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卡內基和平基金會:新興經濟體崛起的醒世之作尤里·達杜什

2011年, 在京參加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召開的一次研討會。會議中心議題是與基金會的兩位研究人員: 尤里。達杜什和威廉。 肖本書兩位作者研討其剛剛出版發行的研究報告, 亦即本書的英文版。之前,雖接觸過不少關於新興經濟體崛起之類的觀點和文獻, 亦對此未感 “新鮮”, 但本書的確為系統地 闡釋這一歷史現象或趨勢的首部著作,立論懇切, 證論翔實,敘 事宏大,不失為一部難能可貴的 “醒世” 之作,非常值得紹譯給廣大的中國讀者。

是故, 雖過往無涉譯述, 亦不揣冒昧, 勉力為之,切望使此本限一定時效性的英文智庫研究報告速與國人見面。誰知造化 弄人,一來二往,耗時兩年有餘才得以面世。這也使我有幸手不 釋此卷, 反覆研讀後,亦有省思,藉此譯後記的機會,與讀者朋友交流,更求教於諸君。

第一, 本書宏旨在於系統闡釋非西方世界崛起,從而在事實 上搗毀了 “西方中心論”。

本書所闡釋的基本事實, 是 21 世紀最為重大的全球性變革, 亦即新興市場重塑全球化。這話說得過於文縐縐, 或者過於掩 飾。簡言之,就是西方之外的部分開始主導全球事務。這話同樣說得拗口,易言之, “西方中心論” 正面臨垮塌。

西方觀念的根本, 是將自身明確為歷史的中心,進而將世界劃分為西方 (the West) 和非西方 (the Rest) 兩個部分,西方 引導與支配非西方。這既是其歷史觀,也是其世界觀。如此 “中心論”‘ 其來有自,與中世紀以降的基督教世界觀密切相關。經過了幾個世紀的掙扎與奮進,自18 世紀中葉起,西方世界獲得了對全球事務的支配能力。

從而,“西方中心論” 就不僅僅是 一種信念, 也似乎體現為一種無所不在、 不斷累積的歷史事實。 這樣三種信念或事實體系相互印證, 成就了蔚為可觀的帶有決定論味道的 “歷史規律” 或新 “信條”: 全球化等同於西化,西化等同於全球化,合二為上。從德國學者韋伯的 《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 到沃勒斯坦的 《當代世界體系》, 再到美國經濟學家諾斯的 《西方世界的興起》 , 凡此種種及其變種, 都在表述三個中心命題,那就是 “歐洲中心論” 或者 “西方中心論”。

冷戰結束後,弗朗西斯 · 福山宣稱,歷史終結了!西方世界瀰漫著過於自負的傲慢與無所顧忌的樂觀的氛圍, 伴隨9。 11 危機的衝擊, ”文 明衝突論“ 開始發力,力圖再度強化 ”西方中心論“。進入 21 世紀 , 新興市場經濟崛起, 浪潮席捲東西, 極大地改變了 全球面貌。這不僅體現為一股巨大而不可逆轉的全球趨勢, 亦正快速累積著與 ”非西方崛起“ 相匹配的事實體系或歷史向量。

本書正是捕捉到這一歷史鉅變, 且從事實上揭示了全球化不再是由 ”西方“ 力量所主導, 轉而由 ”非西方“ 力量來 ”接 管“ 。這一接管雖不可逆轉,但非一帆風順, 其間正在或即將發生一系列錯綜複雜的矛盾與尖銳得難以調和的衝突。著眼於此, 我們將本書的中文版易名為 《2050: 重塑世界的朱格諾》。

第二,從 《大分流》 到 《2050: 重塑世界的朱格諾》。

英國學者傑克 古迪在其名著 《偷竊歷史》 中說到, 西方人創造了歷史科學, 並順帶將自身放到了中心位置。傑克還辟專章闡釋了為什麼西方人堅信愛情也是西方所獨有的情感表達與體驗。這折射出 ”歐洲中心論“ 或 ”西方中心論“ 是何等的幼稚!西方史家將法國大革命視為分水嶺式的歷史變革, 自由民主人權 的旗幟就此高揚不墜。

