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安慶突發持刀行兇事件,我們與惡的距離

6月5日下午,安徽省安慶市一男子,迎江區人民路商業步行街持刀傷人。案件造成5人死亡,15人受傷。傷者救治、案件偵辦正在進行中。

個人猜測,這是一起“無差別殺人”犯罪。指的是,犯罪嫌疑人事先沒有計劃、和被害人沒有仇怨,作案完全是臨時起意、隨機選擇作案目標、想殺誰就殺誰的殺人案件。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日本。

2001年6月8日,一名持刀歹徒闖入大阪府池田市某小學襲擊了正在上課的師生,造成8名學童死亡、13名學童及2名老師負傷。

行兇後,渾身是血的歹徒嘟囔著好累,將刀子一扔,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歹徒名叫宅間守,曾因多起違法事件被捕。但其曾就診於精神科,以此為由,此前的違法行為多被從輕發落或免予起訴。

2003年,日本製定了《關於對在心神喪失情況下製造重大傷害人員的醫療與觀察的法律》。在保護觀察所設定了“迴歸社會調整官”,負責對製造傷害精神病患者進行觀察、監督。

相對其他犯罪,為什麼我們更害怕“無差別殺人”案件?

因為它顛覆了中國人“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的傳統邏輯。讓受害變得隨機、不可確定,每個人都可能在下一秒變成受害者。

根據大多數“無差別殺人”兇手行兇作案的誘因大致為:工作上的不順和落差、感情受挫、社交壓力和自卑心理。

兩三年前,南昌市紅谷灘發生一起街頭殺人案。行兇者從背後衝向並排行走的三個女生,持刀向其中一名女子砍去,在該女子受傷倒地後,行兇者還繼續補了幾刀傷者送往醫院,經全力搶救仍無效死亡。據有關報道,其實兇手曾想殺的是“個子高”的另一名女子,但在行兇過程中發現中間這位更漂亮,於是臨時改變想法砍向了中間這一名。

統觀此類案件發現,這些兇手多是被邊緣化的“失敗者”,長期處於被人漠視的境地,渴望受人關注,但卻總是受到傷害。他們或經濟窘迫,或婚姻生活不如意,或生活圈子狹隘侷促。

反觀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定要良善待人,誰會知道你的一個暖心舉動,就能把一個陷入絕望的人拉出泥沼,改變他的想法呢?學校和家長更應該加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抗挫折教育。青少年在成長期如果突然間遭遇挫折,不能及時調適,長大後就容易產生兩種傾向:一是自殘,二是攻擊他人、實施暴力犯罪。

建議大家可以觀看臺灣影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