運雖然安排了楊玉環做唐玄宗的兒媳,但唐玄宗李隆基不是能被命運左右的人。不

幾日,他便暗中派人去壽王府,送她金釵為定情物,又令玉環稱:為武太后追福,向皇上申請去做女道士。於是,開元二十八年十月,也就是明皇和楊玉環定情的同時,明皇批准她去做女道士,還特意頒下敕書,說壽王妃楊氏“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此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弘道之風,特遂由衷之情,宜度為女道士。”

敕文聲稱為太后追福是她本人“由衷之情”,壽王雖知內情,也只好忍痛割愛,不便出面阻攔。

楊玉環“出家”以後,玄宗賜號“太真”並正式和壽王離異。壽王深深懷念玉環,愛妃被皇帝又兼生父所奪的委屈,真是有苦說不出。

女道士楊太真對自己的命運感到難以預測:“皇上真能來接我入宮嗎? 我還能離開這裡嗎?”她每日都望穿秋水地等待皇上的到來,偶爾也思念壽王李瑁。有一日,幾個裝扮成小吏的人來到觀中,稱是皇上命他們來接她入宮的。楊玉環喜出望外。

看來,她的命運比武則天好,不必真在道觀中受苦受累。楊玉環被接入宮中,高力士引她至皇上寢宮。“玉環。”唐玄宗站在門口喊了一聲。楊玉環渾身一顫,慢慢跪下,悽切切的,含淚叫道:“皇上! ……”李隆基猛地衝到她近前,一把攙起楊玉環。兩個人面對面地站著,玄宗強制的、燃燒的目光,火一般燎人。楊玉環含淚凝視著他,迎接著他。這不只是一位皇帝,一位天潢貴胄,也是懷著不可遏止的熱烈情愛的男子。

玉環終於抑制不住心中無限委屈,撲倒在玄宗懷裡,悲切啼哭。唐玄宗輕撫著心愛的玉環:“真苦了你了!”兩個緊緊地擁抱著,一動也不敢動,相握的手感到彼此的血脈在手指間卜卜流通,緊貼的胸膛,感到彼此的心在胸膛裡怦怦劇跳,彷彿發生了強烈的共振。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玄宗猛然抱起嬌媚的玉環,大步走進屋中。此後,她便住在宮中,玄宗特意為她設立了太真宮。

唐玄宗得到了楊玉環後,欣喜若狂,如獲至寶。楊玉環也事事迎合玄宗心意,說話行事都看玄宗臉色,使玄宗稱心如意。很快,徒有虛名的太真女道士就受到了明皇的專寵,而且明皇對她的寵愛超過了過去的武惠妃,現在的梅妃。她是一個女道士,大家表面上只好把她叫做“娘子”,但卻用對待皇后的禮節來對待她。

光陰似箭,明皇和楊玉環如膝似膠地做了將近5年的地下夫妻。一個堂堂的大唐天子,如果長此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為了名正言順,明皇先在天寶四載(公元745年)七月二十六日,派左相兼集賢院學士、崇玄館大學士、光祿大夫李適之擔任正使,門下侍郎兼集賢院學士、崇玄館大學士、金紫光祿大夫陳希烈擔任副使,持節去冊立左衛勳二府右郎將韋昭訓的次女做李瑁的妃子。壽王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李瑁第二次訂婚以後,僅過了10天,即八月初六,千秋節剛過,明皇就迫不及待地在鳳凰園立楊太真做貴妃,位在妃嬪之首,僅次於皇后。從此,無論玄宗“省風九州,泥金五嶽,驪山雪夜,上陽春朝”,楊貴妃總是“行同輦,止同室,宴專席,寢專房”。

二、三千寵愛集一身

自楊玉環入宮、立為貴妃後,不只唐玄宗把其他妃嬪丟在一邊,天天與她廝守,形影不離,連玄宗的親信高力士也緊著巴結她。高力士不愧為有眼光之人,他看好楊貴妃會把皇上服侍得服服貼貼,於是一手包辦了二人的奇異姻緣。貴妃每次乘馬,她都是由高力士親自給她執轡授鞭。

這個女人不尋常的地位已是盡人皆知的了。唐玄宗自得到楊貴妃這一寵物,寵愛自不必說,單是宮苑內專為她織造錦繡的工匠就有700多人,而且在驪山華清宮造了端正樓作為貴妃梳洗之所,又設定蓮花湯,專為貴妃沐浴之室。楊貴妃愛吃新鮮荔枝,唐玄宗也答應她不遠萬里為她送來。正如杜牧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唐玄宗一心撲在楊貴妃身上,可謂,“只知新人笑,不知舊人哭。”一次嶺南特使送荔枝來,梅妃問宮女:“是不是送梅花的特使來了?”宮女欲言又止,梅妃似乎察覺到什麼蹊蹺,又追問了一次,宮女結結巴巴地說:“娘娘,這是給貴妃娘娘送荔枝的特使。”

