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民國時期專家提議廢除漢字,趙元任寫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間

為了向西方社會靠攏,一部分文人主張廢除漢字,在這些主張廢除漢字的學者中,不乏魯迅這樣留學歸來的大文豪。

有了大批文人的支援,廢除漢字的浪潮愈演愈烈,但還是有學者選擇站出來反對廢除漢字,為了反駁廢除漢字的論調,他寫出了兩篇奇文來反駁主張廢除漢字的行為。

這兩篇奇文就是《

施氏食獅史

》《

季姬擊雞記

》,現在讀來覺得非常有趣的兩篇文章,在百年前,卻是作者趙元任在非常氣憤的心情中寫下的,接下來讓我們走進廢除文字運動,走進趙元任,走進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

01

趙元任生平

和那些接受過外國教育的文人一樣,趙元任也是最早出國留學的學生,但是同樣接受過外國教育,為什麼其他留學歸來的學者大力主張廢除漢字,而趙元任卻拒接廢除漢字?

這其實也和趙元任的家庭教育有關。作為最早一批出國留學且周遊過很多國家的學生,趙元任有一個文化氛圍極佳的家庭。

趙元任的祖父是清末頗具盛名的文學家趙翼,他的雙親也是精通藝術與文學的好手,幼年的他在父母的琴瑟和鳴下學會了欣賞音樂之美,這也是為什麼他一生精通理學、文學還擅長音樂的原因了,趙元任在在清華和美國夏威夷大學任教時,都開設過中國音樂課程。

從進入學堂起,趙元任就是讓老師們讚不絕口的好學生,說起來,趙元任真的很幸運,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裡,智力超群的他不僅沒有被埋沒,還遇到了中美合作的留學機會。

18歲時,趙元任參加了清廷遊美學務處在北京招考,毫無疑問趙元任通過了選拔,開明的父母非常支援他出國長見識,

就這樣,18歲的趙元任第一次離開了國門,他來到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數學專業。

雖然他在美國的知名大學系統的學習了理學,但他最熱衷的還是語言和哲學,廣泛的愛好再加上肯學肯專研的態度,趙元任再次回國時,已經成了清華園裡能同時講學物理、數學、心理學和音樂的全能型教授了。

成才之後,趙元任一步步確定了自己想要奮鬥終生的事業,沒錯,他選擇將研究語言作為自己的終生事業。

趙元任在語言學上的成就不計其數且著作等身,他是我國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是美國語言學學會會長,

他在語言與音樂方面的著作更是包羅永珍,美國學術界曾這樣評價他,“趙先生永遠不會錯。”

作為知名的語言學之父,趙元任的一生都在逃避當官,為此他不惜逃到了美國。但即便身在美國當起了美國知名大學的教授,他也不忘關注國內學術界的動向,《

施氏食獅史

》《

季姬擊雞記

》就是他為反擊“廢除漢字”運動而做的。

02

廢除漢字運動

其實廢除漢字的初衷不難理解,

在那個剛剛解除封建壓迫的年代,人們的受教育水平極低,學者一方面這是封建社會愚民政策的必然結果,一方面認為這是由漢字太難學造成的。

漢字雖美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實在太難,每種發音都有數以千計的不同寫法,想要記住發音容易,而想要學會這上萬個漢字的書寫,卻實在不是容易事。

彼時的文人大都崇尚外文的簡單易學,希望國民普遍受教育的想法大過了他們對漢字的認知,於是,大批的文人將漢字批判成了阻止國民進步的妖魔鬼怪。

為了反擊中國學術界將漢字貶低的一文不值的現狀,也為了展現文字之美,1950年,趙元任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寫下了《

施氏食獅史

》和《

季姬擊雞記》。

《施氏食獅史》全文都是用si或shi發音的漢字,而《季姬擊雞記》則全是由ji發音的漢字組成的。

雖然發音相似,但是這兩首詩卻完整的講述了兩個故事。最絕的是,這兩首詩裡面出現的漢字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字,而將這些字收錄在一起,居然能組成小故事,不得不說,趙元任真的非常精通中國漢字。

這樣的文學形式大概也只有漢字能創作的出了,老祖宗的神奇之處,是需要我們終生來學習的,不難想象,如果去掉漢字只留下拼音,中文的精彩之處肯定要損失大半了。

03

漢語拼音的發明

不過廢除漢字演變到最後並沒有完全得以實現,畢竟廢除一國文字這種過激的行為,冷靜下來之後就能發現這並不是個好想法,如果漢字真的被廢除的話,我們如今也無法透過拉丁文來領略詩詞之美了。

“廢除漢字”運動是以漢字拉丁化為結局的,漢字不但沒有被廢除,還因為漢語拼音的出現,被更多的人瞭解並認識了,作為學習漢字的輔助工具。

漢語拼音的發明不僅沒有喧賓奪主還將學習漢語推上了更高的山峰,如今我們能利用26個字母將漢語與世界相連線,離不開漢語拼音的功勞,但如果丟掉漢字只留下拼音的話,實在是本末倒置了。

遙想當初,那些流離失所,卻依舊堅信詩詞歌賦能給國人帶來無限希望的學者們,不正是靠著文字的精妙與意境才獲得求生的慾望的嗎?

如果現在的中國只剩下漢語拼音的話,我們將失去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和《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好節目。

04

結語

在西方炮火開啟中國國門後,來自西方的或先進或激進的思想,迅速席捲了中國文化界。對於現代人來說,正確認識兩種文化之間的優劣是常識,但是對於那個飽受戰火摧殘的舊時代來說,西方的新思想是足以改變時代命運的救命稻草。

民族衰敗之際,就是民主文化蒙塵之時,經濟的落後不免讓人懷疑民族文化的正確性,只有在國運昌盛時,人民才能高舉起文化自信的旗幟,所以一切的一切都依賴於經濟的發展。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