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他是諸葛亮的謀士,卻被稱為謀聖,出場之後卻遭遇了一場大挫折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495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熟讀《三國演義》,在大多數人心目中,諸葛亮都是一個算無遺策的存在,東吳的文臣武將,被他耍的團團轉,曹魏陣營,也有不少人,在他手中吃過虧,就連遠在不毛之地的蠻王孟獲,也是他的手下敗將。可是,有一個人出場之後,他演義中第一謀士的稱號,卻受到了威脅,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老對手司馬懿。而他們的對決中,最驚險,也最令人拍手叫絕的,便是“空城計”了。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小說第九十五回中,馬謖失守街亭,諸葛亮發動的第一次北伐,已經宣告失敗,於是他一面安排人馬,去守陽平關,一面準備退兵。就在他將手中的大將和兵馬,都分派出去,手中只剩兩千五百士卒的時候,司馬懿突然率十五萬大軍來攻諸葛亮的駐地西城。無奈之下,一向謹慎的諸葛亮,只能鋌而走險,登上城樓,“憑欄而坐,焚香操琴”。與此同時,他還做出一個安排,“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他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安排呢?

對於該問題,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掃街道可以揚起灰塵,遮蔽人們的視線,這樣司馬懿大軍到來之後,便看不清城中的情況,看不穿這是一座空城了。然而,這種說法其實根本站不住腳。首先,在城門前灑掃街道,不可能讓灰塵漫天飛,這是不合理的,再者說,區區二十個人,就算都拼盡全力,又能揚起多少灰塵呢?再退一步說,就算在城門前灑掃街道,會出現灰塵漫天飛舞的狀況,二十個人,也能揚起足夠多的塵土,遮蔽司馬懿大軍的視線,那麼,這種情況下,諸葛亮還能成功瞞過司馬懿和他的大軍嗎?小編認為,不會的。

那麼諸葛亮到底為什麼,在這等關鍵時刻,專門在四個城門將,各派了二十個士兵,假扮成百姓,灑掃街道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認為,諸葛亮共有兩個用意,一個是傳達給司馬懿麾下將領和士兵的,另一個則是傳達給司馬懿的。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傳達給司馬懿將士的迅息

試想,一座城池,什麼情況下才會有百姓出門灑掃街道呢?自然是城中安樂,沒有危險的時候。而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到來,城門前的百姓,卻並不驚慌,反而非常淡定,透露出的是一種自信。會給司馬懿的大軍,這樣一種暗示,即城中有足夠的兵馬,可以保證我們的安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的空城計,實施起來便順利多了。

二、傳達給司馬懿本人的迅息

兵法有云:“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就算司馬懿認為城中有伏兵,他也可以圍而不攻,沒必要“嚇得”立馬退兵。他大約是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的,畢竟連他的兒子司馬昭,都提出了這樣的猜想。所以,他選擇退兵,很可能是因為,害怕“飛鳥盡,良弓藏”,所以養寇自重。而諸葛亮估計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特意安排人,在城門前掃地,意在表明“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說白了就是,兩人達成了一種無聲的合作。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原本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讓人誤認為司馬懿非常膽小,錯失良機的“空城計”,雖是虛構,卻非常合理,這一典故,看似是兩個頂尖謀士的巔峰對決,其實卻是他們在無聲的談合作。而其中,每一個細小的安排,都頗有深意。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