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女子什麼年齡佩戴什麼樣的髮飾?古代女子的髮飾有哪些講究呢?

古代女子的髮飾或小家碧玉、或清麗淡雅、或雍容華貴,大都端莊而不失身份,既不會喧賓奪主,也不會弄巧成拙,最是那低垂鬢髮上的一抹珍珠碧玉步搖惹人注目。

她們不僅遵守三從四德、善於女工,而且對自己的衣著打扮很是看中,細緻到頭髮絲,當然這也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當時的市場,髮飾型別有笄、簪、釵、環、步搖、鳳冠、華盛、發鈿、梳篦、珠花……

女子什麼年齡佩戴什麼樣的髮飾,出入場合不同髮飾也不盡相同,這都是有說法的。

古代父母對孩童的頭髮都不甚在意,女童一般留髮都紮成小抓髻或小辮。

據《禮記。內則》記載:“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講的就是古代女子滿十五結髮、行笄禮,用笄貫之,不能再像孩童那樣隨便梳髮,如果女子在這年許配了人家,當年就戴上簪子,若未有婚嫁,則等到二十歲再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為了避免別人說閒話,一般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由於大部分的時間在家,所以髮飾比較清麗淡雅,不會太浮誇,如發鈿、扁方、梳篦、簪子、珠釵。“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出自唐代詩人溫庭筠,描述的就是女子的珠釵在風中輕輕搖曳擺動、微微顫動的樣子。

“虹裳霞帔步搖冠, 鈿瓔累累佩珊珊。”花燭之下,烏紗絳袍,鳳冠霞帔,好不氣象。”婚嫁之時女子又是另一番景象,一襲紅嫁衣,襯著繁瑣的鳳冠,大喜之日,當然要精心打扮,鳳冠隨著身體上下晃動,發出叮叮朗朗的聲音,像是溫聲軟語的叮嚀,自此嫁作人婦,尋常人家一生只能戴一次鳳冠。

古人的宴會倒是不少,經常約上幾個好友詩詞歌賦、舉杯暢飲、商談大事也比較常見,有時會要求帶著家眷一起,那此時婦人就不能只在鬢髮上點綴幾許珠釵,畢竟是參加宴會,更可以說成不能在外人面前跌份兒,這時夫人們就會在臉上薄施粉黛,頭上斜插製作精良的步搖,除此之外另挽一支玉簪,綴下細細的銀絲串珠流蘇這才願意出門。

隆重的場合認真對待,才能不矢身份又表示出應有的尊重,尋常在家也不能太放縱自我,略微插一株玉簪也能光彩照人,成年贈予的笄、婚嫁佩戴的鳳冠都見證了最重要的時刻,應當好好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