梅妃自幼通文理,喜愛做詩,才華橫溢,尤其酷愛梅花,當初皇上寵愛她時,就由此給她梅妃這麼個雅號,而且年年有特使為她送梅花來。如今,皇上新寵,特使們也見風使舵,不再送梅花,而改為楊貴妃送荔枝。梅妃想著想著,不禁潸然淚下。

如果說梅妃是一種婷婷玉立的清麗女子,那麼楊貴妃就是一位雍容華麗的豐腴貴婦了——她鬢髮膩理,纖容中度,冰肌玉骨,舉止閒冶。

正所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且楊貴妃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絕色女人,她深知只憑自己的姿色取悅龍顏,待容顏逝去,姿色褪去,皇上對她的愛也不復存在。後宮佳麗三千,她要出人頭地,使玄宗永遠對她迷戀,也決不能靠情慾來支配。她要在志趣上、感情上與皇上相投合,才能永遠拴住他的心。這是每一位後宮女子想要做到的,亦非每一位女子都能做到的。

楊貴妃“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在音樂方面也頗有造詣。正所謂“佳人易求,知音難覓”,玄宗尋到楊貴妃這位在歌舞和音樂上修養皆屬上乘的紅顏知己,更加珍愛不已。

玄宗常常自己編一些曲子,讓宮中的樂官演奏。一天他改編了《霓裳羽衣曲》,讓人演奏,楊貴妃和玄宗都深深為這首曲子所打動。貴妃本就善於表演,對這首曲子似乎更是心有靈犀。只見她輕移蓮步,走到唐玄宗面前,微微頷首道:“臣妾可否藉此曲為陛下歌舞一番?”

皇上聽後大喜,說:“我正有此意,知我者愛妃也。好! 讓朕大飽眼福!”於是玄宗讓人重新奏起《霓裳羽衣曲》,楊貴妃當即起舞,舞來如飄逸仙女,似月宮嫦娥,長袖翻飛,裙裾飄飄,環佩叮咚,恰似落英繽紛,直舞得唐玄宗也興致勃勃地親自為她操鼓擊節,立在一旁伴奏。兩人一舞一奏,一唱一和,沉緬於歌舞聲樂之中。

楊貴妃不但善歌舞,而且善奏琵琶。她自小苦練琵琶,那時琵琶在她的心中是一個寵物,是發洩她的情感、告白她的心靈的東西。這的確是個神秘的物件,每當玉環纖長的手指觸到那六根琴絃時,她覺得她的身體似乎和琵琶聯絡在一起,血脈相通;每當奏出高亢的曲子,她的血液似乎隨之沸騰;每當彈出低沉的音符,她的情緒也有些不振,不知是琴給了她靈感,還是她賦予了琴生命。如今,這神秘的東西再次施展魅力,不但陶醉了她自己,陶醉了各郡主、諸王爺,更陶醉了那位至高無上的皇帝——唐玄宗。

那日,新豐進獻女伶謝阿蠻,善舞,唐玄宗即召之於清元小殿,由寧王吹玉笛,貴妃奏琵琶,玄宗自己擊羯鼓,為其伴奏。當時貴妃琵琶技壓群雄,諸王、郡王及貴妃的姊妹都拜她為師。玄宗賜給貴妃一個製作十分考究的琵琶:材料用的檀木,乃寺人向季貞從蜀中帶來,其木“溫潤如玉,光耀可鑑”,上有金縷紅紋,繪成雙鳳;其所用琴絃,乃末訶彌羅國所獻,用綠水蠶絲製作,“光瑩如貫珠瑟瑟”。

楊貴妃智慧過人,富於纏綿之情,善於察顏觀色,她服侍玄宗,無不迎合其心意。

然而,皇上畢竟是皇上,雖然他十分迷戀楊貴妃,對他的舊宮人也不能忘情。一日,玄宗想起了他未得楊玉環之前的寵妃梅妃,想起她瘦弱如梅花,飛舞如驚鴻,於是趁貴妃省親時特詔梅妃來伴駕。此時,梅妃已在上陽宮獨守空房一年多,她天天以淚洗面。她曾想,只要我天天想著皇上,總有一天,皇上會知道的,會感動的,會來找她的。

這一天終於來了,一年未見,兩人都覺得別有一番滋味湧上心頭。纏綿數日,玄宗帶著欠疚的心情補償梅妃,梅妃充滿意外的驚喜服侍皇上。皇上命令不準對貴妃提及此事,不料想,貴妃還是知道了,怒氣衝衝地來找到皇帝。玄宗本已命人把梅妃藏了起來,哪知有一疏漏,貴妃來到屋中,見有女人的一雙鞋,更加有恃無恐,大聲問道:“陛下忘了當年我們所發的誓言了嗎? 既然陛下說過只愛我一人,為什麼還要到梅妃那裡去? 今天,又把她召到這裡來了?”

