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學習】《雁塔聖教序》:唐代的褚遂良楷書代表作,碑文規格齊全!

知道書畫丨呂雲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尺寸:180x90cm(正文單字格子3。5釐米);

區域性

附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拓片

《雁塔聖教序》簡介

《雁塔聖教序》亦稱《慈恩寺聖教序》,是書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唐代的褚遂良的楷書代表作。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石,凡二石,兩塊碑石分別鑲嵌在大雁塔底層南門門洞兩側的兩個磚龕之中,兩碑碑額、碑文書寫方向互相左右對稱,兩碑共1463字。上碑為序碑,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位於塔底層南面券門西側磚龕內,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碑文21行,行42字,由右而左寫刻;下碑為序記碑,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記》,位於塔底層南面券門東側磚龕內,唐高宗李治撰文,碑文20行,行40字,由左而右寫刻。

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鑑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像顯可徵,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釐。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

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常現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於是微言廣被,拯含類於三塗;遺訓遐宣,導群生於十地。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旨歸,曲學易遵,邪正於焉紛糾。所以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時而隆替。

【二儀】二儀èr yí 天地。周書.卷五.武帝紀上:「二儀創闢,玄象著名。」

【四時無形】四時sì shí 春、夏、秋、冬四季。論語.陽貨:「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明陰洞陽】即:明洞陰陽,通曉陰陽的意思。

【湛寂】zhàn jí 沒有煩惱、生滅輪迴。

【挹之莫測其源】挹 yì 舀;酌。把液體盛出來。

【空端四八之相】四八相 (雜語)佛之三十二相也。

【遐宣】 解釋為遠揚,普及。

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棲慮玄門,慨深文之訛謬。思欲分條析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後學。是以翹心淨土,往遊西域。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積雪晨飛,途閒失地;驚砂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撥煙霞而進影;百重寒暑,躡霜雨(別本有作「雪」者)而前蹤。誠重勞輕,求深願達,周遊西宇,十有七年。窮歷道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餐風,鹿苑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於先聖,受真教於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一乘五律之道,馳驟於心田;八藏三篋之文,波濤於口海。

【先苞】苞 bāo 通“包”。包裹;懷抱。

【詎能】詎 jù 豈,怎:~料。~知。

【六塵】liù chén 塵,接觸的物件。佛教將心和感官接觸的物件分成色、聲、香、味、觸、法(指心所對的境) 六塵。若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六塵,心就會充滿著煩惱。

【悲正法之陵遲】漸趨衰敗。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方今漢室陵遲,綱維弛絕。」

【雙林八水】雙林:娑羅雙樹之林也。八水:印度之八大河也。

【鹿苑鷲峰】鹿苑:鹿野苑之略。鷲峰:靈鷲山之異名。又云鷲頭山,鷲臺。

【探賾妙門】賾(賾)zé 深奧:探~索隱。

【八藏三篋】三篋:與三藏同。梵語比多迦Pitaka(篋)qiè 箱子一類的東西:藤~

爰自所歷之國,總將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譯布中夏,宣揚勝業。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垂,聖教缺而復全,蒼生罪而還福。溼火宅之幹焰,共拔迷途;朗愛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升,升墜之端,惟人所託。譬夫桂生高嶺,雲露方得泫其華;蓮出淥波,飛塵不能汙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貞,良由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淨,則濁類不能沾。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善,況乎人倫有識,不緣慶而求慶!方冀茲經流施,將日月而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

永徽四年,歲次癸丑十月己卯朔十五日癸巳建。

中書令臣褚遂良書。

【爰自所歷之國】爰 yuán 於是。

【雲露方得泫其華】泫 xuàn 水珠下滴。

【淥】lù 水清:~水。~波。

【人倫】 封建社會中人與人禮教所規定的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及各種尊卑長幼關係

【方冀茲經流施】冀:希望;茲:這個。

【遐敷】遐:遠;敷 fū 佈置,鋪開,擺開。

呂雲,別署玄松,雲松。1978年生,江蘇常州人。現為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自幼喜愛書法,有幸得明師相授,書承傳統。楷書取法唐歐陽詢、褚遂良,上溯魏隋墓誌,兼習文徵明、趙孟頫;行書秉承二王、趙孟頫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