法國就此也成為全球行政的中心, 其核心便是 ”民可告官“。這在大革命前是法國人無法想象的事。然而,早在宋代,中國就已經確立民告官的法律原則。這也反襯出國人在崇洋浪潮中的自我迷失!要麼只看得見自己, 看不見別 人, 要麼只看得見別人, 看不見自己, 核心就是選擇性地睜著一隻眼睛看世界。

這裡不得不提彭慕蘭的《大分流》, 作者事實上摒棄了 “中心論”, 而是睜開兩隻眼睛看世界歷史的變遷。彭意識到 “西方中心論” 的弊病, 但他並不願意就此放棄中心論, 他坦誠道,舍此無他。可以說,《大分流》 雖是睜著雙眼看世界, 但彭慕蘭還是跳動著一顆 “西方中心論” 的心臟。

美國的加州學派中不乏持有 “中國中心觀” 者, 一則以中國為 18 世紀之前全球的中心;一則以中國為中心來發現歷史。也許, 這個世界不是隻有一箇中心的正圓, 而是有著兩個圓心的橢圓,過去的幾個世紀, 正是全球的支配性力量從一個圓心轉向另一個圓心的轉移程序, 導致了所謂的 “大分流”; 而今,這種支配性力量再一次發生位移。

若如此設論,仍不過是 “西方中心論” 的東方變種而已。《2050 : 重塑世界的朱格諾》 直面歷史大變局, 系統地闡釋西方正在失去全球事務的支配權,於此 ,本書兩位作者的科學精神和道德勇氣是值得欽佩的。

第三, 窮國 “再度” 接管地球,其本質是多數人將主導全 球化。

本書開宗明義地指出, 窮國接管地球 , 而富國依然富裕。但其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一接管的本質是多數人開始主導全球化。事實上,窮國接管地球早已發生,本不是什麼新鮮事, 只是 那是少數人的接管。

15 世紀的歐洲正走出中世紀的桎梏, 內部分裂激戰, 且深 陷黑死病的折磨, 面臨阿拉伯世界的強大和遙遠亞洲的富庶, 歐洲可以說既窮困又潦倒。伊比利亞半島、 低地荷蘭、英倫三島這些遠離歐洲腹心的邊陲掙扎著奔向已知世界的盡頭, 探險 未知世界的邊緣。為自身探求活路, 催生了所謂的地理大發 現,進而成就了海權戰略,開始在全球事務中嶄露頭角。

即便 如此。到 17 世紀歐洲還是陷入可怕的三十年戰爭, 奪走了 3000 多萬條性命。1683 年土耳其人長期圍困攻打歐洲的心臟維也納。直到 18 世紀中葉的七年戰爭可稱之為 。“真正意義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 歐洲始對全球事務發揮支配性的影響力。西方雖越來越富裕,但在 19 世紀來臨前,尚難誇富於全球。

這就是說,西方主導的全球化,是窮國第一次接管了地球。現在所發生的是, 窮國 “再度” 接管地球。如果說上一輪窮國 接管地球是 “少數人主導的全球化“ 的話, 本輪接管的本質是 ”多數人主導下的全球化“。

貧富無恆常。歷史地看, 西方世界是由窮而富的, 非西方世 界 至少其中的印度、 中國 是由富而窮的。現實地看, 本輪經濟危機本質上是富國的債務危機, 無論歐美, 債務水平均達到駭人聽聞的水平, 只不過彼此應對債務危機的資源有所不同罷了。

在統計上,歐美日本人均財富水平仍將長期高於新興經濟體, 但在事實上, ”富國“ 正陷入 ”民富國窮“ 所帶來的種種煎熬之中, 無論是法國意圖延遲退休, 還是英國提高學費, 抑或日本嘗試提高消費稅 , 乃至美國奧巴馬政府推行醫改, 都深深地刺激了 ”富裕“ 的西方國民。