玄宗私自與梅妃相見的事被貴妃知道,面子上就有些下不來,現在又見貴妃大興問罪之師,羞愧也轉為惱怒了:“朕是皇上,朕應該有三妃六嬪……”轉而又覺得自己言辭過於嚴厲,於是又安慰說:“貴妃不要再提這事了。”

然而玉環心中的憤怒與委屈又如何能平? 她含著淚說:“陛下當年對我寵愛有加,說過只愛我一個人,然而陛下卻違背誓願,陛下分明是騙我!”玄宗一聽更加氣憤了,環顧左右說:“貴妃語出不遜,送貴妃回楊府!”貴妃一聽愣住了,跺了跺腳,轉身奔了出去,一會兒,遠遠地傳來她的哭聲。

楊貴妃一走,玄宗忽然感到人走樓空,有一種不可名狀的孤獨與寂寞包圍著他,有時忽又覺得自己失去一件今世不可復得的無價之寶,感到無限的懊惱,因而心情由大怒轉而不安,又變為焦躁。

到了正午,玄宗也不進食,這可急壞了左右侍候的宦官。這一切,只有高力士看得明白,這是由於玄宗心裡想著楊貴妃的緣故。於是他試探著,先將貴妃宮中平日起居的有關用具如供帳、器玩等拿出,請求送至楊府,玄宗果然同意,裝載下來有百餘車之多。玄宗又將自己還沒吃的御膳,分了一半賜給貴妃。

於是,天一黑,高力士就勸迎貴妃歸院,這正中玄宗下懷,於是下令開禁門接回貴妃。高力士前往楊府,此時的楊貴妃正思緒萬千,食不知味,她既氣憤於玄宗招幸梅妃,又悔恨自己的任性。“難道自己與皇上的情份就此了結了嗎?”

她正在胡思亂想,女侍回稟“高公公到”。她心中一動,卻故意裝作不理不睬。高力士走到楊玉環跟前,見玉環面前所擺的飯食只略動了幾樣,心中先自明白了幾分,於是詳述了自貴妃離去後,玄宗不勝離別之苦,不思飲食,睡不安枕,“老奴特請貴妃聖駕回宮。”

貴妃本想繼續賭氣,無奈兄姐在一旁苦勸不已,她哀嘆了一聲,想想既有今日何必當初呢,跨上了回宮的馬車。經過這場鬧劇,楊貴妃從此反而更得玄宗寵愛,在玄宗心目中,她的份量更加重了。

三、在地願為連理枝

時間在深宮中的遊走是那樣的無聲無息,唯一能提醒貴妃時間流過的就是花園中那叢叢牡丹的花開花謝,和她在不斷攬鏡自賞時偶然間驚奇地發現原本細膩的面板中偷偷生出的皺紋。儘管它們是那麼細小,也足以使一位女人,更何況是依靠臉蛋的女人大驚失色了。

她拈起一塊脂粉,填進那細小的皺紋裡,開始是輕輕地抹,然而粉一動就掉了下來,那皺紋在胭脂的襯托下更加明顯,更加醒目;後來,她使勁地揉,彷彿要把那些脂粉嵌進去不可,或者是把面板上的小皺揉平。徒勞一會,她覺得累了,看著鏡中的自己,彷彿看到了那個皇上初賜浴後的女人,那掛滿水滴的肌膚,烏黑髮亮的長髮,一切都那麼充滿誘惑力,一切都洋溢著青春氣息。難道說我的青春這麼快就在這深宮裡流淨了嗎?

玉環身邊的一位宮女自入宮來一直侍服其左右,對主子的心思把握得如遊絲般細膩,一見主子對著鏡子獨自神傷,就輕輕地說:“貴妃娘娘,好久沒去華清池了,驪山現在的風景一定很美。”

貴妃聽著,想想最近的曲曲折折,風風雨雨,她的心已被折磨得起了皺紋。不! 我還要年輕! 還要恢復我年輕的心! 我要逃出這個陰抑的氛圍! 玉環心裡想著,就順水推舟的說:“給我備車,我要去華清池沐浴。”“是!”宮女應聲出去了,玉環起身,深深地呼了一口氣。

沐浴過後的貴妃再次攬鏡自賞,豐腴的身材,雪白的肌膚,圓潤的下巴,如出水芙蓉,含嬌帶媚,她又恢復了往日的活力。出了華清池,貴妃對宮女說:“我想走走,好久沒在驪山散步了。”抬頭看看藍藍的天,玉環覺得自己彷彿又回到了兒時與夥伴們放風箏的年代,她覺得自己的心都要飛了起來,腳步也隨之輕快了很多。低頭看著路旁點綴著的碎小花朵,雖比不得宮中牡丹的豔麗富貴,卻也別有一番雅緻和清爽。

突然遠處出現了一位衣著華麗、卻不俗豔的美麗女子,身材高挑,步履輕盈,令貴妃不得不由衷地讚歎:又一個天上有地下無的人間寵物! 她轉身問宮女:“她是誰呀?”“回娘娘她就是當年皇上十分寵愛的梅妃呀!”

