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女性的一生怎麼過,誰說了算?

永恆的女性,引導人類前進。

——歌德著於《浮士德》

兩百年前,我們的文明曾如此讚揚女性。兩百年後的今天,尊重女性權利、提升女性地位的呼籲也一直不絕於耳,但身為女性,還是會時不時聽到來自各方的種種評判——

女性不該柔嫩脆弱,

應該獨立自強;

“白瘦幼”是男性凝視的“問題審美”,

不應遵從;

“賢母良妻”是來自父權的身份枷鎖,

限制了女性的自由;

……

女性是否獲得真正自由還未可知,但不知不覺間她們似乎連柔弱的權利都開始失去,輿論關於“優質女性”的定義已然從一個誤區滑向另一個誤區。

這正是今年3·8節我們想要探討的:女性應該成為怎樣的女人,這事到底誰說了算?“優質女性”真的有理想樣本嗎?

「她」看上去“不像個女人”

但是無法復刻的女人

美國作家瑪麗蓮·弗倫奇在《醒來的女性》一書中曾描述過女性對自己“是否合格”有多麼在意乃至苛刻:“在那些年裡,她也會如此……給自己打分:你是一個好妻子嗎?你還有魅力嗎?你是否善解人意、體貼他人?你的營養均衡嗎?你的眼影用對了嗎?在你為他清理和熨燙襯衣的那些無聊時間裡,你是否會放任自己吃下一整塊咖啡蛋糕?你是否超重了?”

女性面前似乎總有一塊鏡子,要求她們時刻審視自己

這種接連追問、自我懷疑的場景聽上去是不是很熟悉?

大到對人格與性格的評判,小到今天的妝容是否得體,在各種細節裡,女性總會不自覺地陷入被評判的打分體系中,哪怕理智上知道不該跟隨,但在某些情境下還是會忍不住對照檢視,再根據所謂標準,去修正自身那些“不像女人”的部分。

不過這種境況正在發生改變。

近些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不囿於傳統審美價值的女性以剛毅姿態立於大眾面前,尤其在需要拼勁全力廝殺、於毫釐之間定輸贏的運動場上:去年,在面對小組出局命運既定情況下,依然拼盡全力贏得最後一戰,輸掉比分卻沒有輸掉尊嚴的女排姑娘;今年,有令球迷破嗓吶喊、讓解說員淚灑現場、一舉奪得亞洲盃桂冠的女足姑娘。這些女性身上令人動容的品格不只與性別和榮譽有關,而是超越性別和榮譽,直抵人類精神核心的堅強與堅定:“沒有人低頭,沒有人縮頭,沒有人互相埋怨,沒有人明哲保身,每個人都挺身而出,所有人都在為這支球隊拼命”。

2022女足亞洲盃決賽,中國女足在下半場逆風翻盤奪冠

當然,有聲音認為這些女性只是少數或異類,可改變就是這樣一點點發生的——她們如同先行者,拔劍刺破長久籠罩在頭頂上的遮罩,坦蕩地接納、展示著自己那些不合乎傳統價值定義的特性,以勇氣和行動力開啟新的嘗試。久而久之,越來越多她由旁觀者到產生共鳴,從躊躇變得堅定,將思索轉為行動。

可以說,這些女性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證明與訊號:

女性的邊界不止於此,女性的人生充滿更多可能

「她」看起來“是個女人”

但已跳脫出既定束縛

跟勇敢打破邊界相比,生活中更多女效能實現的,其實是在既有邊界內“向前一步”。

主動地進入婚姻、選擇生育,讓自己對這一人生選擇的認知不再困於“女人這輩子沒有孩子是不完整”的魔咒,而是在清楚認識到婚姻核心和生育本質的前提下,依憑經營家庭的能力以及不怕破碎的底氣,主動推開另一扇生活的大門。

主動選擇家庭,是一個需要很大勇氣的決定

圖片源自美劇《摩登家庭》第四季

新晉脫口秀演員張踩玲曾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一個主動進入家庭的女性的想法:作為妻子,她會思念遠在異國的丈夫,也會在脆弱的時候想要成為一個能依靠伴侶的“小女人”;身為新手母親,會坦誠地向女兒表達“媽媽虧欠你很多”,也會告訴她:“一個女人的身份不管是妻子還是媽媽,她首先是她自己”。

婚姻和生育並不會影響張踩玲的自我獨立,她享受著其中的酸甜苦辣,這份對於生活的通透和對自我的坦然,或許正是眾多女性需要的

而另一些女性則身體力行地詮釋著靠實力獲取財力的必要性。如同知名女性主義先驅弗吉尼亞·伍爾夫在《一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中所言:“智力的自由全靠物質環境……所以我希望你們去賺錢,有一間自己的屋子的時候,我是請你們與現實活在一起,好像是過一種有活力的生活。”

