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岫出雲青| 陳勝吳廣的故事,一個被歷史忽視的歷史真相,你知道嗎?

作者 | 岫出雲青

陳勝吳廣的故事,早在一九六零年的九年一貫制試用課本第十六分冊就出現了,課文的題目叫《陳涉起義》。後來因為形勢需要,課文被刪除。一九七八年,中學語文教育恢復正軌,《陳涉世家》重新出現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語文課本第五冊裡。

一九八一年我上初三,第一次知道了陳勝吳廣起義的故事。也知道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司馬遷,還受過腐刑,僅此而已。

鄰居張三爺喜說瞎話,多是家鄉風物傳說和聊齋故事。有一次我放學,卻聽見張三爺的侄子在大門樓下給他讀陳涉世家的故事。張三爺聽了很高興,說,老說鬼怪狐仙故事,都聽俗了。這些英雄好漢故事不錯,可以換一下口味。就是不知道陳勝吳廣後來得了江山沒?

張三爺侄子講的故事就是從語文課本上得來的,當然他也不知道陳勝吳廣起義的結局。

後來我上了高中,有次回家,遇見張三爺。張三爺的眼睛已近失明,聽見是我,就問起了陳勝吳廣的事。我搖搖頭,說等有機會買一本史記看,再講給他聽。然而不久張三爺就故去了,而我買史記的事也拖到了大學畢業之後。

我學歷史的興趣就是從讀史記開始的。

九零年,我大學畢業,進了鄉下的一個事業單位工作。在這家鄉鎮書店裡,我先後買到了前四史和張大可的《史記全本新注》,就這樣,在這偏僻的鄉下里,我開始閱讀史記,並喜歡上了史記。

《史記》既是歷史鉅著,又是文學鉅著。而司馬遷無疑是我國古代最富創造天才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忍辱負重,實現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創造了紀傳體這種書寫歷史的新體裁,並且歷史取材忠實可靠,而寫人寫事又具小說筆法。這就是司馬遷的崇高人格和創新精神。

司馬遷能完成史記的創作,得益於他的生活環境和經歷。司馬遷年輕時,就閱盡皇家圖書館的藏書,又遊歷了祖國的山河,所謂讀萬卷書玩,行萬里路。又有堅韌不拔與忍辱負重的性格。李陵事件後,司馬遷不相信李陵會投降匈奴,為其上書開脫,被處以腐刑。在忍受了莫大的凌辱之後,受西伯、孔子、屈原、孫臏、左丘明等先賢的感染,發憤著書,將自己的不平和憤懣傾注在史記中。

《史記》描繪了自五帝至漢武帝三千多年間波瀾壯闊的風雲變幻,人物眾多,各具特點,有勵精圖治的明君,也有安逸無能的昏主,有忠君愛民的賢臣,也有禍國殃民的奸佞,有運籌帷幄的謀士,也有出奇制勝的名將…既寫國家的政治生活,也寫民間的疾苦。誠如魯迅所稱,《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成家之前的大部分業餘時間就是讀史記。因為有了這套《史記全本新注》,也就把《前四史》擱在了一邊。讀完一遍《史記》後,才又翻了翻前四史,《漢書》讀了一部分,而《後漢書》和《三國志》基本沒讀,只是後來讀《資治通鑑》的時候,為了弄清人物背景,有選擇的翻了翻。

《史記全本新注》是張大可的一部著作。張大可是研究史記的權威,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張教授自大學開始讀史記,至今已閱讀研究了四十年。他的這套全本新注,有註釋,有評點,有疑難語句的白話翻譯,又有學術性的勘誤辯證,既能指導閱讀,又具有學術性。

因為張三爺的問題而讀《史記》,因讀《史記》而喜歡歷史,又因喜歡歷史,又喜歡上了各個版本的《史記》。二零零八年,在縣城的一家書店裡,淘到了張大可編著的《百家匯評本史記》。這套書是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雖是平裝書,裝幀也很精美。張大可教授在明人凌稚隆《史記評林》的基礎上重新架構,又引用今人如韓兆琦等名家和自己的評點編著而成,可謂妙語紛呈,讀之使人醍醐灌頂。

二零一四年前後,接觸了孔夫子舊書網,開始從網上淘書。買了線裝書局出版的一套二十五史,八開十五冊。當然,這套書是作為收藏而買的,偶爾查資料可用。讀資治通鑑,要查閱人物、地名等資料,有這套二十五史就方便多了。但這套二十五史,每本書的重量都要幾千克,讀起來很不方便。

前年秋天,在孔網上淘到了一套九成新的中華書局出版的繁體豎排《史記》,共十冊,淡綠色的色調,裝幀精美,喜愛之下,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樣,我的書櫥裡就有了五種版本的《史記》。

好書不厭百回讀。閱讀《史記》,就像跟一位老朋友聊天,親切之外,又新意頻出。而閱讀之後,這種喜愛之情愈加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