“噢! 原來是她。”貴妃一聽到梅妃兩字早已氣不打一處來,女人的本性告訴她對於情敵,儘管她顯然已是個失敗者,也決不能心慈手軟。她不動聲色地走過去說:“是梅妃姐姐嗎?”梅妃似乎早有防備,臉上毫無驚慌之色,微微一弓身,“參見貴妃娘娘! 貴妃娘娘是在欣賞驪山風光嗎?”

梅妃的不卑不亢顯然更加激怒了玉環,然而她也並非喜怒皆顯於形色之人,亦不動聲色,不正視梅妃。梅妃雖看出貴妃的慍怒,對於她的不回答似乎毫不在意,更加顯示自己從容大度風範的地接著說:“那貴妃娘娘一定知道這驪山的典故吧?”貴妃搖了搖頭。梅妃又說:“當年周幽王為博得寵妃褒姒一笑,在驪山點起烽火,戲弄諸侯,褒姒果然笑了;哪知戰爭真的發動起來,幽王再點烽火已無人響應,於是周國就滅亡了……”

她用一種近似幽默的語調講了這段話,又意味深長地看了看貴妃。貴妃頓時怒火中燒,恨自己當初怎麼沒把這個禍害除掉,如今反招致她的侮辱,恨自己不能立刻想出個什麼故事,反唇相譏,於是她狠狠瞪了梅妃一眼,拂袖便走。驪山的花花草草,亭臺樓閣在她眼是立刻變得灰暗起來。

皇上今晚又理朝政,聽說邊關戰事實在很危急,玉環這邊無人過問,更顯得冷冷清清。往日,這酒壺陪伴她和皇上共同彈詞作曲,如今,她煢煢孑立,獨飲悶酒,不知不覺已喝了幾大杯酒。她覺得有覺頭暈,彷彿站在棉花堆裡,站也站不穩,索性坐在床上。她感覺臉上有些發燒,就讓宮女給她拿塊臉巾敷敷,剛一遞過臉巾,她就覺得手抓了個空,臉巾掉到地上,就說:“你們這些賤婢,看我一個女人家,也尋機欺侮我。”

“奴婢不敢,奴婢再給你拿塊新的來。”那小宮女嚇得慌慌忙忙跪到地下,頭也不敢抬,話也不會說了,只是一個勁地說:“奴婢該死……該死……”“罷了! 罷了! ”她現在需要耳根清靜,趕緊打發那個倒黴的小宮女退下了。“誰在這深宮裡都不是好過的,包括白天那個自以為得勝的梅妃,包括我,當然也包括剛才那個小小的宮女。

小宮女一天只要討好主子,察顏觀色,手腳麻利就足夠了,而我這個貴妃一邊要迎合皇上,獻盡媚態,一邊又要和那些烏七八糟的女人爭寵,還要頂著數不清的黑鍋,挨著無數的罵名。別看貴妃貌似高人一等,同宮內其他的女人一樣,不過都是皇上手中的一枚棋子。我用一顆真心深深愛著皇上,為了他離開了愛我彌篤的前夫,而皇上對這份情卻毫不珍惜,為什麼我付出的愛不能換回同樣的回報呢? 他寵我時,我高高在上,若真有一天,他對我看倦了,看厭了,我被廢被黜也並非不可能的事。

宮廷這個黑暗的旋渦,你一旦踏進來就永遠走不出去,每個人都圍著權和利團團轉,每個人為了權和利拼命撕打與掙扎。今天你贏了,明天說不定他又會踩到你頭上,沒準輸了的人還要向你放暗箭。像今天的梅妃,一想起梅妃她就越發頭疼。唉! 宮廷險惡,人心險惡……想著想著,她再也不勝酒力,睡了過去。

過了幾天,正趕上七月七日乞巧節,夜深了,宮中空無一人。貴和玄宗在長生殿憑欄依偎,竊竊私語,月朗星稀,他倆久久望著夜空中璀璨的銀河,看兩岸漸漸靠近的牛郎、織女星座。貴妃呆呆地望著星空,想著宮中紛繁複雜的鬥爭,想起梅妃的遭遇,她雖然對梅妃給她的侮辱耿耿於懷,卻也禁不住同情起她來。

梅妃的做法無非是一個絕望的戰士面對敵人的最後掙扎,她不敢想象,自己將來是否也會走梅妃這條路,是否也會有那麼一天,她要面對皇上的新寵,像梅妃那樣也為她講一段驪山的故事? 她做不出來,她承受不了失寵的打擊,更承受不了失望的打擊。望著牛郎織女星,她不禁心馳神往,“要是皇上對我也如此堅貞不渝該有多好!”想著想著,一滴晶瑩的淚珠滾落下來。

