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一個人越安靜,越有力量

周國平曾經寫道: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的寶藏。”

安靜,讓人獲得內在強大的力量。

於無聲處聽雨,於寂靜時看山,這樣的日子,就足夠美好了。

靜,能生智慧,從而達到圓滿境界。

01 安靜,是富有的開始

很喜歡這段話:

“讓內心安靜,安定下來;工作和謀生,踏實而勤懇;待人處事,和順氣暢;所有的這些,都是保佑你的真神。你就是你自己的神。”

當你不再急躁、喧譁,方能好好整頓生活,把每一件事有條不紊的幹好。

安靜,是退出他人的熱鬧,迴歸自己的世界。

錢鍾書是傑出的文學家,擁有不少崇拜者和粉絲。

許多友人,慕名而來,找他聚會聊天,他卻關上自己的大門,選擇安靜的獨處。

有一位女士讀了《圍城》後,覺得甚是喜歡,寫信給錢鍾書說,一定要見一面。

錢鍾書卻委婉拒絕了:

“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非要見到那隻母雞呢。”

錢鍾書的社交圈子很簡單,從來不喜歡與人結交。

他的一輩子,只和妻子、女兒以及幾個摯友來有來往,餘下的時間,都是在安靜的鑽研學問、寫作。

高質量的安靜,勝過低質量的熱鬧。

正如哲學家帕斯卡爾所說:

“人類不快樂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靜地呆在他的房間裡。”

安靜,是一種高貴的氣質,給生活做減法,給精神世界做加法,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在一個簡單而又安靜的圈子裡,你的人生反而會更加富有。

02 越安靜,越懂生活

叔本華曾經說:

“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會尋求一種安靜、簡樸的生活。因為一個人自身擁有越豐富,他對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

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有時候,站在一個安靜的角落,才能讀懂生活的熱鬧,獲得無限的靈感。

莫言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他曾經在農村勞動7年,放牛、割草、種高粱、種棉花等都幹過。

每天晚上幹完活,當其他人都在玩耍、逗趣時,他離開人群,在自己的房間裡看書。

他先讀小人書,後來讀長篇小說、歷史小說,大部分休閒時間就在看書裡度過,於是沉澱出紮實的文學功底。

莫言說:

“文學創作不是運動,它是高度個體化的勞動,作家還是該安靜得思考、工作。我選擇做一個安靜的人,因為任何熱鬧都是短暫地。”

而莫言這種性格的形成,源於父親一直教育他的“矮半頭”哲學:

做人要謙虛,安靜低調,夾緊尾巴做人,別張揚、別咋呼,別有一點點成績就覺得世界盛不下你了。

真正安靜的人,不是孤僻,而是保持一種清淨的沉默。

不聲張、不炫耀、不迎合,在自己的世界裡,做一個安靜得體的人。

03 安靜,是最頂級的修養

莊子曾經寫道:

“道生於安靜,德生於卑退;福生於清儉,命生於和暢。”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安靜不是故作姿態,而是跟隨一生的修養。

陶淵明是才華橫溢的詩人,也曾經陷入官場的枷鎖。

他為了養家餬口,進入朝堂,不得不和領導一起參加各種酒會。

同事告訴陶淵明,在官場就是要會諂媚權貴,結交人脈才能越走越遠。

然而在這種場合裡,陶淵明感覺極其難受,正直清高的他,寫了一封辭職信,回了老家。

隱退之後,陶淵明過上了真正清淨的生活,開荒種田,妻兒作伴,雞鴨成群,一切都是如此祥和。

他寫下一首首田園詩歌,成為田園詩派之鼻祖: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陶淵明用盡一生的力氣,過上最平凡、最安靜的生活。

正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一天24小時,除去睡覺、吃飯、工作,我們真正留給自己獨處的時間,不會超過2個小時。

因此別再糾結於那些煩惱,聽從內心的想法,過好當下每一秒。

一個人內心安靜樸素,圈子乾淨簡單,生活自然順遂圓滿。

餘生,你若安靜,福氣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