知名經紀人楊天真曾調侃自己:“我沒有比藝人更多的包袱,但我有比他們更多的包”,也數次因為“為工作不惜命”的形象成為輿論焦點。她對工作目標十分明確,對自我價值的追求也非常清晰:“我這樣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獲得讚美,而是要創造出有價值的事情”。

每一個職業女性,都值得為自己的工作驕傲

圖片源自《隱藏人物》

世俗總會粗暴地把這類將自我奉獻給工作的女性定義為“女強人”,但標籤背後,職業女性正在用實際行動收穫著豐盛與自洽:熱愛工作不是逃離家庭的反向選擇,而是取悅自我、實現夢想的必經之路。

知道自己為何而拼搏並且專心享受自我實現的過程,或許比結果更重要

所以,無論組建家庭成為媽媽,還是獨善其身遊弋職場,身份無法限制女性的選擇。即使成為媽媽,即使成為“女強人”,她們也仍然可以全新地詮釋著這些固有角色,證明著哪怕走在“傳統女性身份”的道路上,也依然可以讓自我意願主宰路的走向。

無論「她」的外在如何

「她」將永遠 “跟隨自我”

如果這世上有“女性應該成為怎樣的女性”的標準答案,那一定是“女性應該成為她們想成為的任何女性”。

導演許鞍華便印證了這個答案。香菸不離手、似乎沒做一件“女性到一定年紀應該做的事”、於73歲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獲獎後接受採訪表示“希望這不是我電影事業的終結”。她的一生乾脆、灑脫,有不斷嘗試的勇氣,也有為自己行為承擔後果的魄力。

任何女性都能去追尋並實現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圖片源自《致命女人2》

或許有人會說,許鞍華是個例,是特殊,但我們無法否認她的存在,證明了女性也有足夠的能力跳脫世俗的束縛。這些活躍於公眾視野裡的名人能夠以超越世俗的方式野蠻生長,那些藏身於滾滾紅塵之下的無名女性同樣也能以掌控命運的心態舒展自我。她們在歲月的打磨之下逐漸明白,“優質女性”的理想樣本不該侷限於“看起來”、“看上去”這些浮於表面的評價,應當關注自己真正在意的,而非那些社會讓自己在意的。

正如歐詩漫3·8婦女節短片中的女性,她們同樣自由、多元、跟隨自己的心意選擇真正喜歡的自我和生活——“女人是水做的骨肉”並不妨礙女性用汗水澆灌出無與倫比的榮譽;家庭主婦和職場女強人一樣能實現自我;“胸大無腦”“頭髮長見識短”等等關於外貌與能力呈負相關的刻板偏見正在打破。恪守社會時鐘的傳統女性也好,打破既定框架的摩登女郎也好,每一位女性的人生都應該由自己定義,而歐詩漫願意幫助並真誠期待每一位女性都能夠“點亮精彩人生”。

在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我們也期待著女性的當下與未來:從此,關於外貌的展示,女人味、中性風、弱柳扶風……只是審美的純粹表達,無關乎女性的性格與品格品質;關於內在精神的塑造,無論是做舒婷筆下的“攀援的凌霄花”或是“與橡樹並肩的木棉”,她都可以不再受困於外界的噪音和他人的指點,只遵循自己的選擇。

就像歐詩漫在短片結尾所說:“此刻,正有千萬女性在活出自己的模樣。不論年齡,不論外貌,不論職業,她們正聽從著自己的內心,為愛的,為熱愛的,為在乎的,為憧憬的,認真發光。這些光,未必耀眼奪目,但一定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短片裡既有對女性的鼓勵和欣賞,亦記錄了當代女性的豐富模樣,藉此短片,歐詩漫與女性一起向所有人堅定地說:

“別教我們做女人”!

滑動檢視更多

#別教我們做女人# 與所有女性一起,點亮精彩人生

這也是我們想對身為女性的你說的:

那些“教女性如何做女人”的聲音,只是從耳畔吹過的一陣風,自腳下漫過的一陣潮,不必特意聆聽、過分在意,更不必為之擾亂內心的秩序,感到驚慌與困擾。無論天生性情如何、後天追求如何,你們都有權利在漫長的一生中獨自摸索自己的生長方式,定義未來每個階段的模樣與活法,在不斷試錯和修正中讓生命的脈絡日益清晰可見。

畢竟你們比誰都清楚,無論踏上哪一條路都會收穫與之對應的歡喜與辛苦,因此不如隨心選擇、盡興地活。最重要的是,這是你們自己作出的選擇,並且正以自己的節奏逐步靠近理想中的人生座標,去直面生活,與命運交手。

圖片源自《穿普拉達的女王》

願你在今後的每一個日子裡都能點亮自己的精彩,擁有真正的熱愛。願你從此活得輕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