皇上似乎看透了貴妃的心思,扳過她的下巴,接住她落下的淚,捧在手心裡,看著她漆黑的眼睛,泛著點點淚光,輕輕地對她說:“愛妃,我們既然相愛,我就會珍惜你的一切,你的一顰一笑,你的一顆真心,你的每一寸肌膚,包括你的每一滴眼淚……”

說著,就去吮吸那還未乾的淚滴。貴妃看了,感動不已,說:“臣妾蒙皇上如此厚愛,既便死了也不枉此生了。”“不要說這樣的喪氣話,”

皇上一邊扶著貴妃盈盈弱弱的玉體,一邊說:“我們趁今晚這個大好時機,面對天上的牛郎織女星,指天發誓吧!”玉環默默地點點頭,心裡盪漾著幸福的漣漪。皇上命人備好香爐,於是兩人面對天空雙雙跪下,對天立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經過了這一次,貴妃稍稍安了下心,原來已岌岌可危的楊氏家族的地位由於貴妃為皇上的恩愛,又穩定了下來。

當初,唐玄宗為了表現對貴妃的寵愛,同時也為了抬高貴妃的身世,讓貴妃那寒微的家族更有光彩,就下令給楊家父母、兄弟姐妹大加封賞:封其生母為涼國夫人,亡父楊玄琰累贈太尉,三個姐姐又被冊封為韓國、虢國和秦國夫人,各兄弟亦升官加爵,楊家勢力隨著貴妃與皇上的恩愛而蒸蒸日上,每次皇上出遊,也必邀楊氏兄弟姐妹同遊,整個隊伍浩浩蕩蕩,聲勢奪人。

然而,既然這一大家族的聲威是由這個小小女人托起的,也會由這個女人而摔下去。這個外強中乾的楊氏家族的命運事實上緊緊維繫在貴妃這個女人的命運之上。

天寶六年,安祿山入京朝見玄宗時,就深知如今楊貴妃已是寵冠六宮的娘娘,對玄宗的影響力極大,討好她比直接討好玄宗會更有效果。而單憑向貴妃娘娘進獻寶物什麼的已不足以打動這位見多識廣的貴妃了。他安祿山決非庸俗小輩,他要想奪得某項東西必然能夠抓到手。

入朝那天,他一進入殿門,見玄宗和貴妃共同坐在殿上,龍顏鳳貌威嚴異常,就先拜貴妃,再拜玄宗。玄宗正感到奇怪,剛要說他對聖上太無禮,想想大堂之上,堂堂大唐天子不宜表現得過於小氣,便問道:“安卿為何如此無禮數? 要先拜娘娘,後拜皇上?”安祿山毫無驚異之色,似乎早料到皇上會有這樣的問話,從容對答:“我們蕃人總是要先拜母而後拜父。”當時北方少數民族部落中,殘留著母系氏族社會的習慣,故有先母后父之說。可安祿山是懂得唐朝封建禮儀的,他之所以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無非事出有因:出於政治目的,他以此討好楊貴妃。

楊玉環見他對自己如此尊重,心裡非常高興:她身為一個妃子,竟然得到了其他女人從未想過甚至無法企及的殊榮,她女人小小的虛榮心就此得到了滿足;她覺得這個蠻人還真有其可愛之處,起碼他對母親的尊重就說明他的心是善良的。殊不知,這個蠻人既不蠻也不笨更不善良,他精明得騙過了天騙過了地騙過了我們這位單純的貴妃和那位好客的大唐天子。

此時只有一個人是明白的,他就是高力士,他曾向皇上進言,安祿山這個人足智多謀,而且在邊疆囤糧紮寨,看似有謀反之心。然而此後的安祿山已和楊貴妃關係密切,他每次入內晉見,玄宗總是讓貴妃陪坐,還讓楊 、楊 和韓國、虢國、秦國夫人都與安祿山結為兄弟。

從此,他一個小小的計謀,竟使他一個吐蕃王同唐朝天子在君臣關係上,又結成了微妙的親屬關係。所以皇上對高力士的進言由於有貴妃這層關係總也聽不進去,他反而說:“我的臣子強兵秣馬,駐守邊關,不是好事嗎?”況且我們大唐疆土遼闊,勢力強大,他們拜我們還來不及,哪裡敢有造反之心?如今,他與我的愛妃一家結成親屬,我正在籠絡人心,想必他不會不領我堂堂大唐天子的這個情的。”

高力士見皇上意志如此堅決,多說於他自己也無好處,也就不再堅持已見。但玄宗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如此寵愛、如此籠絡的“賢臣”——安祿山在政治軍事地位方面迅速上升,勢力日益擴大,隨之政治野心便在他胸中滋長並迅速膨脹起來,恰似一個可以隨時引爆的炸彈。泱泱大國,危機四伏。

四、馬嵬驚變紅顏逝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緊接著洛陽失守!潼關失守!潼關距長安只有三百里路,長安城中的唐玄宗與楊貴妃該怎麼辦呢?

