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岳飛之死,為什麼說趙家軍不是岳家軍?看完這篇文章就懂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遠

前段時間,說起岳飛之死,有個網友“義憤填膺”的說:岳飛建立私兵,有罪還是無罪?甚至還有網友提出,如果岳飛聰明一點,把“岳家軍”改名叫“趙家軍”,就可以免於殺身之禍。

看到這些討論,筆者的內心真是五味雜陳。

一、所謂私軍

如果問,中國歷史上有私軍嗎?答案是——有。最著名的私軍,就是清朝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

這兩隻私軍產生的背景,有點特殊:當時清帝國的正規軍——八旗和綠營都已經嚴重退化,戰鬥力低下,根本抵擋不住太平軍。這種情況下,也只能讓大家自發搞團練,說白了就是自己出錢拉隊伍,自行抵抗太平軍。

其實,漢末三國時期,為了對抗黃巾起義和董卓之亂,劉備、曹操、趙雲等人都拉過隊伍,組建過私軍。

而他們這些私軍,嚴格來說都不是中央政府的正規部隊,軍隊的各級將領也不入朝廷編制,都是部隊領頭人自己任命,甚至連軍餉都要自籌,朝廷是不管的。這樣的部隊,自然一切都聽“大哥”的,妥妥的屬於個人武裝。但他們這些部隊,一旦到了和平年代,那十有八九就成了非法組織。

所以,在剿滅太平天國起義之後,曾國藩解散了大部分湘軍,而李鴻章的淮軍則被收編成了中央軍。當然,漢末的大耳朵劉備也被收編了。

二、軍無二令

那麼我們再看岳家軍,能否對標湘軍和淮軍?

有人說,岳家軍戰鬥力那麼強,又不聽除岳飛外其他人的指揮,肯定是私軍無疑了。

這個問題簡直太小兒科了,任何一支軍紀嚴明的部隊,都只聽直屬領導的,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軍隊的紀律性和嚴肅性。《尉繚子·將令》就說:“軍無二令,二令者誅,留令者誅”。

不信再看:西漢周亞夫的細柳營,軍隊上下“只知有將令,而不知有王令”。

可以說,從先秦時代開始,軍無二令就已經是治軍的常識。

那麼,岳家軍只聽從主帥岳飛的命令,又有什麼錯呢?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

三、岳家軍的建制

還有些人說,“岳家軍”以“嶽”為號,所以就是岳飛的私軍。

嘿,這其實純屬誤導。

“岳家軍”大概有12支作戰部隊:背嵬軍、前軍、右軍、中軍、左軍、後軍、踏白軍(偵察)、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遊奕軍(巡查)、橫江軍(水軍)。

而岳家軍的兵力來源,其實也確實比較複雜。它最初的基礎兵員是前東京留守司計程車卒,但這人數相當的少,因為岳飛那會兒的官位不大(修武郎、統領、統制),這些老班底原始人數都不足兩千。而岳家軍的主力來源是這麼幾個:一是各種民間義軍,比如牛皋、董先、李寶等人及其部隊;二是各種賊寇強人,比如楊再興,再比如楊么的部屬;三是原遼國的投降部隊,比如趙秉淵;四是兼併過來的一些部隊,比如勝捷軍。

但是,不管這些部隊的原始成分多麼複雜,只要掛上了嶽字旗號,他們都有兩個特質:驍勇善戰、軍紀嚴明。

而且這樣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從始至終,都有正式的軍號(或旗號),它們先後是:神武右副軍、神武副軍、神武后軍和行營後護軍。岳飛對外自稱的正式軍職則有:神武后軍都統制、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太尉、湖北京西路宣撫使、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等。

看到沒,岳飛從來沒說自己是什麼“岳家軍大元帥”或者什麼“岳家軍統帥”。不但岳飛有朝廷的正式冊封,岳家軍中的將領,也基本都有趙宋朝廷的正式任命。甚至,還有些將領,是朝廷“硬”塞進來的,比如汙衊岳飛謀反的王俊。

簡單來說,岳家軍的財政大權和人事任免權都握在趙宋朝廷手裡,“岳家軍”其實正是趙宋朝廷的正規軍。

四、“岳家軍”稱謂來源

那麼,所謂“岳家軍”的稱謂,難道是空穴來風?

還真不是,無論《宋史》還是《三朝北盟會編》,都明確的記載有“岳家軍”字樣。比如《宋史·岳飛傳》記載有:成聞飛將至,驚曰:“岳家軍來矣。”

其實,這種“以姓為軍號”的習慣,在宋朝,並不稀罕,尤其是民間。比如,民間就把張俊帶領的軍隊稱為“張家軍”、稱韓世忠帶領的軍隊為“韓家軍”、稱吳玠帶領的軍隊為“吳家軍”、楊析中指揮的殿前司軍則被叫做“楊家軍”。而且也不光是南宋,北宋也有這個習慣,比如狄青的部隊就被民間稱為“狄家軍”,种師道的部隊則被稱為“種家軍”……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民間百姓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們能認得獵獵大旗上的“嶽”字已經很不容易了,至於逼格很高的“神武軍”或“行營後護軍”,大家既不清楚,也記不住。相比之下,“岳家軍”這種簡單而直接的稱謂,自然更容易被民間所接受。

此外,還有文人墨客的加成效果,比如:陸游在《書憤》中寫道: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羶實未聞。劇盜曾從宗父命,遺民猶望岳家軍。呂午(宋)在《和嶽王廟壁上韻》寫道:當年誰說岳家軍,紀律森嚴孰與鄰。師過家家皆按堵,功成處處可鐫珉。徐集孫(宋)在《嶽鄂王墓》寫道:百戰收功指顧間,岳家軍令重如山。班師似出高宗意,逢惡徒成秦相姦。

五、結語

隨著時光流逝,加上民間演繹,岳家軍的正式軍號,更是被民間忘得乾乾淨淨,而惟有“岳家軍”這個民間的親切叫法永葆盛譽。

而之所以有“私軍”這種認知,除了民間的演義之外,可能還要拜當前的一些弱智影視劇所賜。比如《三國志之見龍卸甲》,就大咧咧的這麼安排:劉備稱帝,國號蜀。封關羽為前將軍,領10萬關家軍;張飛為右將軍,領10萬張家軍,馬超為左將軍,領5萬馬家軍;黃忠為後將軍,領5萬黃家軍。

很多號稱“歷史劇”的影視劇,則對“岳家軍”的由來,也不深究和解釋,直接拿來就用,無意中,就讓很多觀眾以為“岳家軍”就是“私軍”。對照真實的歷史,這類謬誤,也叫人一聲嘆息——評價歷史人物,最基本一條,就是讀書得認真。

參考文獻:《宋史》、《三朝北盟會編》、《尉繚子·將令》。

拓展閱讀:

沙俄總給大清搞事情,都是因為“愛穿貂”?

從一樁岳家軍“風月案”,說中國古代軍屬中的女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