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西遊記》中的女妖是誰?為何在西遊記裡面的妖怪都是被逼迫的呢?

“別有世間曾未見,一行一步一花新。”《西遊記》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古典文學的典範,為百姓所熟知,其故事描寫曲折有趣,人物形象生動豐滿,讓人印象深刻,自明朝以來一直受到老百姓的喜愛。

《西遊記》不僅以書面形式暢銷,還以其他文藝形式——比如戲曲、評書等形式走入人們的生活,隨著現代電視媒體的發展,更是拍成了電視劇、電影,還衍生出了影視系列,諸如《大話西遊》系列,在眾多影視作品中,尤其以1986年版的劇集最為著名,經久耐看,被幾代人所推崇。

《西遊記》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吸引了大批的讀者和觀眾,對於原著的細節卻沒有多少人注意到,其實,西遊記存在一個漏洞,被11歲小學生指了出來,網友分分翻看原著對照,更引起了專家的關注,並稱400多年來無人發現,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十一歲的馬思齊是來自浙江的一位五年級學生。她喜愛閱讀經典名著,尤其在父母的刻意培養下,養成了讀書細緻,不囫圇吞棗的好習慣。馬思齊對於喜愛的名著,有時會讀上幾遍,比如《三體》、《平凡的世界》等,有時甚至讀十幾遍,比如說《西遊記》,對於原著和影視作品她都非常熟悉,故事情節更是倒背如流。

馬思齊讀書時也容易沉迷於故事情節之中,書中人物的命運、心情悲喜都會影響馬思齊的心情,《紅樓夢》中晴雯之死,讓這個小女孩糾結不已:“為什麼晴雯會死呢?”就是這樣一個喜歡獨立思考,喜愛閱讀的小女孩,在讀西遊記的時候發現,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西行萬里,一路上所飲所食,被款待的食物都是江淮地區的食物,西行之路要經歷長途地域的跨越,風土人情的差別,為什麼款待唐僧師徒的食物卻沒有變化呢?

無論是在女兒國中女兒國王準備的婚宴上,還是在其他地方被款待的宴席上,來來去去都是米飯、蘑菇、豆腐之類,西域的美食應該和大唐是有所不同的,不應該如出一轍,好像孫悟空的筋斗雲一樣能飛躍十萬八千里,而這些美食經過查閱後,的確都是屬於江淮一帶。

帶著自己的不解和思考,馬思齊寫了一篇文章《西行路上的宴會菜》表達了自己的疑問:“大唐與西域小國飲食一般無二,妖精與國君喜好完全相同,不免令人生疑,這怎麼可能?”這篇文章一出來,立刻獲得了各路人士的關注,網民們留言表達自己的看法,甚至還得到了專家的關注,稱馬思齊發現的漏洞,400年來無人發現!

對於馬思齊提出的問題,專家們紛紛稱讚,這個小姑娘發現的“漏洞”是真實存在的,並且此前從沒有人提出過,隨之也給出了比較科學合理的解釋。西遊記裡這些異域菜品是江淮美食,與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家鄉就在江淮一代有關。

吳承恩寫西遊記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根據民間流傳,資料記載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的,沒有歷史依據和地理依據,這部書經典之處也主要是主題的深刻和故事情節的動人,現代人不能以現在的眼光苛刻看待。

畢竟作者當時所處的年代環境和現在不同,有各種現實條件的限制,交通不發達、資訊渠道不多,在細節處理上,作者就自然而然地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處理,比如在描寫食物菜品的時候,由於吳承恩是江淮人,菜品就多用自己熟悉的淮揚菜,寫的多了,就都變成了淮揚菜。

浙江人文大學教授對馬思齊這種好讀書求甚解的態度表達了讚賞和肯定,他認為,作者在書中的表達某些細節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往往有密切關係,但是這些菜品是否是淮安特有的,就不好定論了。

除此之外,教授也提出了《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這一說法,是主流說法,不是定論,還有一種說的是西遊記的作者是李春芳。對於《西遊記》這一漏洞眾說紛紜,引起了討論潮,也引起了人們的思考。

四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人被西遊記描寫的精彩故事所吸引,尤其是後期電視劇作品更是大大地傳播了《西遊記》的影響力,但是能夠用心品讀原著,認真思考其中細節,並找出作品“漏洞”的就比較少了。

對作品提出疑問,進行探討,不僅增加原著的可讀性,更能加深大眾對作品的理解和顯示獨立思考的精神的重要性。這個11歲的小姑娘,給了《西遊記》愛好者和所有喜歡閱讀的人一個啟示。

參考資料:

《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