楊貴妃倚在太液池的欄杆前,她在薄暮中尋找記憶中熟悉的一柱狼煙,那是烽火臺點燃的平安火。然而深暗的天空是沉寂的,她的心悸動了,為什麼不見狼煙呢? 她彷彿從平靜的天空裡看見了戰火和廝殺。她開始感到戰況沒有她哥哥說得那麼好了。

宮女奔進來,神色慌張地稟告:“貴妃娘娘,潼關失守了! 皇上請娘娘準備一起出宮。”楊貴妃的身子一振,但她沒有動,她依舊眼望著前方,似乎已經預見到了流亡的艱辛。

第二天黎明,唐玄宗領著楊貴妃姐妹、皇子、妃嬪、皇孫、楊國忠、韋見素以及親近宦官和宮女,在禁衛軍的保護下,出了延秋門,離開了長安。因急於逃亡,連住在宮外的妃嬪、公主、皇孫都來不及帶走。到了這般田地,玄宗又哪裡能顧得了這麼多人呢?

經過左藏時,楊國忠建議一把火把左藏燒掉,不給判軍留下,唐玄宗傷心地嘆息著說:“叛賊若搶不到東西,會更加搜刮老百姓,不如留給他們,不要再給我的赤子加重苦難了。”楊玉環在一旁聽了,既為玄宗的仁義所感動,又為玄宗此時此地的處境而感到傷心。玄宗之如此老邁,是否能受得了流亡之苦呢?

唐玄宗一行過了便橋後,楊國忠派人燒橋,唐玄宗氣憤地說:“官吏、百姓都要避賊求生,為什麼要斷絕他們的生路呢?”他命令高力士留下,監督滅火,然後再趕來。

楊貴妃雖然坐在車馬上,仍不勝勞累之苦,從小就嬌生慣養的她,自入宮後就倍受恩寵,何曾受過這樣的苦! 路途艱辛自不必說,由於走時倉促,沒有帶很充足的糧食,而沿途的郡縣也無法供上她喜歡吃的飯食。那些粗糙的飯食叫她如何下嚥呢? 每次對著飯菜,她總皺著眉頭。玄宗看著貴妃日趨盈瘦,總勸她多吃一點,又說兵士們連這樣的飯菜都吃不到呢!

一天中午到達咸陽望賢宮時,車馬勞頓,唐玄宗命令部下休息,宦官來報說王洛卿與縣令已逃走了,大家找不到吃的。玄宗看著因路途勞累、飲食不足而顯得憔悴的楊貴妃,忍不住傷心淚下:“連累貴妃跟我受苦了。”楊貴妃緩步走至玄宗跟前,輕聲勸慰說:“皇上為奸人所害,日後必能除奸復國。妾身受皇上多年恩寵,榮華富貴皆為聖恩所賜,此時縱能代皇上一死,也絕無怨言,何況這一點勞累呢?”唐玄宗強忍悲憤對內侍說:“把我的馬殺了,拆掉行宮的木頭煮一煮,讓大家吃了罷。”

望著將士們疲憊而不滿的目光,玄宗與貴妃相擁落淚了。這流亡的生活何時才能到頭呢?

夜晚住宿在農人家的茅舍,由於屋少人多,很多人也不避嫌疑,擠在一起睡,只有玄宗、貴妃等人尚能有一間單獨安寢的屋子。

楊貴妃一天鞍馬勞累,然而躺在床上卻毫無睡意,她始終不明白那個稱她為母、善表忠心的“祿兒”,為什麼會在受到她的無數封賞後,會起兵反對她和皇上。茅舍不隔音,她聽到屋外唐玄宗與百姓的談話。

有一位名叫郭從謹的熱情的老人,對唐玄宗說:“安祿山包藏禍心,已不止一天了,也有人進宮報告他的陰謀,陛下把他們都殺了,使得安祿山的奸計能夠得逞,招致陛下流亡。朝臣們不敢進諫,都靠阿諛奉承來保自己的烏紗帽,所以宮門外的事情,陛下都不知道。我們這些做百姓的,早就預料到了會有今天。但是宮廷警衛森嚴,我們的忠心無法表達,如果事情不達到這種地步,我哪能見到陛下的面,和陛下談心呢!”

一席話說得唐玄宗羞愧無比,感動地嘆息著說:“都是我不明白,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楊貴妃也感到一陣酸楚,她想到安祿山在宮裡時,她百般戲弄於他並向皇上稱讚他的忠誠。這次安祿山叛亂,她也有一份罪責啊!

