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劉邦為什麼要殺掉救命恩人樊?樊和呂后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

引言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在平定了英布叛亂之後,回到了長安。但是,燕王盧綰在眼見韓信、陳豨、英布等人故事之後,在張勝的勸說之下,已然早與匈奴暗通曲款。

而在接到劉邦的詔書之後,畏懼劉邦會如同清除韓信等人一般清除自己的盧綰,也只能推脫生病拒不前往朝拜,於是劉邦遂命自己曾經的救命恩人也是妹夫,大將軍樊噲,率兵前往攻打盧綰。

然而與此同時,漢高祖劉邦的舊創發作,亦是自知命不久矣。而就在樊噲率兵征討之後不久,便有人諫言樊噲與呂后串通一氣,當早做提防。本就對呂后干政頗為不滿的劉邦,聽聞樊噲與呂后串通一氣的訊息,自然是心急如焚,遂決意除之而後快。

於是,劉邦召見了謀士陳平。而陳平給出的建議則是下詔召見樊噲,並以周勃取而代之,如此一來既奪了樊噲的兵權,又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翦除樊噲。不得不說的是,此處陳平已經盡顯其智謀之高。

但是,這個計謀事實上對於執行者的陳平而言是存在著弊病的。因為彼時漢高祖劉邦病情沉重,顯然命不久矣。如若依計謀行事,殺了樊噲,陳平自然會得到劉邦的犒賞,但亦會因此而開罪呂后。

而呂雉作為漢高祖劉邦的髮妻、正宮皇后,彼時實力超群,又有諸呂在外,顯然待劉邦去世之後,必然會是呂后輔政。那時候,等待陳平的結果可想而知。

無疑,對於陳平而言,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可是,智慧超群的陳平非但沒有因此而獲罪,反而還獲得了擢升。這其中,陳平又用了什麼樣的計謀呢?

陳平,作為漢高祖劉邦的謀士,但劉邦對他的評價卻是:“智有餘,然難獨任”,不過陳平自己顯然並不認同這種評價。

生於貧困之家的陳平,用我們現代的話語說就是一個不事生產的混混。家中貧困,但他卻只喜歡讀書、交遊,而家中的勞動也只能由他的哥哥來操持。

好在,他也在讀書、交遊之中獲得了學識。就在一次社廟活動中進行分肉時,他的不偏不倚也獲得大家的好評,但這個少年卻毫不避諱的說到:倘使他能治理天下,亦會如此。

但是,現實又是何其殘酷。待到年長,這個貧窮又不事生產的青年就連婚配問題都難以解決。好在,一個名喚張負的富人,他的孫女連嫁五次,丈夫卻都被“剋死”,以致於再無人敢娶。

就這樣,陳平才算有了妻子。而有了妻子家的支援,陳平的交遊也更加廣大。就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他前往投靠成為了魏王的謀士,而後又投奔項羽,跟隨項羽入函谷關攻破秦國。

此時,陳平的地位也進一步擢升,位列九卿。而他與劉邦的關係,則始於那場著名的鴻門宴。在鴻門宴之上,劉邦一行人幸賴項羽之自負以及樊噲之力爭才險死還生。

不過,張良這也陷於項羽營中。但是,陳平卻在這期間見識到了劉邦的果決老練,由是如此陳平也成為劉邦成功的一大助益。

適時,項羽圍困劉邦,劉邦已然難有機會逃脫。但陳平卻在張良的說服之下,進言項羽,勸說項羽放走了劉邦。而這也是項羽翦除劉邦的最後機會了。

及至後來司馬卯背楚,陳平也徹底的喪失了項羽的信任,而在魏無知的推薦之下陳平又最終轉投了劉邦。

在這幾次三番的更換主君之中,我們不難看出陳平的狡黠智謀。此後,在劉邦的重用之下,陳平更是“六出奇計”襄助劉邦成就天下之主。這其中既有用離間計,離間項羽、范增關係;還有用計巧妙讓劉邦躲過滎陽之困故事。而在隨後漢室初定之後,劉邦對於“異姓王”的翦除之中,名聲最重的韓信亦是因為中了陳平之謀才以致於有後來被呂雉誅殺的慘劇。

