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諸葛亮為何不敢自稱諸葛亮之師?司馬懿為何要說諸葛亮之死

古人有言,“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而“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天命論”是社會的主流信仰。即使是皇帝,也要宣稱“君權天授”,來強調統治的合理性。而世間眾生則必須順從,即“知天命、畏天命、順天命”,諸葛亮自然不能例外。

武侯最後一次北伐,引蜀兵三十四萬,兵分五路,直出祁山。

曹叡聞報,大驚失色,而司馬懿卻悠然道:“臣夜觀天象,見中原旺氣正盛,奎星犯太白,不利於西川。今孔明自負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敗亡也。”武侯之死,在出兵時已然天定。

司馬懿遂發兵,與諸葛亮對峙於渭水兩岸。孔明派費禕為使者,約東吳共同舉兵伐魏。

論謀略,司馬懿自然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武侯設謀,誘魏軍劫營,殺死魏大將秦朗;又以木牛流馬運糧引誘司馬懿,火燒上方谷,逼得司馬懿差點自盡。如果不是天降大雨,司馬懿必將殞命上方谷,但也再次預示了此時天命在魏,而天下終會歸於司馬氏。

司馬懿經上方谷一役,堅守不戰,哪怕諸葛亮送來了“巾幗並婦人縞素之服”,也自巋然不動。司馬懿為了穩定軍心,和曹叡君臣之間上演了“千里請戰”的雙簧。

而諸葛亮,卻於千里之外,盼來了費禕帶回的吳軍戰敗的訊息,不由得“長嘆一聲,昏倒於地”。

是夜,孔明夜觀天象,自知命不久矣,對姜維說:“吾命在旦夕矣!”姜維聞知,勸諸葛亮使用“祈禳之法”挽回天命。於是,孔明在大帳之內擺下“禳星陣法”,只要主燈七日不滅,則可增壽一紀,增加12年的壽命。姜維親率四十九人,於帳外日夜守護。

孔明在帳中祈禳已有六夜,見主燈明亮,心中甚喜。姜維走入帳中探望,見孔明披髮仗劍,踏罡步鬥,壓鎮將星。突然聽得寨外吶喊,姜維正要派人去詢問緣由,卻見魏延飛步入告曰:“魏兵至矣!”

原來是司馬懿夜觀天象,發現將星失位,料定孔明患病,不久便死,於是派大將夏侯霸率一千兵馬,前來五丈原探聽情況。

魏延負責守營,發現後,急急的趕來孔明帳中稟報請令迎敵,不想卻因腳步過急,竟將主燈撲滅。孔明棄劍而嘆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卻正是“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天命已定,豈是人力可更改。

魏延見狀惶恐,伏地請罪。姜維則憤怒至極,拔劍欲殺魏延。

孔明抬手製止姜維曰:“此吾命當絕,非文長之過也。”

諸葛亮作為古代“君子”的典範,素以復興漢室為己任,而大業未靖,卻要身死,也只能喟然慨嘆:“吾本欲竭忠盡力,恢復中原,重興漢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將死……”言語中充滿無奈與悲涼,透出武侯對蜀漢的無限眷戀與忠義。

只奈何天命難違,諸葛武侯也只能“順天命,盡人事”,安排好後事,在一“天愁地慘,月色無光”之夜“奄然歸天”。

諸葛亮的“天命”如此,魏延也並非有意為之,自然怪不得魏延了。只是諸葛亮之死,也預示了劉氏大漢基業滅亡的來臨,而“天命”也終將歸於司馬氏。

不由得要感謝《三國演義》的作者,給我們留下了一部如此優秀的作品,讓我們可以在其中瞭解到如此眾多的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