大家繼續趕路,由楊國忠建議,目的地是在四川。每逢飯菜到時,唐玄宗總叫跟隨的宦員以及將士先吃,然後他再吃,以安撫人心。飯食儘管粗劣,但由於飢餓,反覺得如美味一般。此時,跟隨的人雖已經跑了大半,連大宦官、內侍監袁思藝也逃走了。

這一天人馬來到馬嵬驛,由於天氣炎熱,將士們又累又餓,拒絕前行,只好暫時駐營歇息。多日的勞累與飢渴,已使將士們憤怒到了極點。此時楊國忠偏又隨意辱罵、鞭笞將士,將士們都不安地躁動起來,想起這次出逃正是楊國忠的主意,加之正是由於楊國忠平日的專權,才導致今天這種局面,將士中誅殺楊國忠的呼聲越來越高了。

太子李亨、宦員李輔國和陳玄禮一致認為除去楊國忠的時機到了,於是帶領憤怒的將士殺了楊國忠以及他的大兒子楊暄,韓國夫人也被殺。既而,將士們又把驛站周圍包圍起來。

楊貴妃本來就體胖怯熱,加之連日趕路,更覺得有些不能支援。正在她昏昏欲睡之時,忽聽外面人聲噪雜,非常混亂,她差遣宮女去打問,不一會兒宮女慌慌張張地跑了回來,看著貴妃,萎萎縮縮卻不敢回話。楊貴妃忙追問,宮女才結結巴巴地答道:“將士們說由於楊相國盤剝百姓,陷害忠良,造成朝野怨憤,所以把相國給殺……殺了。”楊貴妃一聽,大吃一驚,獨自怔了片刻,忽然流下眼淚,喃喃地說:“哥哥,這也是你自己造成的惡果啊!”

楊國忠的被殺,使楊貴妃感到不幸就要降臨到她自己的頭上了。聽著外面混亂的人聲,她知道將士們既然已經殺了楊國忠,就不會再放過她了。她寄希望於皇上,希望皇上能夠救她,然而她自己也明白這希望實在是太渺茫了。

這時,玄宗也聽到了外面的喧譁聲,忙問發生了什麼事。左右告知說是楊國忠謀反,已被將士們殺了。唐玄宗聞聽一怔,便穿著便鞋出了驛站門,慰勞了將士們一番,然後命他們回去。然而將士們卻沒有動,陳玄禮代表將士們回答說:“楊國忠謀反,將士們把他除掉了。貴妃是楊國忠的妹妹,仍隨侍陛下左右,賊根仍在,將士們能不擔心嗎? 請陛下明斷。”

唐玄宗憤憤地說:“朕自會處理的。”說罷,轉身回至驛站門內,卻不敢進貴妃的房間,只在一個小巷內停住了。高力士和韋見素的兒子、京光府司錄參軍韋諤也都跟了進來,見玄宗頭倚在柺杖上,默默站立。

韋諤勸說玄宗:“眾怒難犯,皆在此一瞬間,請陛下早下決心。”玄宗傷心地說:“楊國忠謀反已被誅殺,但是貴妃無罪啊!”高力士勸說:“貴妃確實無罪,但是將士們已殺了楊國忠,而貴妃仍然在陛下身邊,他們哪裡會不擔憂呢?將士安,陛下也就安了。”玄宗渾身哆嗦了起來,他既捨不得心愛的貴妃,又擔心自己的安危,終於對自己安危的擔心超過了對愛妃的喜愛,他緩緩地點了點他那已生滿白髮的頭。

此時,屋內的楊貴妃也聽到了將士們的請願,她呆呆地坐著,等待著那不可預知的命運。宮女們勸解她說:“陛下深愛貴妃,必定不會下如此狠心的。”貴妃搖了搖頭,她的臉色由於事情的驟變而沒有一絲血色,苦笑著說:“你們不瞭解皇上,我與皇上相隨十七年,深知皇上的心思。到了這種時候,皇上雖然愛我至深,但一定會捨棄我而保全他自己的。”是啊,哪個君王又會為一個女人而失其天下呢?

正在這時,高力士走了進來,貴妃的心一下子就冷了。高力士看了貴妃一眼,拖長聲音說:“貴妃接旨。”楊貴妃帶領眾宮女跪拜了下去。

高力士念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貴妃楊氏協謀楊國忠謀反為逆,念在侍奉皇上多年,特賜楊氏自縊。”宮女們一聽,全都失聲痛哭起來。然而得到了自己死訊的楊玉環此時卻平靜了,她再次拜下說:“臣妾領旨。”抬起頭時,她問高力士:“高公公,當年舉薦玉環的是你,現在賜玉環一死的也是你嗎?”高力士木然。

楊貴妃在宮女的服侍下,盛裝打扮之後,才由玄宗攙著,來到了馬道北牆口。唐明皇望著明豔動人的心愛的妃子,眼裡忍不住流下淚來,悲傷得不忍看她。可憐堂堂一個至高無上的大唐天子,此時竟連自己寵愛的妃子都保護不了,又有何面目再見世人呢?

