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南京33處帝王陵墓,只見五六處相對應的陵墓,其餘的都毫無蹤跡

都知道,六朝古都南京,帝王陵墓不在少數,尤其是南朝,石刻更是名聞天下。只是,這33處的南朝石刻,只找到了五、六處相對應的陵墓,其餘的都“毫無蹤跡”了。

那麼,這其中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要知道,找不到陵墓,就無法核實主人的身份。這樣的變化,是由於年代久了地質變遷造成的地形變動,還是當時的帝王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墓”地,用了“障眼法”?除此,更為悲觀一點的看法就是,這些墓還存在嗎,是不是隻剩下了一些個沉寂的石刻了?

在啟動第二批南朝石刻保護計劃時,大家可以發現, “侯村陵墓”專案沒有一個確定的名字。為何?因為,此處陵墓的主人“不祥”,且墓地也沒有找到,大家發現的只有石刻、石獸和石柱等。按照專家的說法,這種情況在南朝陵墓中,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事了。

只是,在邏輯上有點說不通, “石刻是神道上的石刻,神道是陵墓的神道。換句話說,沿著神道就能找到墓地。” 所以,這一點很讓專家很是費解,33處的南朝石刻文物保護中,居然有9處找不到陵墓的主人。雖然,線索明明就在那裡,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就是沒有太大的進展。

雖然,這些陵墓基本都有“墓誌”,可是,經過長時間的“洗禮”,上面的姓名早就“消失”了。但如果找到了墓,就很容易推出墓主人。

那麼,專家們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呢?

王志高就職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副主任,他曾完成了多篇論述,探討南朝石刻墓主人的身份。按照他的觀點:一些定調的“墓主人”,有可能都是不準確的。因為,這些資訊的來源大都是民國時期朱希祖和朱偰父子撰寫的論著,如《六朝陵墓調查報告》等。

除此之外,這些著作推論的根據是“考古文獻”。而現在看來,則是非常不準確的。因為,按照他的觀點,很多南朝陵墓的神道石刻,都應該重新考定。但可以確定蕭儋、蕭景等少數幾處。

為何可以這麼肯定?

因為,蕭儋中的一塊石碑是在戶內,被完整保留了下來,且職位、名號寫的明明白白。此外,蕭景也是確定的,因為,在神道的華表上能找到他的職位。

所以,最靠譜的方法,就是找到“墓”,或者找到 “墓誌”,這樣才能準確地確定身份。

按照王志高的看法,這些墓不是沒有了,而是沒有去找。要知道,考古界一般都認為,除非是偶爾被發現,或者已經存在有盜掘的現象,否則,他們是不會去輕易動土的。因為,埋在地底下,遠比挖出來要安全很多,除非有更好的方法保護它們。

因為,這些陵墓會按照帝王生前的身份高低制定墓葬等級,所以,有神道石刻必然有對應的“墓”。試想一下,如果連方位都沒有探明,這不是在做無用功嗎?所以,按照專家的說法,即使這些墓地後來都被找到了,十有八九隻剩下了“殘骸”,因為,中國曆來就不缺盜墓者。即使這樣,留下的文物也基本可以讓專家確定其身份,瞭解當時的經濟文化以及墓葬的風俗習慣。

所以,現今如果不能儘快找到這些墓,可能以後就真的沒有機會了。

此外,王志高還說了一個故事,他曾參與過一座南朝石刻墓的考古。當時,按照傳統的方法推斷,前方一處凸起的山包就應該是墓地所在,結果,挖了很深都沒找到。後來,才瞭解到,當地前幾年進行土建時,已經將那個山頭給推平了。所以,考古隊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

畢竟,推土機又沒有眼睛,如果,施工時沒有及時發現,那一座墓就會瞬間毀於一旦。更讓人遺憾的是,這類工程不但會改變當地的地形,還會讓這些墓地按照常規的方法難以找到。此外,更嚴重的是,會在開發過程中徹底損壞它們。

如今,城市的開發依舊是熱火朝天,這樣的舉動是不是已經讓很多“墓主人”徹底“消失”了?誰也給不了答案。然而,石刻的資訊如此“扎眼”,就不怕賊人惦記嗎?所以,有專家說:他們不相信當地的考證工作如此落後,作為當地著名的歷史遺蹟,應該加快資訊存檔,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起來。

但是,這些石刻依舊是個“謎團”,按照朱氏父子在《六朝陵墓調查報告》中提到的方法,依舊可以憑據神道石刻找到墓地的位置。

那麼,為何還有這麼多石刻守護著的主人不知所蹤了呢?

專家給出的解釋是:地方城建很快,開山炸石,必然會改變當地的地形地貌,給考古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障礙。另外,不排除人為的“挪位”。舉個例子,原先的石刻和墓是50度角,後來,變成了80度角,使得搜尋的範圍變得越來越大,很難找到其真正所在的位置。

宋武帝劉裕的墓至今沒有著落,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其實,除了城市開發和人為的挪動帶來南朝石刻保護工作的難度之外,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世人一直都沒有重視它們,使得它們被一般人當成了普通的石頭雕像。甚至於,那些體積較小的龜跌和石碑被用來建房、築路,從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因此,只有從上到下都重視,才能讓這些石刻重新和它們的主人“團圓”。

參考資料:

【《梁書·蕭景傳》、《南史·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一》、《六朝陵墓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