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三藩之亂:清朝最後一次戰爭,戰爭長達八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文丨麻辣讀史(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清朝國祚276年,傳了12位皇帝,在這幾百間,清朝曾經歷過幾次亡國危機,我們熟知都是在清末時期,太平天國起義運功,辛亥革命等。但是實際上在清初康熙年間,就面臨著一次巨大的危機,戰爭長達八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這就是著名的三藩之亂。

三藩之亂的起因在於削藩,當時南方地區是由以吳三桂為首的三大藩王鎮守,清朝就將注意力全部放置到了北方。起初清軍是靠著吳三桂才順利入關,攻佔北京。雖然明朝已經被滅但是當時南方各省還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明朝殘餘勢力一直蠢蠢欲動。清朝的八旗兵力還不足掌握整個中國,於是清朝統治者就只能再次依靠吳三桂等漢臣駐紮在南方,鎮壓農民起義軍和南明小朝廷。經過二十年的鬥爭,堅決抗清的農民失敗了,南明的政權也倒臺了,也就意味著三藩沒有利用價值了。

可是這三大藩王的勢力很大,他們不僅擁有強大的軍隊,自由的財政權,還有獨立的地方管理權。而且爵位還是世襲的,在這種情況下,三大藩王在各自的領地就是當起了小國王。歷史的迴圈就是藩王傭兵自重,威脅中央,中央下令削藩,引起藩王不滿,兩方發生戰亂。康熙十二年,已經親政數年的康熙深知三藩對清王朝統治的威脅,沒有考慮清楚雙方強弱的情況下,操之過急的就實行了削藩政策,下令將吳三桂等人全部遷出山海關外。

面對清廷的步步緊逼,吳三桂也是毫不示弱,直接就起兵反了。先是喊出一個興明討虜的口號,直接引起被滿清鐵血鎮壓的各族人民的鬥志,那些心裡還留戀著大明王朝的降臣雲集響應,很快反清運動就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長期駐守在南方的吳軍在打仗的時候,優勢很明顯,熟悉地形,適應氣候,再加上吳三桂的運籌帷幄。清廷這邊計程車兵已經十多年沒有上戰場了,清朝的八旗主力也囤積在北方,一時半會也趕不過來。很快,吳三桂出兵三貴,佔據湖南常德,嶽州,長沙,清軍被打的節節敗退。

清政府迅速做出應對,調動附近的八旗軍隊進行反攻,不久之後就平定了耿精忠,尚之信,王輔臣等叛軍。如今的刺頭就是吳三桂部隊,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湖南衡陽稱帝,吳三桂認為永興是衡州的門戶,只有佔據永興才能進一步打擊清軍。就是派遣胡國柱、馬寶、王緒統大軍全力圍攻永興。

在吳軍的火力猛攻之下,清朝損失慘重,從一品的正白旗都統宜理布、正二品的正藍旗護軍統領哈克山,以及以下41員八旗將佐都在此次戰役中被殺,隨後吳軍又擊敗前鋒統領碩岱、副都統託岱、宜思孝所率援軍,永興城內只剩下碩岱統帥的數千滿洲兵。清軍在永興附近還有大批兵力,但在吳軍兵鋒之下,駐茶陵之揚威大將軍簡親王喇布不敢派兵來救,將軍穆佔率郴州援兵在路上徘徊不進。

面對此等危機,康熙焦急萬分,都打算領兵親征了。不過真真應了那句話,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這個節骨眼上,吳三桂掛了,將位子傳給吳世璠。吳軍一下子群龍無首,亂了陣腳的將士要麼逃要麼降,清軍卻趁機大舉反攻,三年後,清軍圍攻昆明,吳世璠窮途末路之下自殺身亡,餘下部隊都出城投降,長達八年的三藩之亂終於平定。

清朝雖然贏得了三藩之亂的勝利卻也是慘勝,損傷了八旗的大半主力,而且也從中暴露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民族矛盾的問題,康熙其實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才會在後期的統治中,實行大程度的漢化政策,學習儒家的文化,促進漢滿融合,這才有了後來的康乾盛世。

(圖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