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故宮新事》:一年更新一集,一集不到30分鐘

養心殿,一個已經存在了將近500年的地方。它經歷了數個朝代更迭,見證了無數帝王的起起落落。2016年,養心殿迎來了新中國對它,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

面對如此珍貴的中國古建築,以及其裡面上千件寶貴文物,該怎麼修,才能最大保留它原有的歷史資訊?

故宮博物院用《故宮新事——養心殿研究性保護專案紀事》這部系列紀錄片,給了公眾一個交代。

這部系列紀錄片,從2016年,養心殿修繕開始,每年都會更新一集,給公眾彙報,這一年,研究人員們的工作進度與完成情況。

古建修繕治其根本

文物修復則愈其神貌

基於這一原則,故宮人員們開始了他們漫長的修復任務。

01

古建修繕治其根本

為了儘可能地保留古建築原有的歷史資訊。

工作人員,對養心殿所需要修繕的材料,先進行了詳細研究分析後,再謹慎推敲出修繕方案,最後仔細進行修繕工作。

首先,是殿上的瓦片。71746片琉璃瓦,每一片的尺寸、樣式、位置都詳細記錄在冊。

研究人員在歸納分析了110多款樣式的琉璃瓦之後,選擇了數量最多、制式最為規整的“嘉慶五年”樣式的琉璃瓦為參照物,並隨後找到了沿襲著傳統燒製技藝的琉璃瓦廠,進行製作。

從選料、製坯到施釉、燒製,工匠們都遵循著最傳統的制瓦工序。

其次,針對養心殿的每一處紋理,每一抹顏色的修繕,油作,都是用純天然的材料製作而成。即使是已經殘破分碎的建築材料,也不會被輕易廢棄,透過加工,再次用於同類材質的構件修復。

最後,木作,在保證建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都會優先選擇修補、墩接。

對比現在用2年時間,就能建成一個上千戶,設施齊備的居民小區而言,養心殿歷時4年的修繕速度無疑是緩慢的。恍惚之間,讓人覺著,

時光,在面對這座歷史宮殿,也肅然起敬,怕驚擾了它,悄悄放慢了自己的流速。

02

文物修復則愈其神貌

上千件文物,所用材料與製作手法各式各樣。有些已經泯滅在歷史長河裡,難以找尋。面對這樣的情況,研究人員只能努力恢復它們的神貌。

古代點翠工藝,羽毛取自翠鳥身上。但現在,翠鳥已經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想要修復點翠文物,就只能找尋替代品。

故宮研究人員,收集了大量常見鳥類自然脫落的羽毛,進行各種對比、分析和研究。對比哪種羽毛顏色紋理最接近翠鳥,分析如何透過染色達到翠鳥羽毛的色澤,研究哪種羽毛更適合防蟲害。

研究工作之細緻和全面,若不是透過這部紀錄片,常人是難以想象的

03

匠心精神

縱觀這部紀錄片,給人最深的感觸是,他們都承受得起“匠人”這一稱號。無論是琉璃瓦燒造的非遺傳承人,還是為了尋找翠鳥羽毛替代品,孜孜不倦的研究人員們,在他們身上,我們都看到了“匠心精神”。

雖然匠人們從事的手藝與行業是各種各樣的,但他們做事的精神都是一樣的。

俞國林——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中心主任。為了能整理發版《鄭天廷西南聯大日記》,前前後後跟鄭天廷的後人們,溝通協調了13年,最終成功發版。這本書對研究近代學術史,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史料。

有時候,看著匠人們的故事,會有種時空錯落感。

彷彿他們和我們不是生活在同一個時空裡。

如果要用音樂來對比的話,我們生活的節奏和時光,就像是一首動感極快的夜店舞曲;而他們的節奏和時光,則像是一首悠遠沉靜的古曲,讓一旁觀看的我們,也沉靜下來,心生嚮往。

忘記是哪部電影裡面看到過一段這樣的對話:清末時期,來華的洋人,想用一輛新車跟王爺置換他手中的鼻菸壺,那位王爺嗤之以鼻,笑說:“你給我的車,只會越來越不值錢;我給你的藝術品,只會越來越貴。”

工業流水線製造出來的商品,的確在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貶值;而飽含匠心精神製作出來的作品,隨著時光的流逝,不斷升值。

我們生於此間,努力工作,工作的成果就是我們的作品。我們做出怎樣的作品,就是在告訴世人真實的自己。

你向世人展示的是怎樣的自己呢?是快節奏敷衍潦草的自己?還是沉穩靜下心來,精雕細琢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