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你終究會明白,晚年最大的“亂源”,往往跟這幾點有關

01

《阿甘正傳》當中,有這麼一句話:“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

人,那是講理性和邏輯的。可是,生活卻是不講邏輯的,也許你這一刻遇到的是好運,而下一刻,風險就會不期而至。

當然,

甜蜜的好運,那是可遇而不可求之事兒。而

無休止的風險,才是生活的常態。

年輕的時候,我們自然不會害怕任何的風險。要知道,有時間,有精力,有試錯的機會,那我們自然能夠在風險中把握機會,嘗試突破生活的瓶頸。

可是,當人到了中年期,自然就想求安穩了。這裡的安穩,不僅是個人的安穩,更是整個家庭的安穩。

穩定壓倒一切,這是世間的真理。

慢慢地,等我們上了年紀,差不多快退休了,那我們就會感覺到——風險貌似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

本來人老了,精力也不夠了,沒有了試錯的機會,假如風險還不期而至,那不就要了人的命嗎?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打頭風”就是這個道理。

要知道,晚年最大的危機,往往跟這幾件事有關。

02

第一件事:提前把財產分給孩子。

99%的中老年人都有這麼一種傳統的觀念,父母老了,就不要再攥著錢財不放了。這些錢財,早晚都是留給孩子的,那早點給,還不是一個樣。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隨隨便便就把錢財給了孩子,絲毫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未來,一旦晚年出現問題,我們該怎麼辦呢?

很多人會說,既然錢財給了孩子,那讓孩子來解決問題就好,何必那麼憂愁呢?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所有的期盼,到頭來只會換來別人的辜負和傷害。所有的心理落差,都從盲目相信別人開始。

無論做什麼事兒,我們都要給自己做好最壞的打算,孩子孝順,固然是好事。而孩子不孝順,那沒有錢的我們,就只能倒黴了。

只能說,家族的錢財,不能過早就交託給孩子。拿在自己的手上,才顯得更安穩。

03

第二件事:性情越來越孤僻。

曾經見到過這一位處長,反正退休之後,人就變得落魄下來,以往的榮光都不見了,就連做人的自信,也沒有了。

剛退休那幾年,

他一直宅在家裡面,反正也不出去,就算老伴跟他聊天,他也不耐煩,整個人都充滿了戾氣。

有一次,他的兒女想要帶他去旅行,還說約了父親的幾個工友,讓他們可以談一談。誰知道,這位老人只說了一句話:“你叫他們來,是想讓他們看我的笑話嗎?”

老人家的性情越來越偏激,與家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差。結果就是,他被兒女以及老伴嫌棄,活成了最為“孤苦”的模樣。

一個人,越活越孤苦,越活越偏激,越活越沒有親人陪伴,相信他的性情,必然是有問題的。一切的不幸,根源就在於自己的選擇。

人到晚年,還是活得“淡然”點比較好。太偏激的事兒,就不要做了,不然會害了你。

04

第三件事:離“臥病在床”越來越近。

人老了,其實不懼怕死亡,只懼怕生病。尤其是“臥病在床”這件事,讓全家都痛苦,而且直接激發了家庭的矛盾。

村口的劉大伯,六十多歲的時候就中風了,臥病在床。

如今的他,一直待在老房子裡面,除了有人送飯,其餘的時間,都是一個人待著。

記得劉大伯剛患病的時候,三個兒女還是很關心的,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反正讓劉大伯過得特別安穩,而劉大伯也覺得,沒有養錯這三個孩子。

但是,等臥病在床的時間一變長,三個兒女都變得沒有耐心了,不僅跟劉大伯發脾氣,甚至還出口辱罵,讓人心寒。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久病床前無孝子”

的不幸。

不是所有的兒女,都能忍受得了臥病在床的老人。不是所有的孝順之情,都能一直保持,絲毫不發生改變。

一切,都是說不準的。

05

第四件事:閒事管太多了。

有道是“閒人莫離,閒事莫管,無事早歸。”

不管是年輕人也好,還是中老年人也罷,跟自己沒有關聯的事兒,就不要管太多了,不然會禍害了自己。

別人鬧矛盾,而我們參與其中,成為了所謂的和事佬,相信別人的“矛頭”肯定會指著我們。這,就是自討苦吃的行為。

兒女之間鬧出了一些瑣事,身為父母的我們,又何必管那麼多呢?得罪哪一方,都沒必要。更何況,孩子也長大了,有些事兒,也需要他們自己來面對了。

父母,還是學會“放手”比較好。

所有的叮囑,都不如“放手”有用。所有的感情,都不如“裝糊塗”有效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才是為人處世的王道。

哪怕人老了,也要如此。

文/舒山有鹿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舒山有鹿