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太空之中危險重重,如果宇航員命喪太空,屍體會經歷怎樣的過程?

在人類航天史上,有過不少慘烈的“犧牲”,不論是蘇聯聯盟11號載人飛船當中因失壓而死亡的三位宇航員,還是美國挑戰者號發射一分多鐘以後爆炸解體導致全員犧牲的事故,都證明了“探索太空”其實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

蘇聯聯盟11號犧牲的三位宇航員

那麼,宇航員在太空中可能會遭遇怎樣的意外呢?若是他們命喪太空,屍體又會經歷多可怕的過程?太空屍體是否能給其他星球帶來生命?

太空之中危險重重

當我們將太空環境和地表環境進行對比的時候,就會發現哪怕是地球上最糟糕的地方,也比太空強,因為這裡的各種條件對人類而言實在是太不友好了。在宇航服沒有被髮明出來的時候,暴露在太空之中對人們來說就意味著死亡。

畢竟太空的

真空、高輻射、低溫

等因素,任何一個都能輕易的將我們殺死,所以對於宇航員來說,如果飛船出現了什麼意外,他們本質上是無處可逃的。比如說,

被微重力環境下的奇特火災活活燒死。

太空環境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諸多威脅

此前,阿波羅1號就經歷過在這樣的事情。據悉

在1967年,宇航員們正在阿波羅1號當中進行測試,然後指令艙突然發生了大火,最終三名宇航員都喪生了。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測試還是在地面進行的。

根據後續的事故分析來看,

由於太空獨特的微重力環境,火災發生之後並不會像在地球上那樣明顯,火焰似乎是靜止的。

可是這不意味著它們不會繼續擴散,隨著火舌的無聲蔓延,太空艙會充滿毒氣。如果宇航員無法及時發現並逃離的話,就只能死亡了。

微重力環境下的火焰似乎是靜止的

除此之外,還有在太空當中突然遭遇“失壓”,蘇聯聯盟11號飛船遭遇的就是這樣的事故。當時宇航員們是在飛船當中再遭遇的失壓,儘管努力自救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因為在失壓之後,人們不僅會面臨缺氧的問題,面板還會瘋狂腫脹,血液也會沸騰,肺部可能會爆炸,然後在大約兩分鐘內就會死亡。

失壓之後人很快就會缺氧,而肺部受影響可能會爆炸

以上還是諸多太空意外當中已經發生過的,還有某些沒有發生過但是危險係數很高的事故沒有列舉出來。總的來說,太空環境確實非常危險,所以宇航員每次前往太空,都會有犧牲的心理準備。

而他們的家人對此也十分擔憂,畢竟有時候在太空之中遭遇了意外,就會“屍骨無存”,家人連妥善安置其屍身的機會都沒有。

那麼,如果宇航員在太空中出現意外,並且屍體留在了太空當中,這具遺體將會經歷怎樣的變化呢?

如果宇航員的屍體留在太空,會發生什麼呢?

命喪太空後,屍體會怎樣?

大家都知道,如今宇航員們去太空“出差”的時候,往往需要出艙活動,而由於太空的微重力環境,他們又穿著笨重的宇航服,所以行動非常不便。即便如今有許多防護措施,避免宇航員因為各種意外漂離太空艙,但依舊有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故。

由於太空當中沒有空氣阻力,所以宇航員一旦在無繩索狀態下脫離太空艙,基本就沒有機會重新靠近艙體了,從而飄得越來越遠。在這個過程中

如果宇航服沒有受到任何損壞,那麼宇航員是不會立即死亡的,但是身體不受控的漂浮會讓其感到暈眩和噁心

出艙時可能因意外遠離太空艙,最終越飄越遠

當然這個時間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宇航服能夠提供的氧氣是有限的,在氧氣慢慢流失殆盡以後,宇航員就會因為

缺氧而死

。在這之前,他只能漂浮在黑暗的太空中,看著氧氣指標慢慢變少,等待死亡。

接下來,他的屍體會在宇航服當中慢慢腐爛,由此產生的大量微生物會不斷地蠶食他的屍體。這就類似於那些在地球上死亡但是長期無人收屍的遺骸,會慢慢變得面目全非。

各種微生物會蠶食宇航員的屍體

如果在發生意外的時候,宇航員的宇航服或者面罩不幸被劃穿,那麼他的死亡將會更加迅速,暴露於真空環境下以後他很快就會缺氧身亡。而

大量的太空射線會讓屍體的面板出現變化,其表層會出現脫水的情況。

各種太空輻射會攻擊屍體的面板

同理,氣壓的劇烈變化會讓人體的面板、血管出現失壓之後的表現,具體來看就是“腫脹”。在這之後,屍體也會慢慢地腐敗,只不過

當輻射能夠輕而易舉地進入宇航服當中時,微生物的存活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總的來說,一旦宇航員在太空中遭遇意外,他本人往往會遭遇嚴重的折磨,屍體的可怕變化也讓人難以想象。假如他的家人看到這樣面目全非的遺體,恐怕也是無法接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種猜想是基於屍體留在太空之中。若是宇航員在艙內死亡,或者在艙外出現意外但屍體被其他人拉回了艙內,就不會讓他的屍體經歷這樣恐怖的過程了。

如果屍體被及時拉回艙內,結果會相對容易接受

根據資料來看,

太空屍體處理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屍體的腐敗問題,所以應該會採用冷凍的方式。

此前美國宇航局就委託了一家專門推行生態葬禮的機構,研究太空屍體處理方法。

由於飛船當中的位置實在有限,塞不下用於屍體冷凍的大冰櫃,所以應該只有將宇航員的屍體放在艙外進行冷凍處理。等到屍體已經凍硬了以後,再將其拿回艙內敲碎,最終讓其變成“骨灰”。不難看出,這也無法讓他們的屍體維持原貌。

採取將屍體冷凍之後敲碎帶回地球的方法,把犧牲宇航員的骨灰留存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很多早早就做好犧牲準備的宇航員來說,他們並不在意自己出現意外之後屍體會怎樣,有的人反而希望自己的屍體能夠在近地軌道不斷下墜,最終變成一顆劃過天空的流星。也有人希望,自己漂浮在太空中的屍體,有機會墜落在其他星球上,成為孕育生命的“培養基”。

那麼,在太空中流浪的“屍體”真的有機會孕育生命嗎?

太空中流浪已久的屍體有可能孕育出生命嗎?

太空屍體真的能孕育生命嗎?

透過分析上文宇航員屍體的變化,大家應該就能發現,

如果宇航服沒有破損,那麼屍體就會變成各種微生物的培養基

。在沒有更高級別分解者存在的情況下,這些微生物能夠長期存活下去,對此美國的微生物學家加里·金就曾表示過肯定。

宇航員未破損的情況下,屍體會成為各種微生物的培養基

至於能否孕育生命,就很難說了,因為即使穿著宇航服,宇宙中的各種射線還是會侵入其中。這樣的話,屍體在太空中“流浪”的時間越久,吸收的輻射就會越多。在這個過程當中,哪怕是生命力頑強的微生物也很難存活。

當然,即使微生物完全被殺死,屍體本身包含的脂肪、蛋白質之類的物質依舊能給新的星球帶去希望,甚至能促使生命誕生,不過它的前提條件卻相對嚴苛。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傑克·紹斯塔克認為,“腐爛的宇航員屍體釋放的分子,可以引發一個新的生命誕生過程,但所要求的行星環境必須十分適合生命的誕生,在這顆行星上,剛好需要形成生命的某些關鍵生物分子……”

屍體釋放的分子中必須要有生命進化所需的關鍵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