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墳和墓的字意相同,墳偏口語化,墓更書面化,這是怎麼回事呢?

墳和墓意思相同,墳偏口語化,墓更書面化。嚴格來說,墳和墓在字意上是有區別的。古人講“穴地為墓,築土為墳”,意思是地下埋葬棺槨的地方叫墓,地面上堆起的錐形黃土叫墳,但後來這種區別被模糊了。中國最早的漢字字典、東漢著名史學家、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所著《說文解字》,明確解釋說“墳,墓也”,這說明在中國古代大多數時期,墳和墓的字意完全相同,可以互相替代使用,也可以組合使用,比如“墳墓”。墳和墓的區別主要是,墳常用作口語,墓則更書面化,比如墳頭、墳地是典型的口語,墓地、墓碑、墓穴則較書面化,再比如祭奠先祖的習俗,口語說“上墳”,書面語說“掃墓”。

塚是在遠古時代的墳出現後演化的產物,隨著統領階級的出現,為了彰顯身份等級,和族人的愛戴崇敬,統首領死後,在墳的基礎上,雍更多的土,封更大的堆,遠遠的就能看到墳頭,以示對死者敬重之情。在秦朝以前,墓塚是沒有陵一說,最高統治者死後享用的是塚。冢通塚,冢是大、長者的意思。大塚及後來的大墓叫法,還有陵的出現,都與冢有著不可或缺的關聯。

陵,同“阜”,即大土山,而發展到後來,陵又成為了皇帝墳墓的專稱。在中國封建王朝,帝陵的修建往往是在皇帝在位時便已經開始了,同時為了展現皇權的威嚴,帝陵的選址和規模都很有講究,而在建造中可謂是大興土木。就比如秦始皇陵,在秦始皇駕崩後,皇陵依舊沒有修建完成,可想而知其規模有多龐大。

無論是墳,墓,冢,陵都是中國傳統的殤葬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