深宮舞霓裳,馬嵬葬香魂——美人楊貴妃與唐玄宗李隆基的愛情故事

楊貴妃此時也淚流滿淚,她朝玄宗跪拜下去,哽咽著說:“請皇上保重! 臣妾辜負聖恩,死而無怨! 只求陛下讓妾死在佛的面前。”聽到這段話,唐明皇更覺得心痛欲碎,他低聲說道:“願愛妃善地投生!”說罷,只覺得悲憤攻心,站立不住,身旁的高力士急忙扶住了他。

楊貴妃看著高力士說道:“請高公公代我好生侍奉陛下。”高力急忙跪拜說:“老奴不敢。”楊貴妃對玄宗拜了三拜,然後站起身,又望了望玄宗,轉身而去。

唐玄宗一直未敢轉頭看貴妃,他只有心裡默默祈禱,希望貴妃不要怪罪他。

在佛堂面前的梨樹下,楊貴妃仰望蒼天。在這短暫的一剎那,她想到了她的一生。她想起為壽王妃時,與壽王李瑁的五年恩愛;想起成為貴妃時,玄宗皇帝對她的寵愛;她也想起七夕節那天,與皇上的山盟海誓,她已覺得心灰意冷了。她一生是功是過,誰又能說得清楚?難道她身為一個女人,只能有如此下場? 難道她的美麗也是一個錯誤? 這麼多的問題她已沒有時間再繼續想下去了。她站立在梨樹下面,仰著頭,風掀起她的衣襟,使她更象翩翩而降的仙女,她微微頷首,身旁兩名小太監將白綾系在了她的脖子上……

風顏絕世的楊貴妃死了。湊巧的是當她的屍體剛被解下時,南方進獻的荔枝即飛馬送到。可憐貴妃卻已無法吃到她最喜愛的荔枝了。悲痛欲絕的唐玄宗命高力士用鮮荔枝祭祀貴妃,並將貴妃用柴褥裹屍葬在驛館西邊一里多遠的道北山坡上,隨葬品只有她的錦香袋。可憐一代貴妃,只落得被賜死於道旁,連一副棺木也沒有。

在兵士譁變中,楊國忠的妻子與幼子以及虢國夫人及其子均被殺。曾經權傾一時的楊家從此土崩瓦解了。

馬嵬驛之變後,玄宗繼續他的流亡生活。至德二年,唐明皇回長安,此時他已被迫傳位給肅宗李亨,自己當太上皇了。唐明皇想改葬楊玉環,雖遭肅宗及大臣們的反對,仍暗令心腹宦官去馬嵬驛,把楊貴妃的墳墓秘密地移至向陽的山坡上。

埋葬貴妃時由於沒有棺木,雖用紫褥裹屍。但是挖開墳墓時,屍體卻不翼而飛了,只剩下楊貴妃常隨身攜帶、最後陪葬的那個錦囊。宦官們大為詫異,只好命著錦囊回去覆命了。

楊貴妃的屍體到哪兒去了呢? 只怕是一個千古之謎。善良的人們不忍看著這樣的絕代佳人香消玉殞,於是人們傳說她飄流於海外了。也許在大海的那一邊,在那個被稱為大和民族的國家,一個麗人正站在海邊,望著大唐由極盛走入極衰,風捲起麗人的長髮在飄揚、飄揚……

深宮舞霓裳,馬嵬葬香魂——美人楊貴妃與唐玄宗李隆基的愛情故事

楊貴妃的可悲之處在於命運多舛,先壽王,後公爹,何去何從全不由自己做主。先嫁壽王,年齡彼此相當,感情甚篤,琴瑟和諧。被公爹強佔,既有含羞忍恥之初心,也有遇到知音的喜悅,更不用說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穿不完的綾羅綢緞,吃不盡的奇異珍饈。也許物極必反,最後楊貴妃在奢華之後,被譁變士兵威逼,用白綾結束了自己年僅38歲的生命。這種命運的跌宕變化,非一個弱女子能夠改變。

後人題詠馬嵬驛的詩詞很多,我以為清朝翰林繆東麟的子弟書《憶真妃》極具代表性,現選錄如下,與讀者共同分享:

馬嵬坡下草青青,

今日猶存妃子陵,

題壁有詩皆抱恨,

入祠無客不傷情。

萬里西巡君前去,

何勞雨夜嘆聞鈴。

最後以一首小詞做結,送給大家:

穢事訛傳愈千年。

詩曲精妙當世贊,

胡璇絕倫仙女美。

七夕私許鳥枝願,

三鎮戰火二都漫。

馬見白統香魂散,

孤墳青冢任評彈。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遙山書雁,帶您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