另外,在前200年的白登之圍中,若沒有陳平的厚金賄賂單于妻子閼氏,劉邦一行定然是有死無生。

從陳平的這“六計”之中,不難看出陳平雖然有著為人不恥的私德,但在智慧謀略上也是當仁不讓的首屈一指之士。

而就在漢高祖為了鞏固統治基礎,不斷的消滅異姓王,誅殺功勳之臣之時,陳平卻能夠置身事外,無疑這也是知進退、善於察言觀色的緣由。

前195年,漢高祖劉邦病重,此時又有內監諫言樊噲與呂氏串通。這樣的政治局面的出現,事實上漢高祖劉邦責無旁貸。

作為劉邦的正妻,呂雉年老色衰,並不為劉邦所喜,其子劉盈亦是如此。而反觀劉邦的妃嬪戚夫人以及其子劉如意卻深得劉邦之心。

劉邦更是數次想廢長立幼,冊立劉如意為太子,當然這樣不遵從嫡長子繼承製的想法,也遭到了呂后的反對。最終,呂后更是憑藉張良聯絡的商山四皓才得以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

此事也造成了漢初政治局面的撕裂。為了保住兒子劉盈的位置,呂雉不斷的發展諸呂的實力,同時對於戚夫人以及劉如意恨之入骨。至於劉邦,則對於呂氏的擅權甚是不滿,更要為戚夫人與劉如意的未來擔憂、籌劃謀局,因此則著力削弱呂氏實力。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壽元也是雙方角力成功與否的資本之一。而就在這場角力之中,61歲的漢高祖劉邦就這樣成為了失敗者。也正是因此,才有了他在彌留之際決定處決自己的恩人樊噲的決定,即便他知道這個決定或許是錯誤的乃至子虛烏有的。

而在接受了劉邦要除掉樊噲的旨意之後,陳平與周勃一同前往樊噲大營,為了防止樊噲不從,陳平十分小心。他令周勃藏在車中,如此輕而易舉的便將不做防備,本也毫無聯合呂氏之意的樊噲擒獲。

但是,在擒獲樊噲之後,他卻並沒有立刻執行劉邦的旨意,而是選擇將樊噲押解回京,至於其生死且由皇上裁決。

“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呂后弟呂嬃之夫,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

就在押送途中,漢高祖劉邦去世的訊息傳來。此時,呂后手握大權,而呂后的妹妹呂嬃又是飛揚跋扈之人,陳平自知此事若不合理解決,恐怕自身難保。因此,就在使者詔令他和灌嬰駐守滎陽之後,陳平接詔後仍舊選擇了前往長安。到達都城之後,陳平迅速前往宮廷弔唁,在痛哭流涕的同時他也將如何處置樊噲一事和盤托出。

呂后聽聞之後,自然不好處置,便命陳平回去休息。可是,對於陳平而言他必須要坐實了此事,因此執意留在宮中值夜。正是這樣的忠孝之行,讓呂后很是滿意,囑咐他輔佐劉盈,並晉升為郎中令一職。

正是基於此,此後呂嬃的讒言也並未影響陳平的仕途,他也輔佐漢惠帝治國理政,又在曹參去世之後,接替其相位,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作為一個謀士,從陳平對待漢高祖劉邦命令他處決樊噲一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陳平的善於揣摩人心以及多智近乎妖。

而在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中,這位平常嚴謹的史學家更是毫不吝惜溢美之詞,稱讚陳平“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是為賢相”,甚至還將他列入到了世家之中。

而對於陳平的為人處世、智謀韜略,在《史記》之中都有著詳細的記載。作為中國第一本紀傳體史書,司馬遷苦心孤詣、歷經數載,收錄了3000多年的歷史典故,對我們學習古代歷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魯迅更是稱讚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