更凸顯了 ”富國“ 的 ”窮困“。相反,正是所謂的窮國在大量地購買富國的債務、房地產和學位, 並開始對其大量投資, 包括提供基礎設施建設。因此, 富國依然 富裕只不過是十種統計上的表象, 他們享受著窮國所提供的 ”福利“, 而只是努力保持自己的一絲自尊而已。

本書繼以 “富國、 窮國” 替代 “西方、 非西方” 之後, 再 次偷換了概念, 以 ”富民、 窮民“ 代替了 “富國、 窮國”。這就折射出, “西方世界” 在大歷史變遷中的矜持、 保守;甚或落寞。

三十多年前, 時值讀中學,在 《參考訊息》 上看到了這樣一則西方報道, 至今記憶猶新: 兩萬名非洲人勞作一年,相當於 9 名西德工人一個月的工資。這是有關富裕與貧窮、中心與邊緣等一系列命題的活寫真。其本質,就是多數人和少數人在全球 化中的經濟大分流。

第四, 多數人主導下的全球化,將使世界更加不穩定, 或更糟糕嗎?

美國計量經濟史學家福格爾科學地證明了不道德的黑奴貿易甚或是一大福音, 因為黑奴在北美的人口相對在非洲有相當的增 加。既然黑奴赴美是一件幸事,那麼,更多的黑非洲的勞力開始 加入工業化的歷史洪流,有什麼理由因此更為這個星球擔心呢?

令全世界發抖的兩次大戰, 在溫斯頓 。丘吉爾看來, 是新的三十年戰爭。從施賓格勒的 《西方的沒落》 到茨威格筆下的 《昨目的世界》, 再到奧威爾的 《動物莊園》 和 《1984》, 更到索爾仁尼琴的 《古拉格群島》, 不勝列舉, 20 世紀的人文災難 漫無止境。

地緣政治的崩潰、 種族滅絕和隔離、 大蕭條和金融 海嘯、革命的紅色血汙和工業的黑色汙染, 諸般狀況在所謂的富國主導下的全球化時代何其慘烈!回溯歷史,一路走來,似乎沒有理由認為,新的一輪全球化將使世界更加不穩定,或將更加糟糕。

《2050 :重塑世界的朱格諾》 一書對富國做安慰,對窮國 表憂慮, 這種二元世界觀是 “西方中心論” 的遺毒,是要不得的。至少本書所顯露的這種不對調的情緒甚或疲頹的氣 息是應引起讀者省察的。

海外智庫研究的針對性非常強,非常善於發現、 概括與提升問題, 也非常善於捕捉、展開與組織相關的事實,從而將研究物件鮮活地納入更為實用性的框架中 ;智庫研究也往往不似學術研 究那樣剔除現實幹擾, 強調營造純粹的理論環境, 而是非常注重 有效的開放性, 以便於確保研究結論的適用性或實用性 ;智庫研究並不避諱其機構宗旨或價值取向, 研究本身強調科學性和客觀 性,但是議題設定本身則往往帶有鮮明的原則或立場;智庫的研 究也往往不等同於對策性研究, 智庫機構往往與決策機構或執行 當局保持一定的距離, 並標榜其獨立性。

凡此種種,都是我們借 鑑使用海外智庫研究成果時所應給予關注的,也是改進與提升我 們的相關研究所應提倡的。作為美國重要智庫--卡內基和平基金會的研究報告, 本書反映了美國智庫研究的最高水準和基本正規化,這也是值得我們中 國的同行借鑑與學習的。本書偏重但不限於經濟領域,橫跨重大 而廣泛的國際議題,精彩之處俯拾皆是,這便使本書的讀者不限於經濟學人,更值得更廣泛的中國讀者閱讀。

在此, 感謝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對於此書在華翻譯出版所給予 的支援與配合,更感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及各位同人的襄助和 激勵。在此,也懇請讀者諸君對本譯述多多給予批評指正, 深以為謝!

是為記! (完)

弄懂了數變

就不再怕變數

……

沒懂的,可以親臨現場

423思想家帶你一起重新思考人類、國家、財富……

數字時代劇變的當下,

如何面對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