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唐朝詩人的一首打油詩,竟比打油詩還通俗,卻被後人稱為千古名句!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之中,古詩詞可謂是一個不朽的存在,按照古詩的風格來看,可以總體分為兩大類,高雅和通俗,高雅有高雅的韻味,通俗有通俗的妙處,再通俗不過的語言,只要言辭用的恰到好處,照樣可以成為一篇傳世佳作,唐朝就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一首詩比打油詩還通俗,但是與之相反的是,裡面的卻是高雅的名句,而且流傳千古,廣為傳頌,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眾所周知的是,打油詩全詩通俗易懂,不講究平仄押韻,所需要的文學知識也不多,可以被迅速的理解和記憶,老弱婦孺均能領會其意思,所以才被世人廣為流傳,而下面這首詩,比俗詩的開山鼻祖白居易,寫的詩還通俗,甚至比打油詩還俗一等級,可謂爛俗,而這首詩的作者就是,唐代的文學家羅隱,這個爛俗詩名為《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首詩讚頌了那些辛苦勞作,不畏艱難且勤勞刻苦的人,而諷刺那些只貪圖享樂,不勞而獲的人,這首詩全都採用人們日常所見的事物,全詩都用的是簡單的字眼,沒有一個複雜難懂的字,而且用的是蜜蜂,這種人們都知道的再通俗不過的動物,來表達作者的情感,縱觀全詩“平地、山間、百花、蜜”,這些詞語多麼的樸實無華,平淡無奇,前兩句用“不論,盡,無限”這種極度的詞,看似是在表達蜜蜂的霸道,看過無限風光,把平地山間的花全都佔為己有。

但實則是用正言欲反手法,借蜜蜂的霸道反過來突寫其一生採蜜,從而引出最後兩句的辛苦與甜,用採百花才能成蜜來表達辛苦,用成蜜來表現辛苦背後的甜,最後用反問句做結尾,蜜蜂為誰甜蜜而自甘辛苦呢!言外之意是,甜蜜歸別人,辛苦給自己,透過蜜蜂不辭辛勞地採蜜,來供人們享受這一現象,表達了當時的封建統治階級,剝削勞動人民勞動成果的現實。

羅隱抓住蜜蜂的生活習性,作為特點,用短短的28個字,不刻意的雕繪,沒有華麗的詞藻,用清雅的詞句表達最深的感情,默契配合,用平淡的動物來隱喻,從而使讀者能從這首詩中有所感悟,這使這首詩成為最雅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